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语1
名句:
(一)先王耀德不观兵。
先王显示德行而不炫耀武力。
夫兵,戢而时动,
兵力是储存起来到一定时候动用的,
动则威;
一动用就使人畏惧;
观则玩,
炫耀武力就会滥用,
玩则无震。
滥用就不能使人畏惧。
(二)‘载戢干戈,
‘将兵器好好收藏,
载櫜弓矢;
将弓箭藏在皮囊;
我求懿德,
我们君王寻求美德,
肆于时夏。
施予这华夏之邦。
(三)先王之于民也,
先王对于百姓,
茂正其德,
努力端正他们的德行,
而厚其性;
使他们的性情更加宽厚;
阜其财求,
扩大他们的财源,
而利其器用;
改进他们的工具;
明利害之乡,
指明利害的方向,
以文修之,
用礼法整顿他们,
使务利而避害,
使他们追求利益而避免祸害,
怀德而畏威,
怀念恩德而畏惧威力,
故能保世以滋大。
所以能保证周王室世代相承,日益壮大。
(四)
不敢怠业,
他仍然不敢怠慢祖业,
时序其德,
时常称道祖先的功德,
纂修其绪,
继续完成祖先留下的事业,
修其训典;
研习祖先的训令和典章;
朝夕恪勤,
早晚谨慎勤恳,
守以惇笃,
忠实地遵守,
奉以忠信,
诚恳地奉行,
奕世戴德,
世代继承祖先的功德,
不忝前人。
不辱前人。
(五)
昭前之光明,
发扬前代光明的德行,
而加之以慈和,
再加上仁慈与温和,
事神保民,
事奉神灵,保养百姓,
莫不欣喜。
莫不欢欣喜悦。
(六)是先王非务武也,
这不是先王致力于武力,
勤恤民隐,
而是为了尽力体恤百姓的痛苦,
而除其害也。
除掉他们的祸害。
(七)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
这时也就有惩治的法律,
有攻伐之兵,
有攻伐的军队,
有征讨之备,
有征讨的装备,
有威让之令,
有严厉谴责的命令,
有文告之辞。
有用文字晓喻的文告。
布令陈辞,
发布命令,公布文告,
而又不至,
而再有不来的,
则又增修于德,
天子就在德行上增强修养,
无勤民于远。
不让百姓到远方去受苦。
周语2:
夫粲,
粲,
美之物也。
是极其美好的事物。
众以美物归女,
人们把美好的事物归之于你,
而何德以堪之?
而你有什么德行来承受呢?
王犹不堪,
君王尚且不能承受,
况尔小丑乎?
何况你这种小人物呢?
小丑备物,
小人物得到的东西太多,
终必亡。”
就一定会灭亡。”
周语3
(一)
川壅而溃,
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
伤人必多,
就会伤害很多人。
(二)故天子听政,
所以君王在处理政事上,
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让三公九卿及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
瞽献曲,
乐师进献民间乐曲,
史献书,
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史籍,
师箴,
少师诵读箴言,
瞍赋,
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
曚诵,
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
百工谏,
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能纷纷进谏,
庶人传语,
平民则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
近臣尽规,
近侍之臣子尽规劝之责,
亲戚补察,
君王的内亲外戚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
瞽、史教诲,
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
耆、艾修之,
年长的师傅再进一步修饰整理,
而后王斟酌焉,
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
是以事行而不悖。
(三)口之宣言也,
人们以用嘴巴发表议论,
善败于是乎兴。
政事的成败得失便能表露出来。
行善而备败,
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去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去预防,
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这样社会的衣食财富就会日益丰富,不断增加。
周语4
(一)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或专之,其害多矣。
利是由万物中产生出来的,是由天地所养育而成的,假如一心想要独占它,那么所带来的怨恨就会很多。
(二)天地百物,皆将取焉,胡可专也?
天地万物,人人都可以去取用,怎么可以独占呢?
(三)所怒甚多,而不备大难,以是教王,王能久乎?
长此以往,触怒的人太多而不知道去防备大难,用这样的观念去引导陛下,陛下还能长治久安吗?
(四)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犹日怵惕,惧怨之来也。
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应该把开通利途所得到的益处都分配给上上下下的人,使天神、百姓以及世间万物,无不得到其中最多的那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时常恐惧警惕,担心会招来民众的怨恨呢。
(五)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
那些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被称为盗贼,而身为君王却也去做同样的事,那么归附王室的人就会减少了。
周语6
三时务农而一时讲武,
春、夏、秋三季务农而在冬季演习武功,
故征则有威、守则有财。
因此征伐则有斗志、守备则有财力。
周语7
(1)
不顺必犯,
不合情理的命令必然会被违犯,
犯王命必诛,
而违犯王命必定要被治罪,
故出令不可不顺也。
所以君王发布命令不可以不合情理啊。
(2)
令之不行,
倘若命令得不到执行,
政之不立,
那么政事就无法确立而得到妥善治理,
行而不顺,
就算是勉强施行但此事并不合情理,
民将弃上。
民众定将离弃高高在上的统治者。
周语9
不谓其少而大料之,
虽然没有明说百姓减少,但是如此大张旗鼓地去查点百姓人数,
是示少而恶(è)事也。
反而显示了国家百姓减少而且政事败坏了。
临政示少,
如果君王掌管国政而百姓却在减少,
诸侯避之;
诸侯就会躲避疏远他;
治民恶事,
治理民众不当而政事逐步败坏,
无以赋令。
国家法令就无法推行。
且无故而料民,
况且无故去查点百姓人数,
天之所恶也,
这是上天所憎恶的,
害于政而妨于后嗣。
既危害政事又不利于教导子孙后代。”
周语10
1天地之间的阴阳之气都有其秩序,
若过其序,民乱之也。
如果它的秩序乱了,就是人们搞乱的。
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2民众得不到财用,国家就要灭亡。
周语11
1
吾闻之,司寇行戮,
“我听说司寇行刑之时,
君为之不举,
国君就要停止娱乐,
而况敢乐祸乎!
更何况是敢以祸为乐呢!
2
临祸忘忧,
面临灾祸而忘记忧患意识,
是谓乐祸。
这就叫以祸为乐。
祸必及之,
灾祸一定会降临到他们头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