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莺详细而有条理地阐述着她早已深思熟虑、精心构思好的方案:
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地点来建造工厂。经过深思熟虑,她认为原来大队的饲养院是一个理想的选择。那里有五孔破旧的窑洞,虽然有些残破,但只要稍加修缮,就能变成一个合适的厂房。
接下来,需要将这五孔窑洞租借下来。这一步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为饲养院已经废弃不用,而且租金应该也不会太高。
然后,对窑洞进行简单的翻修工作。这包括修补窑洞的墙壁、屋顶,使其更加坚固和防水。同时,还可以对内部进行一些装修,比如铺设地面、安装照明设备等,以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度。
在窑洞周围,要修建一圈围墙。这不仅可以保护工厂的安全,还能起到一定的隔离作用,减少外界干扰。围墙的高度和材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但一定要保证牢固可靠。
最后,在南北方向各修建一道门。前面的门作为工厂的大门,要设计得宽敞一些,方便车辆和人员进出;后面的门则作为小门,主要用于日常的出入和货物的运输。
目前,院子里只是一条宽阔的大路,它贯穿整个院子,成为人们进出的主要通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需求的变化,我们计划对院子的布局进行一些调整。
具体来说,我们打算将这条大路移到围墙之外,以更好地利用院子内部的空间,并为院子增添更多的景观和功能区域。
这样一来,原本的大路所在位置就会空出来,可以用来打造花园、草坪或者休闲区等。同时,围墙外的大路也能与外界环境更好地融合,为人们提供一个更自然、舒适的通行体验。
这个地方目前处于闲置状态,无人使用。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向相关部门提出租用申请。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利用这个闲置资源,还可以为我们的村委会带来一笔额外的收入呢!当然,在租用之前,我们需要详细了解租赁费用以及相关的规定和程序,确保一切都合法合规。
其次,招收若干工人,通过培训,教会他们针织手艺,既有手工的,也有机织的,这样可以给村内外闲得没事的人提供干活挣钱的地方,让他们不要离家太远就能挣到钱。
再次,针织品的销售问题。通过广告和专人跑市场调研的形式,将在全黄沙市范围进行大力宣传和销售。
第四,关于资金问题。她也想过,她经营的小卖部这几年积攒了一些,再准备向姐姐、二姐、三姐和小川哥哥等人借贷一些,完全可以运行起来的。
她说话的时候,眼睛死盯着二姐的脸是否有什么变化。她又问二姐,觉得她的想法哪里有不可行?
花儿惊讶地瞪大眼睛,她哪里就想到莺儿居然计划得如此细致缜密,简直滴水不漏,特别是她的雄心斗志,实在让她感动和钦佩。
她表示完全赞同莺儿的说法,那莺儿就做好准备,一场战斗即将打响。
当她三姐婷儿得知莺儿要开办针织品加工厂需要资金时,她很是激动,满口答应莺儿,需要多少,尽管开口,她浪费的钱不知有多少,现在莺儿要干点事,资金当然不成问题喽。
大姐、小川也是同样的口气,花儿虽没有马上表态,但她早就准备好了,随要随给嘛。
花儿最担心的是莺儿的婚姻大事,如果她把针织厂开起来,说不定有人能看上她的,莺儿虽然身体残疾,但她的内心是健康的、积极的、向上的啊!其实,在她们姐妹当中,莺儿长得算是漂亮的,如果单看她的脸,她真的像一朵放大了的槐树花,朴素、洁白、晶莹剔透,在她的周身仿佛时常散放出阵阵清香。
村子里有些娶不到婆姨的大龄男子,总是佑在莺儿身旁,替她干活,陪她说话,欣赏着她,似开玩笑似真的说莺儿怎么不懂他们的心呢?
可莺儿总是微笑着说,她配不上哥哥们呀,其实她还真看不上他们那副德性,她宁愿不嫁人,都不希望和他们涉及婚姻的。
夏莺连一天学都不曾上过,那时候的家庭状况不允许她上学的,但她后来成为残疾人之后,不再干那些沉重受苦的庄稼活和家务活,突然空闲的时间就很多了。
于是,她便开始悄悄地偷着学识字,一边卖货,一边看电视,看电视时就跟着人家学说话,眼睛盯着电视下面的字幕,跟着人家记那些方块字,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不过多长时间,她就学会了不少字,在日常的表达中还能冒出来几个新鲜的词语哩。
再后来,秋香当了老师,看出四姐求学如渴的举动,便有意识地教她一些讲话的技巧和算账的方法。
秋香还给她指导如何读书的方法。
她进步的特别快,现在能认识几千汉字,大部分字还能写出来哩。
夏莺觉得自己掌握了这些文化知识完全能和有文化的人站在同一层次之上了。她庆幸自己也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了,是啊,有文化就是好啊,文化能给人带来生机与活力,让人能更能领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