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问道灵缘 > 第25章 离体化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启不出所料地成功了,当然只是指凝炼春风刀气这一方面。

春风刀气的颜色变得苍翠欲滴,比刚才显得更加厚重。

而灵种萌芽则有点蔫了吧唧的感觉,不复平常一呼一吸的虎虎生风,而是垂头弯腰似的待在春风刀气一旁。

感知过后,刘启觉得纯度应该也够了,至少如果纯度不够,他众生境之前也不可能再度凝炼春风刀气了。

他怕两个小玩意在他体内直接爆炸。

可之后刘启几经尝试,还是无法实现离体化形。

他认为已经很难从自己身上找到灵感了,所以决定分析分析其他人的灵技释放以求突破。

很遗憾,摆在目前以供分析的样本只有两个人选——柳清跟林楠雅。

钟无离和刘恒的手段他看不懂,周围其他弟子的灵技又没怎么看过。

这还真给刘启提了一个醒,他之前觉得跟其他弟子对练给自己的压力太小,有点浪费时间。

现在才发现自己对于其他缘属的灵技知之甚少,更别提钟无离那种一人足当百人师的水平。

将这点想法放在心头,刘启便开始办正事。

柳清和林楠雅的灵技释放与刘启的灵技释放最大的区别就是——灵缘消耗。

三人的灵缘深厚程度虽有高低之分,但基本处于同一层次。

以刘启现在的灵缘储备,还能支持自己春风刀气正常施展一次后,再勉强拍出一招烈风掌。

林楠雅只是稍微好点,毕竟也是纯攻击型灵技,催动漫天星后,拍出两式烈天掌也就差不多灵缘枯竭了。

柳清则不然,她的雾空蒙真正消耗灵缘的程度跟裂空掌也差不了多少,可以想象,未来这个灵技发展起来会有多么夸张。

刘启现在思考的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对比问题,为什么不同灵技释放需要不同灵缘。

乍一看,这是个伪问题,但绝非是不同就该不同,不该这么的理所当然。

毕竟从效果上看,灵技威能相似。

从灵缘强度和纯度来看,又绝不至于造成如此大的灵缘消耗差别。

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在灵缘释放之后有外力介入。

但能有什么外力呢?

刘启是真想不通了,他能想到的就只有天地灵缘这一个不可能的答案。

因为实在是每一个道修都知道,天地灵缘不仅强度低,而且气息驳杂,但凡有资源,都很少会选择吸收天地灵缘这种修炼方式。

刘启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抱着不然试试的瞎折腾态度,引导天地灵缘而非缘晶灵缘与春风刀气共振。

还好有这一试。

竟然有这一试!

这一试,才是天雷勾了地火。

驳杂的天地灵缘沸腾起来。

很明显地,周围的风灵缘以极快的速度聚集起来,因为在刘启静静的感悟中,身体四周已经全是绿光,或连续成片,或牵丝成带,或落点成团。

刘启万分震惊,感受着从外部传来的隐隐吸力,他选择通过灵种萌芽输给灵缘来用春风刀气予以回应。

二者应和,风越来越大。

直到某刻,绿光刺破了黑暗的夜,不用感知也看得到的生机盎然与威然凛凛。

春风刀!

离体化形!

被意外的惊喜砸中的刘启很快恢复了冷静,开心之后又生出了浓浓的疑惑。

“这么简单的事情,明明说一句就能抵上自己瞎折腾几天。为什么钟师不教?即便是恒哥也不提醒自己?”

“柳清和林楠雅能做到这一步,靠的应该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自己修炼春风刀气前期需要开拓身体节点。

可能就因为这个导致自己没有借助天地灵缘的本能。”

不止于此,刘启又想起,钟师在得知他跟柳清探讨灵技之后,严肃的告诫两人只能在大方向上探讨可行性,不能深入任何细节。

他还听林楠雅说过,东临城的人也是十五岁才开始真正接触灵缘知识,而在无比遥远的他曾经的家乡,人们也全部都是十五岁才开始真正接触灵缘知识。

刘启觉得自己笼罩在一团迷雾里,他并不怀疑钟师与恒哥藏私,他只是觉得似乎有一种更高层次的力量在影响着一切。

当然,刘启也知道,这一切即使事有端倪,也不是他一个小小的不入流道修能参与的,他只能将这种隐忧埋藏进心底最深处。并祈祷是自己杞人忧天。

再回头看,刘启不得不感慨,看来对于道修来说,天地灵缘的修炼也很重要。

也是,这样才是对的,对道修来说,什么不重要呢?

一切需要的都应该是重要的。

而离体化形学会之后,刘启的计划就需要作出一些调整。

主攻灵缘附武实在有些痴心妄想,所以下一步刘启打算研究研究吸收生机,精准溃敌和曲折风。

灵缘附武偶尔试试也就行了。

刘启开始反思这次掌握离体化形的过程。

他觉得之所以浪费那么多时间,并不是他的思考方向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他太相信从书上获取的所谓知识。

甚至因为对于天地灵缘在修炼方面的偏见,他差点就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

钟无离说过,道修修炼灵技会于天地留痕,并传达了,道修天地留痕如果太杂,会影响未来的信息。

因此,他错以为,世间留痕的天地灵缘不说于人有害,至少也于修炼无大用。

最关键的是,这一观点并不是他自己实践出来的,而是刻板印象的幻觉。

他太想当然了!

这种类比是毫无道理的,因此反而表明刘启在这个问题上思考不足。

刘启对自己偶尔不思考的问题向来非常警醒,即便如此,他也总是会陷入不思考的困境之中。

这是很正常的,人性就是偏惰,相比于用直觉和感受处理问题,用思考和理性处理问题要麻烦得多,也要累得多。

刘启对这一点体会颇深,他坚持用思考和理性作决策,却也时时被直觉和感受所裹挟。

因此他总是会反思,以求让自己下一次做的更好。

当然这并不是说,在修炼中就全然没有直觉和感受的立锥之地。

事实上,即便是反思后的刘启,也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只有直觉与感受的存在,而无法动用思考与理性。

修炼至今,刘启有过不少次的顿悟,都是灵光一闪,福至心灵,即便要他解释,他也实在解释不清。

他估计柳清也是同样,想必她自己也不知道催动雾空蒙后发生了什么,但她就是能做到。

不过,刘启坚持修炼不能只靠顿悟,所以在思考与理性可以存在的时候,他就让直觉和感受让步。

这条路是否正确,无从得知。

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