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镇企业普遍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并按照体系文件运行,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文件有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主动改进,确保了体系有效管用。
企业主要负责人暂时没有认证打算,并不是舍不得接近5万元的认证费用,主要是想通过运行体系一段时间,查漏补缺,理顺企业各项工作,待基础稳固下来,再考虑办理ISo9000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清河镇村办企业改制也已经完成,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扶持下,改制后的企业发展劲头十足。
李远方指示清河镇党政办公室,撰写乡镇企业改制报告,分别报送南津县委、县政府,还提炼出一篇政务信息报上去。
这篇信息被运东省政府办公厅采用,并被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通过镇东市政府转发下来。
省级媒体及镇东市媒体、南津县媒体都广泛进行报道。
甚至还有一篇中央媒体发表文章,高度评价清河镇乡镇企业改制成效显着。
这在南津县引起巨大反响,镇村企业负责人纷纷要求改制。
有的大企业负责人是南津县人大代表,联合向南津县人大提出乡镇企业改制议案,南津县人大提交到县政府办理。
侯胜利看着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信息和县人大代表提案,心想:“李远方率先开展乡镇企业改制,终于引发了蝴蝶效应,这也是非常好的全面推进改制契机。”
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他宣读了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和县人大代表提案,满怀激情地说道:
“同志们,当前国有及集体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改制是唯一的出路。
清河镇党委班子敢想敢干,率先趟出一条乡镇企业改制的路子。
现在社会有需求,省政府领导有指示,人大代表有建议,乡镇企业改制势在必行。
改革就要大刀阔斧,一改到底,不要做小脚女人,缩手缩脚,错失了改革的良机。
完成乡镇企业改制,乡镇政府就不必操心企业经营管理,把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方面。
我建议立即启动全县乡镇企业改制,把清河乡镇企业改制的经验复制到全县乡镇。
大家也应该看到,县属企业也存在太多问题。原县农用运输车制造厂就是典型的例子,几乎到了破产倒闭的地步,被外资收购后,马上就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事实证明,只有改制才能搞活企业,县属企业也要全面推行改制。”
因为是县长提出的建议,县委常委们猜不出县委书记想法,担心说错了,或者得罪县委书记,或者得罪县长,纷纷看向郑德玉。
郑德玉心想:“看来侯胜利急于出政绩,想通过企业改制创出特色亮点,以引起镇东市领导关注。”
他喝了一口茶水,慢条斯理地说道:“同志们,南津县委原班子思想非常超前,改革创新力度空前强大,结果引发了震惊全国的走私大案,主要负责人都受到了严厉处理,这说明改革有风险。
历史上有商殃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政变法等,无一例外地遭到失败,并且主持变法的官员结局都很悲惨,这说明执政者的首要目标是维持稳定,谁也不希望因为改革引起政局动荡不安。
目前,在南津县全面推进企业改制有三大风险:
一是改制方向有可能搞错,方案设计偏离国家大政方针,突破国家底线;
二是改制有可能引发社会矛盾,上级不支持,群众不拥护;
三是改制有可能引发国有或者集体财产损失,国家要追责,群众要上访。
因此,我们要慎重改制、稳妥改制,在条件不成熟时,宁肯不改制,也不要标新立异,踩红线、越高压线,紧跟上级走,肯定不会犯错误。”
侯胜利深深地感到失望,严肃地说道:“企业改制确实有风险,我们决不能因噎废食。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政方针,就是要激发经济主体活力,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县属企业对县政府的依赖性强,镇办企业对镇政府的依赖性强,企业负责人没有主人翁意识,不主动想办法把企业搞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遇到困难和矛盾就推给政府,这种混日子的状况再也不能存在!
当然,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清河镇企业改制事实证明,由于制定合理的企业改制方案,企业得到发展,政府税费收入增加,职工收入也增加,社会更加稳定。”
赵新杰紧接着发言:“清河镇乡镇企业规模都比较小,改制不容易出现矛盾和问题。
县属企业有很多大企业,资产价值巨大,职工人数众多,改制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到南津县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袁维信随后说道:“清河镇只有五家镇办企业改制,他们报的材料说是取得巨大成效,县委、县政府没有落实,说不上有夸大其词成份。在全县全面推行企业改制,确实需要慎重考虑。”
侯胜利狠狠白了他一眼,心想:“作为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了讨好县委书记,竟然不支持县长的企业改制主张,公然唱反调,实在可恶!”
他扫视了一圈县委常委,没有人再发言,心中感到悲哀:“县委常委会完全被郑德玉控制,自已没有一个盟友,提出的企业改制建议,明明是有利于南津县经济发展,为什么没有人支持呢?
难道大家只是考虑自己的仕途,不考虑事业发展?”
在他心灰意冷之时,列席县委常委会的人大主任张德泉郑重说道:
“镇办企业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后,县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审议,认为很有道理,因此提请县政府办理。
从1994年开始,乡镇企业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享有的税收、信贷优势,地方政府干预控制影响了企业的自主经营,因此普遍陷入困境。
说句不好听的话,乡镇企业搞好了是偶然的,搞不好是必然的。
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乡镇企业已经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主要原因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缺乏发展的动力,说穿了就是没有产权。因此,乡镇企业改制已经刻不容缓!”
人大主任的话很有份量,代表着民意,违背民意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侯胜利感激地看了一眼,心里重燃希望。他也做好被否决的打算,那样会另辟蹊径,逐个乡镇进行,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乡镇企业改制。
蔡劲松兴致勃勃地说道:“前不久,我到清河镇调研‘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现场观看公开竞购镇办企业,整个过程热烈紧张,集体财产溢价50%以上卖出。
清河镇把乡镇企业改制放在阳光下进行,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不会引起人民群众反对,也能够经得起上级审查,不会留下隐患和风险。
我参观了已经完成改制的三家企业,分别生产清酒、绣品及手扶拖拉机,企业展现出新面貌、新气象,发展后劲十足,确实值得在全县推广。”
王向锋紧接着发言:“清河镇党委制定的‘三重一大’制度,得到中纪委主要领导批示,要在全国推广做法;现在清河镇的乡镇企业改制经验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各地学习创新做法。
同志们,清河镇的创新得到高层次领导批示,说明上级领导认可欣赏这种做法,我们还在犹豫什么?
倘若一直裹足不前,上级领导怎么评价南津县委、县政府工作?难道县领导思想境界还赶不上乡镇领导干部?
既然上级领导有了批示,我们应该大力落实,尽快做出成绩,对上级有个交待。
另外,乡镇企业改制后,政府可以卸下包袱,做好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企业发展好了,就能创造更多的利税,反哺社会。”
蔡劲松是讲自己的切身体验,说明清河镇乡镇企业改制是成功的。
王向锋的讲话相当有高度,每句话都直指要害,让人听了有种心惊肉跳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