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昭解决了高欢的问题之后,亲自带着大军从汉江入武昌,然后快速抵达了南京。
大军抵达南京之后,应昭立刻下诏,着令江南地区、安庆地区、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区所有十万钱以上富户迁入南京应天府。
并颁布旨意,将应天府单独设立直辖府,也就是京府体系,最高长官任命为府尹,本地推行水泥高楼建设,并且相应的清账这些世家和富户的土地、粮仓。
至于不听话的也没事,应昭直接下令两年内解决一切问题,如有反抗,视同叛党,杀无赦。
他就呆在南京。
镇着!
大军快速进入江南,一郡一郡的扫过去。
等到半年之后开春,十万钱家产以上的富户进了南京,应昭又下旨江南卑湿,将世家录在品世家,全部迁往开封府和洛阳府享福去了。
这么一折腾,江南世家门阀化进度,直接被应昭打断。
然后江南诸省立刻推进后续改革,土地以乡镇形式划分,强令去宗族化,进行户籍分化。
朝廷委任一些退伍军人作为乡镇佐官,再把本地争勇好斗的年轻人全部征发去北方。
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在第三年开春,应昭从江南征辟了三十六万军队,全部拉到了北方。
准备一波北上,彻底解决掉北方。
关东世家这三年操练之后,也做足了准备,只是很可惜的是,应昭国土更大,手下更多,生产建设基地更多。
这段时间,应昭的铳炮武器基本完成列装,后勤也做好了准备,敌人现在已经丢了辽东、山西,只剩下偌大的河北平原支撑着。
但区区一座河北平原,根本没办法形成鲸吞天下的大势。
毕竟,应昭有意识的剪除他们的马匹来源地,就等于将河北的骑兵训练可能性降低了很多。
应昭抵达济南。
下令海陆齐发,南北共进,以堂堂正正之势,发动一百万大军,对外号称五百万,直接碾压关东世家!
五百万的口号一吼出来,河北就慌了。
而应昭的一百万大军组成成分也相当复杂,绝大部分其实都是从各地带来的富户,也就是建设兵团。
应昭要定都北京的,需要有人去建设河北。
这些富户,就是北迁进去的。
专门用来强干弱枝的。
所以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应昭真正发动的战兵序列只有二十万而已。
不过二十万北上,已经很恐怖的。
史载:北征直隶,铳炮齐鸣,当者无不碎裂,降者遍连阡陌,自九月而北征,十月至北京顺天府,帝重新定鼎,并祭天。
前前后后,只用了一个月,关东世家,直接被碾碎了。
应昭则是快速梳理地方局势,将建设兵团安排妥帖,然后在燕山之间设立了承德府,在张家口一带设立宣化府,再把卢龙改为永平府,进一步扩大了直隶省的控制范围。
然后开始向四周修路,加强土地建设,以及对辽东方向扩张。
不过扩张的时候遇到了第一个问题。
那就是辽中沼泽。
这么一座巨大的沼泽横亘在其上,哪怕圩田都需要庞大的人力去处理。
可以说现阶段应昭是没办法处理的,就把关东世家首脑处死,其族人流放去辽中开垦沼泽去。
剩下的,索性就先停下,等之后直隶人口过多了,再缓步梳理。
不过还有一个大问题,应昭定都北京,就需要防备渤海的危机,为了防止自己受限于关东世家的被动,下旨将山河四省的军事序列并入天策府体系。
山西省向北增加了大同府,山东省向南兼并兰陵,河南省拥有一部分河北区域,直隶拥有一部分河南、山东区域,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省的安排,让所有有识之士都意识到,应昭到底在干什么。
他在将州郡体系的分裂祸端弥平。
山川形便,犬牙呲互的区划格局,能有效解决割据的诞生。
汉中入雍州省,天水入了甘肃省,巴蜀分离成四川与重庆,黔地自立一省,滇地改为云南,荆州、湘州为湖北湖南的方式,也是迅速改进了各地的格局。
……
定鼎北京的第二年正月,应昭下旨发行承禅纸钞,然后开始推广新式教育,全力对国内进行建设与发展。
全国范围内推行摊丁入亩。
毕竟应昭已经把土地全部集体化或者公有化,就没有必要留着不收税,摊丁入亩诏令出来之后。
应昭又下旨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但是允许入籍海外诸藩国的世家,交钱免差役。
也就是说,如果你成了海外诸藩国的世家,就可以不用当差纳粮,只需要交钱就行。
应昭的政治体系改革十分迅速,主要是因为应昭打赢了战争,所以世家们都只能隐忍不发。
于是应昭继续发动这些年他的历练成果,不断给世家寻找出路。
等到世家开始有了出路,应昭就砸钱,在全国范围内修驰道,而且是双向,八车道的驰道!
也叫国道。
反正遇事不决,基建解决。
没钱怎么办?
世家差役令就丢下去,要么出钱,要么出人,要么去投奔诸王。
等过了两年,承禅十年,应昭看情况差不多了。
下旨宣布诸王就藩,勒令诸王去将“国人”们,全部带走。
然后世家大族再一次遭到打击。
因为应昭宣布,国人可以走,钱必须统一兑换成承禅纸钞,所有藩国与大漡的货币,只能用承禅纸钞。
应昭就用一堆纸钞,将世家的财富收割了一轮。
毕竟这玩意儿除了漡国之外,哪里都用不了,藩王们还问他们借纸钞,纸钞拿到地方采购物资,只能拉动地方经济。
承禅十年,九月。
应昭宣布成立交趾省,正式将疆域面积扩大到天南之地。
当然,成立交趾省的缘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大漡的造船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海运成为了现实,应昭设置了大量市舶司,开始推进沿海商业体系的营建,然后全国范围内重课商税。
当年,商税与农业税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四六开,国中赋税一下增进了数百万。
应昭就继续折腾他的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