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李世民便发了一份诏书。
关于倭国遣唐使一事,暂时搁置,而难波等人也是按照李承乾的意思,居住在了大唐会所,但由锦衣卫密切监视,无事不得外出。
大臣们纷纷好奇。
都知道昨日李世民和太子李承乾在甘露殿聊了足足几个时辰,可具体聊什么,他们不得而知。
但既没有提及派时辰出使倭国,也没有说放了倭国的遣唐使,这就非常的诡异了。
并且听说李世民在与李承乾谈完之后,心情非常好,午膳还让太子一起用膳。
东宫。
李承乾看着岭南回信,十分的纠结。
“殿下,这是岭南第五封信件了。”王泉将一封新的信放在了李承乾的书桌之上。
看着又一份信件,李承乾头大如斗。
拆开来看里面的内容。
说的就是造船厂的事情,如今岭南的造船厂已经建好了,而且也开始按照李承乾的要求造船了。
可要建造如此大的战船,还是缺少人才。
落款写的是魏征。
看李承乾皱眉的样子,王泉小心翼翼问道:“殿下,可否是遇到什么难事了?”
唉~
找个人聊聊也好,李承乾便将自己遇到的事情告诉了王泉。
“王泉,你说大唐造船,该找谁?”
听说要建造如此大船,王泉都吓到了。
之前就知道魏征去岭南,一方面是开荒种植占城稻。
第二就是建造造船厂。
为出海做准备。
王泉还不太理解,为什么李承乾执着于出海。
可听说要造这么大的船,他真的被吓到了:“太子殿下,这......这船是准备出海吗?”
在唐朝,说要出海,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也不是没有可能。
真正的远航,还是比较少。
不过出一次海,算是九死一生,不然的话,那些商贾早就出海,不愿意走丝绸之路了。
李承乾微微颔首,放下信件,站起身看向外面的烈阳高照道:“孤已经答应父皇,三个月内要把这船建造出来,这事关大唐未来一系列的大计,所以不能耽搁了。”
说起来,这事也要怪自己。
好端端的提这件事干什么,那么多办法能解决,偏偏给自己找了一个技术难题。
最主要的是李承乾忘记了,李世民对高句丽的心思。
再过十几年,李世民可是亲征过高句丽的。
大唐打了那么多仗,自从当了皇帝,李世民就没有御驾亲征过,为何高句丽就御驾亲征。
还不是为了表达李世民建功立业的心思。
隋炀帝办不到的事情,他唐太宗能够办到。
一听是李世民的要求,王泉瞬间严肃的皱起了眉,开始思考了起来。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殿下,您可知阎立德此人?”
阎立德?
李承乾挑了挑眉。
谁不认识阎立德?
那可是大唐有名的画家,建筑家。
李渊的献陵、李世民的昭陵、西山襄城宫、骊山汤泉宫等等,好很多的重要地方都是他修建的。
最主要征讨高句丽,还是阎立德规划的修筑土山,李世民才能够顺利攻破安市城。
而且阎立德还是李泰的老岳丈呢。
怎么就把此人给忘记了。
“快,王泉,去将阎立德给孤请来。”李承乾连忙道。
“喏。”王泉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连忙照意思去办。
一个时辰后。
李承乾在东宫等了许久,终于等来了三十出头的阎立德。
一副国字脸,威严的不行。
看样子就是搞艺术的。
嗯,也是当官的料,就是不知道会不会缺一根筋。
毕竟这人多次被李世民罢免。
“拜见太子殿下。”阎立德对李承乾恭敬的行了一礼。
不卑不亢,没有喜悦,也没有烦躁。
李承乾好奇的看了一会儿,才摆摆手道:“起来吧,不必多礼。”
“王泉,赐座。”
“喏。”
王泉在一旁连忙让人端了一张椅子过来。
还不忘上茶水。
见此,阎立德并没有立马坐下,而是摸了摸椅子,扭头道:“听闻此为椅子,是太子殿下所制作?”
“嗯。”李承乾微微颔首。
好奇阎立德为什么问这个。
阎立德摸了一会儿椅子,这才坐下,抬头感受了一下椅子,微微颔首:“确实不错,要比大唐的跪坐舒服多了。”
“不知太子殿下,让臣来是有何事?”
就好像刚想起来这事一般。
李承乾微微眯眼,看着阎立德这人,发现这人才华是有,倒也挺桀骜不驯的。
但他喜欢。
这种人才是真正研究技术,不贪恋官职钱财之人。
“阎少匠倒是不拘一格,孤喜欢这性子。”李承乾哈哈笑了笑,才对王泉摆了摆手:“今日请阎少匠过来,其实是有事相求。”
“请阎少匠看看这图纸如何。”
王泉已经图纸展示在了阎立德的面前。
见到大唐宝船的图纸,阎立德眼前瞬间一亮,被图纸上的宝船给吸引住了目光。
好似没有旁人一般。
久久不语。
好一会儿,王泉尴尬的看向了李承乾,自己的双手都要举累了。
早知道就不自己上了,找个内侍过来多好。
李承乾并没有理会王泉尴尬的表情,自顾自的端起一杯茶水喝了起来。
足足过去了一刻多钟,阎立德才从图纸中回过神来:“妙,妙啊。这船设计的简直是巧妙无比啊,长度,宽度正合适,特别是风帆,为何之前未曾有人想到能用风帆来做驱使船只前进呢?”
“太妙了,如此一来,就能够远航大海了。”
听见如此多夸赞的话,李承乾也是得意的挑眉。
多亏之前看过郑和宝船的资料。
虽然不能够全部理解到细节,但大概是肯定没错的。
好几百年后的工艺,能不被称赞嘛?
如果是一千多年后的万吨大驱摆在面前,恐怕阎立德更加会吓傻。
“太子殿下。”阎立德这才想起来面前的李承乾道:“实在不好意思,臣看见此船太过于激动,不知太子殿下让臣来是打算打造这一艘船吗?”
“没错。”
李承乾看对方如此直接,也不藏着掖着了,直言道:“孤在岭南筹建了造船厂,如今完工,正缺少一位大匠。而且这艘船也是父皇所期待的,这不,闻言阎少匠的建造方面颇有建树,所以孤今日邀请你过来,看看,是否能顾担此大任。”
一听连李世民都有所期待,阎立德也是激动地很。
可转念一想,如此大船未来对大唐肯定有益无害,身为皇帝的李世民,肯定是有所期待的。
这也正常。
阎立德又看了眼图纸道:“臣不敢保证一定能够造出来,但臣想试一试,不知太子殿下可否能给次机会?”
千古留名的机会啊。
如果真能造出这样的船,那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妥妥的能在史书记上一笔。
李承乾微微颔首。
目的达到。
不过,他还是咳嗽了两声,严肃的提前把问题说清楚道:“咳咳,这自然是没有问题,可也是有期限的。父皇那边给了孤三个月时间,不知阎少匠能否在三个月内建造出这艘大唐宝船?”
“在人和材料方面都可以死放心。岭南材料肯定是不缺,人手孤可以给你增加五万劳力,你看如何?”
大唐宝船?
听见这四个字,阎立德心更加的激动了。
而且人手和材料方面都有保障,他觉得根本没有问题:“请太子殿下放心,臣一定在最短时间内造出宝船。”
“好,哈哈哈。”
李承乾爽朗的笑了笑,对王泉道:“王泉设宴,孤要宴请阎少匠,好好商讨商讨大唐宝船的细节。”
“喏。”王泉也是开心的应下了。
解决了李承乾麻烦,王泉自然是开心的。
阎立德更加开心,这件差事办好了,能够千古留名。
在古代,谁能够抵挡住千古留名的诱惑?
哪怕是山匪,他也想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千古留名,何况是自诩有才华之人。
。。。。。。
甘露殿。
张阿难将阎立德去东宫的事情告诉了李世民。
闻言,李世民挑眉道:“阎立德?”
“是的陛下,刚刚探子来报,是太子殿下请阎立德去的东宫。”张阿难肯定的回道。
李世民沉默片刻,看着桌上弹劾李承乾的奏折,忽然问道:“你觉得太子真的能够造出宝船吗?”
额......
这个问题,张阿难还真的不太好回答。
如今大唐的战船,承载人数不过八百人,可太子殿下所提出的大唐宝船,能够承载两千余人。
足足大了将近三倍。
不过对于李承乾以往来说,张阿难深吸一口气道:“陛下,臣觉得太子殿下能够造出宝船。”
“哦?”
李世民很意外,张阿难都说的如此肯定。
外人都如此相信李承乾,自己这个做父亲的为何不能相信。
内心中很快就作出了决定,李世民将手中的奏折丢入旁边的箱子中:“嗯,朕也是如此觉得,那就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