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初三,我回到皇位已经好几天了。
不敢说抓了京城内所有的不臣之人,至少京城彻底恢复了原来的平静,甚至还要比之前好了许多。
官员们岌岌可危,京城街道却是更加繁荣。
随着科举的提前的圣旨颁布出去,百姓也总算对我有了那么一点点好感。
汉嘉仓没有让我失望,里面有八十万石的粮食,我是不是要谢谢三皇子没有一把火烧了那里?
这些储存在汉嘉仓的粮食原则上就连皇帝都不能轻易使用,只有到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候才能拿出来。
可关于什么样的情况才是“危急存亡”,却没有任何一套标准。
是失去了多少土地?
是多少百姓受了灾?
是多少士卒被歼灭?
……
我有理由认为,现在就是“危急存亡”的时刻。
威郡是“万角”流寇盘踞的地方,那里的流寇现在就有差不多两万人。原本就有三千白龙军,现在又有五千飞羽军,精锐就有八千。
我召集了三万的百姓服役,负责把这些粮食逐渐运到威郡离县,其中的细节我交给程千度负责。
算上我还剩下的四万多士卒,对外号称“十万大军”。
我信不信无所谓,主要让对面流寇相信就行了,这打的就是一个心理战,让流寇未战先怯。
我自己留下了五千的士卒防卫京城,同时起到备用军的作用。这支军队是由各处将军帐下分出一部分,这是一些御下不严的将领和士卒。
而统领他们的,就是留在京城的周展功。
周展功完成了他的愿望——亲手杀了自己的父亲。
这不过他追求公平公正与楚庆洪单挑,为此还受了重伤,所幸没有生命危险,要不然我会被他的做法蠢哭了。
所以,去围剿“万角”流寇的主要将领就是杰,至于怎么剿灭“万角”流寇,那是杰、萧破武、文牙将他们那些将领需要考虑的事。
我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仙,京城里还有很多我要忙的事。
我只能尽量保证他们的后勤不会出现意外,尽量不要对前方战事进行“微操”。
隆重的送走了杰带队的四万除寇军,我回到了宫殿里苦恼了起来。
……
我现在面临的问题很多,这是我亲自掌控皇权后产生的无奈,或者说——绝望。
朝廷可以说是处处有问题,可以这么说,六部都有很大的问题,每一部随便拿出几个问题,都够我头疼一年甚至几年的。
户部:纵容土地兼并和非法买卖,甚至是强迫买卖,财政收入与支出比对不上。十年的时间里,就有三百万两银子“蒸发”掉。还有做空、作假、夸大账目的行为,赈灾抚恤更是没有做到应有的职责。
吏部:选拔贤能、公正用人。
如今却沦为了任人唯亲、买卖官位的温床。他们毫不顾忌才能和品德,只看重关系和金钱,将那些真正有能力的人拒之门外,反而让一些无能之辈占据高位。
不仅如此,他们还打压异己,对那些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人进行排挤和迫害。
礼部:负责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之前却暗中内定上榜名单,那所谓的科举考试,不过是一场闹剧,九成八的上榜者都是豪门氏族的子弟,而真正有才华的寒门学子却被无情地淘汰。
这样的科举制度,早已失去了公平和公正,成为了权贵们维护自身利益的工具。
兵部,保卫国家、维护军队。
却成了有身份的子弟们混日子的地方,只要有个好出身,就能在里面轻而易举地谋得一官半职,而这些人对军队的事务毫不关心。
工部:工程建设、便利百姓。
却成了虚报账目、中饱私囊的地方。他们口口声声说已经造出来三十艘大船和一百架巨型工程车。
可这些东西究竟在哪?我怎么就是看不见呢?
不仅如此,他们每年还要钱去修河道,可年年都有小口子决堤,导致水漫周边百姓的住所和庄稼,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陆津风传回的消息更是令人震惊,远、阳两州的河道已经一片糜烂,五年来根本就没有朝廷派来的人维修过。
这些河道的维护工作,竟然都是由周边的百姓自己承担,而且还要向他们收税!
这简直就是对百姓的一种剥削和压迫,离天下之大谱!
刑部:维护司法公正、惩治罪犯。
看着三年来堆积得比人还高的卷宗,以及比卷宗多好几倍的状纸和冤案上诉的血书。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因为这些问题,我感觉自己这几天睡都睡不好,精神都有些萎靡了,亏我之前还信心满满。
这就是当皇帝的代价吗?不,或者说,这就是就当好皇帝的代价吗?
我有那么一瞬间想要回去临海州享福,不过很快的打消了这个念头。
做什么事没有代价,现在还没有到伊国彻底无药可救的地步,只要坚持到彻底掌控雨州,坚持到明年的科举结束,应该会轻松很多。
……
弦渠接受了我的任命,他是一个十分“顽固不化”的人,只不过是好的“顽固不化”,类似于“愚忠”。
有哪个皇帝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当然,也讨厌。
因为这这样的人不会畏惧皇权,我怀疑如果我做错了某事,他会指着我的鼻子把我骂的狗血淋头。
我派出了两支百人队保护他,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利,如果情况紧急,可以直接找陆津风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