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57章 长期问题·流寇主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然,这种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两汉,在之后的每一个王朝之中,这种问题都始终存在。】

【大家看每个常规王朝的国祚,基本上就是在二百年左右,这个年份是指单独计算哈,就像西汉东汉分开各自算各自的。】

【通常刚刚建国的时候,百姓们有地,人口数量也处于一个相对低点,因此社会资源还是比较充足的,即使百姓们繁衍人口,朝廷也能做到给新生人口分地。】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财富越来越向上层集中,且人口也在不断地繁衍,早已不再是原本的相对低点。这样一来,底层的百姓人数越来越多——既有原本的普通百姓不断繁衍的原因,也有原本的非底层变成底层的原因。】

【走到后面,普通百姓人数众多,又基本上全部一无所有,没有任何资产。】

【这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我认为一个正常的统治者应该完全清楚这种情况的可怕后果。】

【《孟子》中就讲到过,普通百姓们“无恒产者无恒心”,而那些虽无恒产,却能够“有恒心”,是“士”才能做到的事情。】

【百姓们是“士”吗?能够用“士”的要求来要求普通百姓吗?显然不能。】

【那么,百姓们没有任何资产,又看不到任何改变的可能——不要说科举,即使是后来相对公平的科举,也不是毫无资产的人能够参与的活动。】

【但是在那个时候,毫无资产的人才是社会上的大多数。】

【他们会干什么,他们能干什么,为了活下去?当然是起义。通过起义,覆灭当前的王朝,摧毁旧有的财富体系,毁灭大量的原本的财富拥有者,并且清空一大批人口,然后建立新的王朝。】

【在这个过程中,明君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呢?他们能够暂时性地延缓社会向最终结局发展的过程,有能力又够狠的还能够用各种手段主动除掉一部分财富拥有者,暂时性的回转财富集中和阶级固化的情况。】

【但是这整个的过程,是这种方法无法改变的。】

【啊,至于说到底有没有什么改变的方法,那也是有的啊,最根本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呗,比如从农业迈向工业,这就会重新创造财富等等等等,当然,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生产关系的改变也得跟上脚步。】

【当然,这很难。】

这一下,不知道多少皇帝的脸色都变得分外难看。

这叫什么?这是说他们的江山终究会覆亡,是必然的,是不可改变的?

这让人怎么可能接受!怎么可能承认?!

朱元璋在殿内来回踱步,只觉得一股郁气和怒火在胸中不知道朝哪儿倾泻:“这怎么可能?!大明怎么可能也像是那些朝代一样衰亡!”

这上面说到的什么财富聚集、百姓没有财产的事情,他又不是没有考虑过,他就是底层百姓出身,对此一清二楚,即使如今成了皇帝,他也没有忘了要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针对这个财富问题,他就专门研究过很长时间,目前他推出的这些户籍制度就是他想出来的对策之一——大家各司其职,该种地就种地,该从军就从军,该怎样就怎么样,一切井井有条,每个干自己的活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报酬。

这不就可以了?

至少,这可以让百姓们有活干、有钱拿、有衣穿、有饭吃,可以在很长的时间内维持住社会秩序。

而社会秩序能够维持住的话,那这什么财富聚集、百姓丧失土地等财产的事情,就会更晚发生。

这样一来,大明的基础就可以打得比其他王朝更好。有了好的基础,即使后来发生变故、产生问题,那么皇帝和大臣们想要推行改革的话,也更加轻松简单一些。

再说了,有户籍制度在那里,即使民间真的出了什么事情,那些反贼叛逆们想要离开家乡、聚集在一起筹划起事,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这样,就能从根子上斩断一些人想要作乱的可能。

“咱可是做了详细计划的,大明必不会步了这些后尘。”朱元璋心中肯定,他可是想着自己打下的江山千秋万载的,就像这日月一样永存不朽。

再者,他的子孙后代们可是与这大明休戚与共的,要是大明出了问题,他的子孙们又该怎么办?他是穷苦出身,但是他早就立志绝不让自己的子孙们面临自己当年的处境。

-

赵匡胤的心情也非常不美妙。

这个国祚数据对他的打击不小,想到大宋有朝一日迎来终结简直让他想要找个地方冲杀一番。

但是,作为一个并非大一统——虽然他坚信自己有生之年必定能够做到这一点——的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对北面的辽国非常在意:这个二百年左右的国祚,包不包括那北面的辽国?

要是那辽国真的能够存续两百年的话……那他这个大宋的开国皇帝成功一统天下、夺回燕云地区的概率有多高?他后来的大宋皇帝们做到这一点的概率又有多高?

虽然假如他自己能够夺回燕云地区甚至更北面,也不一定能够让辽国灭亡,毕竟辽国的领土面积也不小,可是要是辽国能有个两百年,那么至少说明他们没有在如今经受什么重大的伤害。

比起那虚无缥缈反正自己绝对看不见的大宋的国祚、大宋的灭亡,如今对他而言打击更沉重的,显然是他有生之年不能收回北地,一统天下。

-

比皇帝们更加茫然的是不同时空的、听懂了这些内容的百姓们。

有年轻的学子深感不可思议,这种理论完全违背了他对世界的认知:“怎么可能?这种言论……这是妖言惑众!只要有明君贤臣,何愁国家不能兴盛,江山不能延续?!”

虽然他听懂了,但是他坚定认为这些内容都是胡言乱语,是专门编造出来诱惑人心的——要是天下人都相信了这样的话,那朝廷还怎么治理,百姓们还怎么安居乐业?到时候只怕会天下大乱!

可惜,可惜他对于这个鬼东西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直在那里散播谣言,蛊惑人心。

但是这个读书人的言论并没有引起旁人的注意。

因为更多的百姓们早已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若是这个东西讲的是真的,那他们的儿孙可怎么办?他们现在的日子还能过得下去,可是他们的儿孙呢?会不会就赶上那最后的倒霉的年岁了?

别说什么对朝廷的忠心,真到了那个地步,朝廷才不会管他们这些草民的死活,可是他们不能不为自己的后代打算。

“但是如今天下一统也还不到百年,咱们离那个最后的阶段还远着呢吧?”有人道,虽然大家也不是非常忠于朝廷,但是能够平稳生活,谁又愿意见到战乱烽火呢?

这话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他们现在确实天下太平,大家手里也还有地、有点自己的财产,至少两三代还是没问题的……把?至于两三代之后,他们只能尝试为后人铺路,但是实际上能做的相当少。

想到这里,人们又不免心情低落了下去。

谁不盼望着自己子孙繁盛、家族绵延,但是偏偏又要让他们承认未来极有可能……

【而西汉-新莽末年的这一系列农民起义,带给历史的启示也有很多。】

【先讲赤眉军。】

【赤眉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论是首领樊崇、还是其他将领,都没有真正的“建设一个政权”的观念。】

【具体表现就是,他们打下一个地方就占领一个地方,但是当去攻占其他地方的时候,大军就直接从先前的地方撤离,直接放弃了这个地方,丝毫没有说留下人马真正经营一地的想法。】

【简而言之,用我们的说法来讲,就是从来没想过要建立一个根据地。】

【同时,他们在面对敌人的时候,也没有全局规划,没有整体战略,对于获胜之后该做什么事情、如何管理当地、采取什么措施,也都没有任何规划。】

【首先是根据地,一说起这个词,相信大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些着名的也是关键的例子。】

【根据地是什么?是根基,是人、群体、组织赖以生存的基地或者基础,就比如通常而言,一个人的家就是这个人的根据地。】

【当然,我们通常使用根据地这个词的时候,是用在军事之中,根据地就是能够以此为据点,进行长期的武装斗争的地方,也是军事指挥的中心地区。】

【用一个不是非常恰当但很形象的比方就是,革命——打天下,要有根据地,就相当于人要有屁股。】

【但是赤眉军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个这样的根据地,他们也没有想过要建设一个根据地。】

【根据地并不是说占领一个地方就算,而是需要花费心思认真经营一个地方,在当地进行政权建设、拥有政府职能——在古代就是有官府权威和职能、拥有当地百姓的认同……】

【简单一点表述的话,就是一个稳定的大后方,这个后方不会在大军离开作战之后重新变得混乱、不会在没有大量军队驻扎之后就反对这一政权,还会稳定地提供粮草、物资、人力的支援。】

【刘秀当然是做到了这一点,但是赤眉军却从未有过,绿林军其实也没有多少。】

赵光义不屑地嗤笑出声:“是以光武帝为中兴之主,赤眉军不过是贼寇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朝廷才会称呼那些所谓的“起义军”为贼寇、盗贼——他们这种四处流窜,不事生产,根本没有自己的领地的家伙,难道不是贼寇吗?

想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政权,怎么可能没有一块完全在掌握之中的、有着正常的耕种生产活动的土地?不论是久远的汉高祖,还是光武帝,或者后来的三国,再如之后的隋唐,谁在夺取天下、建立政权的时候,手中没有自己的领土和子民?

就是较为混乱的时期,没有充足的百姓来耕种,聪明人也都要建设军垦呢。

而这赤眉军,或者如今大宋境内的那些贼寇,没有一个在短暂地夺取了一地的政权之后,想着鼓励百姓耕种,打好基础壮大自身。

他们都是四处作战,跑到一个地方打一仗就又换一个地方——如果说大宋如今的这些贼寇碍于朝廷的强大,没有办法停留在一个地方的话,那赤眉军可没有这种烦恼。

樊崇后期都能聚集到三十万人,难道不能占领住一个地方好好打基础吗?

长安或许困难了一些,可是他起家的东部、琅琊郡可没有什么其他势力能够分他的地盘。

但是他没有,他只是四处作战,进攻城池然后掠夺粮草;等到进了长安,这种行为还更加严重了。

所以,从内心之中,赵光义对于这种所谓的起义军是完全瞧不上眼的——至于说他们可能对江山带来的负面影响,赵光义当然相当不满。

【那他们是什么呢?是典型的“流寇主义”。】

【流寇主义,这词儿想来有不少人应当感觉有点熟悉,具体内容在选集的第一卷中。】

【这种主义有三个表现,第一点就是,他们不愿意扎根在一个地方、老老实实地去建设一个地方、建立一个政权,并以此获得当地的认可,随后再一步步做大做强,而是只想要四处流动作战,到处打仗,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第二点,在于他们在扩张自己的军队的时候,不想着从基础做起,从民间慢慢地建立队伍,而是一心想要直接兼并外来的军队,所谓“招降纳叛”;】

【第三点,则是他们从不愿意在一个地方上和百姓们慢慢建设,只愿意直接冲入一个大城市之中吃吃喝喝,然后再到一个地方去吃吃喝喝。】

【这三点相辅相成,他们不愿意建设一个地方,自然也不愿意从一个地方组建队伍、建立基层,当然,当地的百姓们也不会愿意跟从他们;因而,他们必然是通过各种招兵买马、兼并敌军来完成扩张;而没有基础的建设,没有根基,他们只想四处流窜,这也必然会导致他们没有自己的粮草来源,只能通过不断地流动来获得粮草,吃完一地就必须离开。】

【整个历史上,有着流寇主义思想的起义军不在少数,很多也都因此而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