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赶着回家开窑,今日没能去杂货铺采购,不过那糖稀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完,江六从镯子世界离开。
两个孩子已经拿完东西回来了,无论是铁盘还是炉子,铁匠都没收钱。
“咋的呢?”之前付的定金也给退回来了。
瓜哥儿脸上涂了药,紫红和乌青交织,有点像唱大戏里头的丑角儿,捧着盘子在人群中穿梭要赏钱。
“他说就当买了个点子,这炉子以后也会打给别人用。”
打这炉子和铁盘,折合下来三两多银子,也不少钱了,以后还得上他那儿打东西。
铁盘有一定的厚度,边角磨的很光,不会划到人,炉子里头是空心的,有个铁网篓子放炭火,这是铁匠自个儿加的。
炉子有了,现在还缺木炭,爷爷今日打的柴可以烧炭,丹浮县人都会烧木炭,冬日卖炭火也能小赚一笔。
江六也会烧,只是烧的木炭不好看,都是碎炭,整根儿的很少,越硬的木头烧出来的碳越好,卖的也贵。
他这炉子倒是不需要那么好的炭,别起太多灰就成,摊煎饼也需要手艺,崔奶奶忙不过来,还得把苗三给带来码头。
做的都是吃食,最好还是挑选有厨艺的人,买人的事儿交给乌雅,江六很放心,她挑的四人都很好,都是身家清白之人,各种由头被家人发卖。
郁炜这两日在忙篱笆花墙的事儿,码头不允许在侧边建墙的,江六借鉴了卖菜小院儿的矮竹石墙,打算在右侧打篱笆桩子种上矮竹,鸳鸯藤凌霄花还有石藤花儿地栽,往篱笆和矮竹上牵引。
管事儿的看过图纸,这确实不能算墙,又能遮光,他也无话可说,这花墙说不定还能吸引船只。
工期赶的紧,夜间打着火把也在干活儿,江六看了日头还早,去了土坡。
工头也在干活儿,每处都拉着墨斗线,郁炜见他来了,忙跑过来:“东家,你来的正好,当时说好了可以给留停船口,篱笆桩子都打好了,今儿个又说不能停。”
码头管事儿和差役头子都在,江六询问这是什么意思,二人面露难色,这也不是他们能决定的,上头的意思是这样。
这事儿还是那咸鱼惹得祸,江六不收鱼干儿,渔民们跑到码头处要说法,如果这头能停大船,船只的走向改变,风浪势必会变大,那他们小船经过这片水域会有翻船风险。
上头的意思是暂时不开这片水域的停船口,等这房子建好了,以后往来的船只增多,到时再说。
江六:“土坡荒废时,也没见有渔船靠近这块岸边,他们打渔也不会在码头打吧?”
就是再不懂打渔的人,也不会傻到在码头附近打渔,全是来往的大船货船,鱼儿早就受惊跑没了。
差役头子和码头管事儿对视一眼,“这……”话是这样说没错,但渔民们的请求也无过错。
“开停船口也不是我买了土坡后才开的,既然本就有意增添岸口,何须因他人之言而搁置?”
摆明就是不想让他占便宜嘛,如果这边多了岸口,这一片都是江六的,他又做着买卖,好处全让他一人占尽了。
想开停船口当然可以,那就拿银子来开嘛,他也不是听不懂意思,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这买卖还没做起来,已经有人想从他这里掏银子,这吃相是真的难看。
江六笑道:“商税赚的越多交的越多?若因这蝇头小利……怕是轻重倒置了吧。”
管事儿和差役头子不能给答复,要先问过了上官才能抉择,也就区区五百两,这小东家有点不上道啊。
江六知道他们在这事儿上做不了主,也不强人所难,等问过以后再寻解决之法。
江余年跑的极快,急的口水都来不及咽下,拉着弟弟就要走:“快回家,县太爷让人送了匾额,指名儿要你回去接!”
刚刚粉摊儿来了官爷,说是案子已经结了,贼人昨夜被押往静安城,今日午时斩首示众。
新粮的奖赏和抓到贼人的奖赏,一并由清溪镇县衙下发,县太爷亲自写了匾额,奖赏江家。
江六一听就忍不住大喜,对着差役头子拱手:“小子先行一步,那岸口一事,就按您说的办吧,暂且搁置!”
差役头子听见匾额二字,脸上神情已经僵硬,这会儿也只能硬着头皮道:“再议,再议。”
等人走了才沉下脸,管事儿的也盯着少年离开的背影出神。
码头和县衙本是一体,为何这小子得了奖赏他们不知?县太爷这是有大动作?要惩治码头?
管事儿的苦笑:“我也不知,近来县尉大人的口是越来越大了,看来县太爷不止为新粮而来。”
石峰不屑的嗤笑一声,这何止是胃口大,是把整个码头都看作了囊中之物,啥钱都想自己搂着。
光是这土坡,就有一半的银钱进了黑口袋,他们记录在册的才多少钱?
现在说什么也无济于事,既然能让人到码头报信,证明大人是铁了心不给人面子,他们这些小虾米又得受连罪。
二人分头各自去忙,石峰想来想去也不想认下这坨屎,带着码头的量地册去了县衙。
江六这边船只划水飞快,县衙的人也是坐船走的,江余年找到江六时,他们已经从码头出发了。
一路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终于是在村口碰着了人,来的有四位官爷,还有抬木箱的人,其中一位是每年都会来收秋粮的大人。
“江小六,你可神气了。”收秋粮的大人很和善,每年训话老姑娘乔渝都是他,话虽然不大好听,但也不会太伤人心。
今年差役们收了秋粮,还买了不少江家的东西带走,那南瓜糕是有买有送,有些事情大家心里明白就行。
江六尽量克制自己的脸皮,说道:“哪里哪里,青天大老爷明察秋毫爱民如子,是小民之福。”
这些应承话差役们听的多了,也没什么特别的反应,一路敲锣打鼓的进村,让全村人都过来看匾额,这可是县太爷赏赐,来的人越多,传的人越多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