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去到一座城市旅游,很吸引我们的一点就是当地的环境,一个好的环境能够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中国有两座非常干净的城市,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去过这两个城市的人都对它们赞不绝口,它们分别是南宁和威海。

南宁是广西的首府,没有一线城市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平时也是非常的低调,不同于大都市的快节奏、高效率,这里是真正适合生活的城市,因此被评为全国最适合居住的16座城市之一。

南宁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南宁四季常青,满城皆绿,有“绿城”的美誉。

南宁的绿化好,街道整洁程度自然不差,大街小巷不会轻易看到纸屑和粘在地面的口香糖。虽说南宁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排不上前列,但在环境方面我敢说是名列前茅。南宁的外来人口很多,电动车也很多,被称为电动车之城,但街道上无论是自行车还是电动车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虽然提到广西旅游大家都只知道桂林,但南宁有一些景点也是非常值得一去的,比如青秀山、大明山、花花大世界、南湖公园、扬美古镇、美丽南方等等。

好客的南宁人口味兼具南北方特点,总有一款适合你。

都说一个城市的环境干净与否,反映在每条街道的每个角落。威海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多次获得“人居奖”和“全国优秀的旅游城市”称号。这座城市究竟有何魅力呢?

到过威海大家就会发现作为沿海城市,这里竟然有如此多的有树、森林,其实威海早在1996年就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这里植被茂盛,郁郁葱葱,满眼都是望不见尽头的绿色,城市环境十分令人舒心,难怪多年蝉联中国最适宜居住及养老的城市。

威海的城市环境真不是一般的干净,毫不夸张的说从踏入这座城市开始,对它赞叹就根本停不下来。很多网友也表示:威海真的可以用一尘不染来形容!

一座城市可以把干净做到极致也是一种品质。在马路边随意找个凳子,不用擦直接就可以将屁股放上去。也正因如此,威海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最适宜居住及养老的城市。

在北宋的文人圈子里,有这么一位年轻的书生,他的经历堪称大起大落。这位书生名叫柳永,他原本满怀抱负,期望在科举场上大展宏图。

然而,几次落榜的惨痛经历改变了他的一生,最终让他用另一种方式成就了自己的千古名声。

科举落榜,人生失意

在那个时代,科举制度是文人们追求功名、实现抱负的唯一通道。

而对于柳永这样的才子来说,考取功名不仅是个人理想,更是家族的期望。

柳永的家庭出身不算贫寒,他的父亲柳耆是朝廷的命官,家庭环境优越,使得柳永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从小天资聪颖,精通诗词歌赋,尤其在词作方面展现出超凡的才华。

但正如我们所知,科举并不是一场单纯依靠才华就能赢得胜利的竞赛。

在宋朝时期,科举不仅看考生的文章风格,还极为注重“中庸之道”的表达。

考生的文章要合乎正统的文风,符合礼法,稍有出格之处,就容易被考官们排斥。

而柳永的文章,虽然才华横溢,但他的风格过于自成一派,尤其在细节描写和生活场景的展现上,过于贴近市井,显得不够“庄重”,因此屡次与金榜无缘。

柳永在一次次落榜后,内心的失望可想而知。他不仅感到前途渺茫,甚至开始质疑这套制度的公平性。

这样的挫败感,像一把无形的剑,深深刺入他的心灵。

然而,柳永并没有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而放弃,反而选择了通过另一种方式宣泄自己的不满与愤怒,这也促使了他在文学上的突破。

愤懑填胸,《鹤冲天》震惊世人

柳永的失落并没有让他沉寂,反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他的词作《鹤冲天》便是在这种情绪中诞生的。这首词是柳永情感的直接表达,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对科举制度的不满以及对自己前途的无奈。

《鹤冲天·黄金榜上》一经问世,便在文坛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这一开篇,柳永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意与愤慨。他对自己的落榜并不甘心,甚至直言自己只是“暂时”被埋没,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能够脱颖而出。

这几句词中的愤懑与不甘,击中了无数失意文人的内心深处,成为当时士子们广泛传颂的经典。

在那个尚以正统文风为主的时代,柳永的这种表达无疑是一种挑战。

他不仅质疑了科举制度的公正性,还隐隐透露出对朝廷的不满。

在宋朝,君主和大臣们尤其重视文人的言行,而柳永这样的词作,必然会引起上层的注意。

君王震怒,仕途尽断

果然,《鹤冲天》传到了宋真宗的耳中。据传,当时的宋真宗听到这首词后大为不悦,认为柳永不懂规矩,言辞放肆,有违文人的道德标准。

作为崇尚礼治的君主,宋真宗本来就对文人的言行举止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柳永的作品,无疑是对这一体系的挑战。

于是,柳永的仕途正式宣告结束,朝廷甚至特地下令,今后无论他如何表现,都不会再录取他为官。

这个消息对于柳永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科举考试的多次落榜已经让他心灰意冷,如今仕途彻底断绝,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之中。

面对这一切,柳永虽然痛苦,但他没有放弃创作,反而从中找到了新的方向。

放浪形骸,市井生活成为灵感

仕途断绝之后,柳永彻底转向了词作创作。

不同于之前的科举应试文章,他的词作风格大变,开始广泛描绘市井百态和民间生活。

他深入到当时的社会底层,去了解青楼、酒肆中的日常。

他描写的不是士大夫们的生活,而是市井小人物的喜怒哀乐,这种大胆的突破,使得他的词风别具一格,尤其在描写女性生活、刻画爱情故事方面,更是打破了传统文人的写作局限。

他的代表作之一《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柳永这种风格的最佳体现。

词中对于离别之情的细腻描绘,尤其是情感的递进层次,展示了他高超的艺术修养。

这首词中“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奠定了柳永在词坛中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柳永的作品不仅在文人圈子里广受赞誉,更是成为民间传唱的经典。

当时,许多青楼歌姬都会唱柳永的词,百姓们对他的词作津津乐道。

可以说,柳永的作品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既有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又不失平民百姓的情感共鸣。

词作千古流传,柳永的独特魅力

柳永的词作,既有婉约的柔情,又兼具豪放的气概。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既描写离愁别绪,也记录人间百态。

这种全新的创作风格,打破了当时词作的传统界限,为后来的词人树立了新的标杆。

后世对柳永的评价不一,有人称他为“千古绝唱”的词人,也有人批评他放浪形骸,不合礼法。

然而,正是这种“不合规矩”的风格,让柳永在文坛中独树一帜。

他的词作,尤其是在北宋后期和南宋时期,成为了文人们失意时的精神寄托。

柳永在词坛的地位,与他不屈的精神和独特的创作理念密不可分。

即便仕途无望,他依然通过自己的词作实现了人生的另一个巅峰,成为后世无法忽视的文学巨匠。

结语

柳永的一生,虽然仕途坎坷,但在文学上的成就却让他名垂千古。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人生不必拘泥于一条路,困境中的反击,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辉煌。

而柳永的词作,也正是这种人生哲理的真实写照。

你是否也曾感受到他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股不屈的劲头?

这种力量,也许正是他能成就“千古绝唱”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