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李承乾这番解释,大臣们似乎感觉到了可行性。
李世民也是眼中充满了攻击性,和李承乾对视的时候,似乎立马读懂了李承乾的意思。
赚钱是次要的,要的是一个借口,一个机会。
这只是一个伏笔,一则能让这群武将能够赚钱,二则是慢慢渗透入邻邦的地界。
“太子殿下,那吐谷浑要是不答应,又该如何?”李靖皱眉问道。
身为主帅,自然读懂了李承乾这点心思。
现在问题是如何让吐谷浑答应。
李承乾嘿嘿一笑道:“这很简单,只要给足了好处,吐谷浑没有拒绝的理由。按照新式的住宅设计图,百亩地就能够造五十栋楼房,每一栋楼房可以造五层,每一层可以设置两户。也就是说五百户人家。”
“每一户人家就按照五十贯去计算,五百户就是两万五千贯,成本只需要五千贯钱就够了,利润超两万贯。”
“多少?”不少大臣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什么时候这个房子如此值钱了?
李承乾很自信的说道:“两万贯,吐谷浑的税可以上交两成,也就是三千贯。五百户,他们就能够收取四千贯的税,而且买房的人,他们每户还能够收取房价的一成,也就是五贯。”
“吐谷浑可以双向收费,五百户他们最少能够六千贯的税,何乐而不为?”
“整个吐谷浑又有多少百姓?多少户呢?”
“这......”所有人都惊呆了。
不少文人掐着手指算,已经算不明白了。
李世民则是想到了大唐能不能如此操作,吐谷浑有多少户人他不清楚,可大唐足足有几百万户,两千万的人口。
如果五百户能够收六千贯,那么五千户就是六万贯,五万户就是六十万贯,五十万户......五百万户......
不敢想了。
这可是源源不断的收入啊。
杜如晦和房玄龄比较冷静,二人对视一眼,房玄龄不解的问道:“太子殿下,如此说来确实是没错,可......吐谷浑的百姓都以放牧为生,这五十贯的一套宅院,恐怕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吧?”
这么一说,所有人都冷静下来了。
如同一瓢冷水泼在了头顶,浇了个透心凉。
刚才还热情无比的武将们也是冷静了下来。
所有人目光都注视到了李承乾身上等待着解释,既然有这样的想法,想必也有解决的办法。
果不其然,李承乾微微一笑:“很简单,他们不需要一次性拿出五十贯,只要能够拿出十五贯,其它的可以分期,每月支付。大唐钱庄愿意替他们支付剩下的三十五贯,按照五年期限,每年只需要还八九贯钱,一个月下来七八百文就够了。”
“七......七八百文?”
不少的官员还是觉得有些贵了。
按照大唐百姓的收入去计算,一天才不过两三文,一个月不吃不喝也就一贯钱撑死了。
何况吐谷浑百姓,可能简单的收入都没有。
“太子殿下,这吐谷浑的百姓真有这么多钱吗?”房玄龄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就连李世民都质疑了起来。
大唐的百姓可能都负担不起,何况是吐谷浑百姓?
“为什么没有?”李承乾理所当然的问道:“吐谷浑如今或许没有,但是大唐的商贾一旦涌入吐谷浑,他们百姓生活自然会越来越好,赚的钱也会越来越多。”
“你们知道南崖工业园的工人,现在每月能够赚多少工钱吗?”
所有人都摇摇头。
谁也没关注过这一点。
只知道李承乾的产业赚钱,可底下那群人拿多少工钱,难不成还比他们这些官员还高吗?
李承乾勾唇一笑:“南亚工业园最普通的一个工人,一月都能赚到一贯多,一家最少有两个人在上工,也就是曾经的南崖村村民,如今每户人家一月最少收入两贯钱以上。”
“多的可能甚至有五贯。”
多......多少?
他们没听错吧?
不少的官员都目瞪口呆起来。
大唐的官员,哪怕是在长安的京畿之地的七品官员月俸才不过四贯,一年禄米八十石,加上五十亩的良田收益。
哪怕是正一品,也不过月俸三十贯,禄米七百石,两百亩的良田收益。
听起来已经让普通老百姓羡慕不已了。
可如今,南崖工业园少的百姓人家一户每月有两贯的工钱,多的有五贯工钱。
人比人气死人,怪不得那么多人想要呢,恐怕八品以下的官员都想去了,毕竟一人当官,全家都指望着一人赚钱。
李承乾看着众人不可思议的脸色,得意的一笑:“这还是最普通的工人,如果有职位的,小队长之类的,每月的工钱不会低于一千五百文。如果是组长之类的,最低的也有两贯,高的可能有三贯钱。”
“要是一个部门的主事,一个月工钱最少是五贯钱。就比如大唐钱庄的掌柜,一月的工钱最少都是三十贯,而且还有分红,每年最少都能赚四五百贯。”
嘶!
四五百贯?
听的李靖、程咬金、尉迟敬德都两眼放光。
要不是李世民在这里,他们绝对会上前问问,他们去了有多少工钱。
如果合适的话,告老还乡都不是问题。
李世民也觉得有些不对,怎么感觉他这个皇帝有些小气,瞪了眼李承乾,咳嗽两声道:“咳咳,太子其它少说,直接说吐谷浑的事情即可。”
“哦。”李承乾似乎也觉得的说多了,看看面前这群贪婪的眼神,就差把他生吞活剥了。只能转变话题道:“其实建造新的楼房,材料还是需要就地取材。所以在鄯州孤已经设立了一个跟南崖工业园差不多的工厂,只是规模没有南崖工业园那么大。”
“以鄯州为起点,慢慢的可以在吐谷浑设厂,招人,这样一来吐谷浑的百姓赚钱了,自然有能力够买这些房子了。大唐在给点政策,前往吐谷浑经商的商贾,可以在税收上做出一些减免,这样一来促进吐谷浑和大唐更紧密的联系,孤相信不出五年时间,吐谷浑百姓会慢慢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听了一大堆,大家总算是明白了。
李承乾意思最终目的还是跟吐谷浑通商。
而跟大唐不一样的是,以前是让吐谷浑的商贾来大唐,现在是大唐的商贾去吐谷浑。
两者好像也没有什么冲突。
李世民却皱眉问道:“难道让吐谷浑的商贾来大唐不好吗?一定要大唐的商贾去吐谷浑吗?”
身为皇帝,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人口问题。
严格控制大唐百姓出去,这是大唐的国策。
李承乾挑眉:“父皇,吐谷浑来大唐是赚大唐的钱财,大唐的商贾去吐谷浑,是赚吐谷浑的钱财。大唐拼命的印铜钱,可最终铜钱都可能流向胡商的口袋,最终被他们换成黄金或者丝绸,带回自己的国度。”
“而大唐的商贾,完全可以把其它国度的黄金带回大唐。”
“这就是贸易。如果一直是让胡商赚大唐的钱,迟早有一日大唐的钱会越来越紧张。只有大唐的商贾也出去赚钱了,这样才能保证平衡,而且大唐的商贾要比胡商更赚钱,这才能够保持大唐的物价平衡,铜钱不会贬值。”
“这......”李世民不是很懂这些,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
二人挠了挠头,最终看向了户部尚书戴胄。
戴胄微微蹙眉,看见大家都看着自己,这个时候肯定要站出来说两句了,不然这乌纱帽可能就不保了。
“回禀陛下,太子殿下所言非虚。自从陛下登基以来,鼓励胡商来大唐,而大唐的商贾能够走出大唐的少之甚少,所以这种情况确实是一个隐患。”
闻言,李世民紧紧蹙眉。
事关国策,事关大唐,他不敢怠慢。
“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吗?”
戴胄顿了顿,看了眼李承乾随后拱手道:“陛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阻止胡商来大唐贸易,要么就是放开边境线,让大唐的商贾走出去,这样才能够维持平衡。”
这话说的跟李承乾差不多。
不过多了一个选项就是严格把控胡商来大唐。
直接封锁是不可能的。
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不是李世民想要的,他要做的是天下之主,不是仅仅大唐之主。
正当有官员想要上前劝李世民阻止胡商来大唐贸易的时候,李世民拍案而起道:“既然如此,太子做出一个章程来,如何赏赐有军功之人,然后关于大唐商贾如何走出大唐,详细写一份奏折给朕。”
“喏。”李承乾微微叹息的回应了一声。
又给自己找了一堆活。
李世民看李承乾答应了,便对张阿难道:“今夜设宴,朕要给诸位功臣祝贺。”
“喏。”张阿难早就有所准备。
庆功宴是庆功宴,他们私下的庆贺也不可避免。
“对了,太子今日也要留下。”李世民嘱咐了一声。
李承乾抿着唇拱手道:“是,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