刘秀也看得直摇头。
天下的百姓跑到杨玄感身边,支持杨玄感,这对于杨广而言确实是一种非常大逆不道的行为——这不就是所有的百姓想要造反吗?
但是,杨广为什么不想一想这究竟是为什么,杨玄感虽然起兵、而且还说了那么多大义凛然、感人肺腑的理由,可通常而言是不至于吸引到那么多百姓愿意追随于他的。
这到底是造反。
不管杨玄感把自己的行为描述的多么光明伟大,又把自己塑造得如何不畏生死只求公义,这都不能改变他所做的事情的性质——这是造反,是叛逆之举,是违抗朝廷;而同时,这必然是要死人,死一大批人的。
杨玄感失败了固然要死,但是在杨玄感失败身死之前,先死的会是那些跟随他的士卒。
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还是会愿意支持杨玄感,去给他送酒肉,去军营前想要投效……
百姓为什么会听杨玄感的话?为什么会愿意去投奔杨玄感、支持杨玄感?
这难道是因为这些百姓全部都目无王法、不知当今正统?还是说,这全都是因为百姓愚昧无知,只看得见蝇头小利?
这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
刘秀觉得,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有些百姓早就心存反意,只不过对于自己直接起义还心怀犹豫。
这个原因很好理解,心存反意嘛,早在大业七年就涌现出了许多起义军,当时洛阳附近没有什么大规模起义军不假,但这不代表这边的百姓就没有类似的想法了;而直接起义,到底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且此地靠近洛阳,想来隋朝还是留有重兵镇守的,一起义,什么都还没干就被镇压下去了,这可不划算。
二是,杨玄感确实做到了开仓赈济百姓。
不管杨玄感这一行为,是完全为了博取民心,本人其实同样不在乎百姓,还是他既打算博取民心、也真心想要救助一下贫苦百姓……总归,他是做了赈济灾民的行为。
而这样的行为,实打实到了手中、肚子里的粮食,都让当地百姓对杨玄感产生了不一样的观感——这样的人,如果跟着他,好像也不是不行。
与隋朝官府对比,杨玄感的这个行为确实给他拉来了极大的好感;而百姓们在对比了杨玄感的赈济与隋朝官府的行为之后,便有人愿意冒着死亡风险而支持杨玄感。
……或许,如果没有杨玄感此次开仓放粮,他们也已经活不了多久了。
若果真如此,那这些百姓支持杨玄感,也就没什么可说的。
杨广他看到这些原因了吗?他想到这些情况了吗?
如果真的只靠杀戮就能震慑天下人,让全天下的百姓不敢支持反对隋朝的人,甚至——连反对隋朝的人的赈济都不敢接受,那历史上又怎么会出现那么多起义的百姓?
乱世用重典,这是个非常有道理的总结。
但是乱世只靠重典可以吗?乱世只有重典可以吗?
重典只不过是一个辅助手段,而非核心手段。
在朝廷给百姓们指出规划好的活路的情况下,朝廷通过一系列刑罚来规范百姓的行为,惩治不法行为,安定社会,也安定民心,这是“乱世用重典”的目的所在。
但如果朝廷根本没有百姓什么活路,只一味要求百姓不能反抗,并配以严酷手段……
那对于百姓们而言,不就又是那句话了吗?“……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反正都要死,那与其就这么死去,为什么不拼上一把?
更不要说,杨广针对的人,都已经不只是那些直接参与杨玄感起义的百姓了。就连接受了杨玄感开仓赈济的百姓,也全部都要死。
——只是接受了赈济,竟然也得死?
这可真是彻头彻尾地不把普通百姓当人看啊。
可是,如果真的完全都不把百姓当做人来看了,那如何还能让百姓把朝廷官员、 把皇帝当人看?
如果要把百姓当做牲畜看待,那就得做好准备——不论是猛兽还是羔羊,牲畜在活不下去的时候,可不会想太多,唯一会做的事情只有找活路!不管那条活路是什么,不管是不是要对上曾经的主人……
-
杨坚提心吊胆地听到最后一句,身形骤然一松,顿时显出了几分颓然之态来,旁边的独孤皇后同样神色难看。
杨素的儿子造反了,这确实不是好事,定然会引动天下反叛大隋的力量;杨素的儿子选的时间不是太好,没能真正聚集到足够的力量,也没能攻破洛阳,最终身死,这还算个好消息;杨广事后清算那些跟随了杨玄感的官员贵族们,这是理所当然,谁都不能指责一句……
但是,杨广怎么就想起来要杀光那些接受了杨玄感开仓赈济的百姓了?
他高高兴兴地清理那些支持杨玄感的官员贵族子弟不好吗?
那些跑去投奔杨玄感,在各个方面支持杨玄感的贵族和官员,不要说把他们都杀了没问题了,就是杨广大开杀戒,把这群人的家族亲眷全部都处理了,来一场大连坐、大清理,牵连甚广……都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这些人食君之禄,不说忠君之事也就算了,竟然还跑去支持叛乱,完全背叛了皇帝,被处死理所应当!
而这些人的家属,既然是家属,之前没有教育好子孙,或者没有监督揭发,或者一贯以来都享受了这些人为官等带来的好处,那大家共沉沦也没什么好说的。
就算牵连的人多了一点……那也没毛病,皇帝都碰见反叛的事情了,信任有加的臣子背叛了自己,还差点威胁到江山和性命,一时刺激过大,丧失理智,怒火滔天,这不是很正常么。
不光朝堂众人无话可说,就是天下所有人,包括已经作乱的那些乱民,听说之后都无话可说。
但是——那些接受了杨玄感开仓赈济的百姓,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儿了啊。
一来,杨广并不能断定那些百姓全部都去支持了杨玄感。
说不定那些百姓只是接受赈济,但是并不愿意支持杨玄感呢?他们只想获得活下去的粮食,对于杨玄感想要反隋的行为,完全不感兴趣,只作不知,冷眼旁观……
这,算是有罪吗?虽然非要说的话,也有些罪过,但是能够到达死罪的地步吗?
当然,杨广可能觉得确实该当死罪。
但是,除了杨广之外的其他大部分人,恐怕都不这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