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网游动漫 > 月球发现地外文明!完蛋,是战锤 > 第197章 星迁族 - 新的地外文明带来的阴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7章 星迁族 - 新的地外文明带来的阴影

地外文明 星迁族 相关设定来自 书友 法姆群岛的莫大 的设定。

====火星 原第二城市基地开发区 现地外文明发现地

蜿蜒的地下溶洞逐渐收窄,探索队一行人沿着崎岖不平的道路谨慎前行。

两辆“犰狳-II”型装甲车和一辆科研车辆在地下可通行区域的尽头停了下来,搭建了临时的营地。

科研车辆展开车身,变成了一个设备齐全的移动实验室,各种仪器闪烁着指示灯,随时准备进行样本分析。而两辆“犰狳-II”型装甲车则一前一后守护着实验室,警惕周围的环境,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基因强化战士们分成两组,一组留守洞穴入口处的临时基地,另一组则负责护送院士助手和王拓等人继续深入探索。

王拓的小队和助手们的任务既有重叠又有区别,助手们主要负责收集样本、记录数据,而王拓则需要利用专业设备扫描地质结构层,绘制详细的地下地图。用于评估地下环境的稳定性,为火星城市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火星方面仍然对将这里扩建为新的城市基地抱有很大的希望,毕竟这里的地表环境非常理想,如果地下空间也足够稳定,等探索任务结束,城市基地建设的议程估计很快就会被提上来。

届时,甚至可以考虑在这里建立一个地外文明遗址展览馆,作为一个地标性的建筑,吸引来自地球的游客。要知道,祝融市第一城市基地的地标建筑有两个,一个是短距离空间传送节点,一个是高耸的空天停靠平台。

=====

探索队一行人正沿着蜿蜒曲折的道路谨慎前行。他们的身旁,悬浮的辅助型无人机的照明系统将前方道路照亮。

每走一段距离,王拓等人便会将一个发光器钉入岩壁,不仅为黑暗的洞穴增添了一丝光亮,同时也为他们定位了在地下迷宫中的位置。

地下环境的压抑和高压让王拓小队和助手小队的成员们感到有些窒息。为了舒缓压力,他们在各自的频道内开始了闲聊。

“我说,我们出发之前有没有买一份意外保险?”

“我tm的,你会不会说话,不要乱说。”

“你最好给自己买了一份,不然等会回基地了,我会揍你。”

“算我一个。”

王拓并没有参与这场轻松的闲聊。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手中的地质扫描设备上。

这里的温度比预计的要高一些。按照他们的行进距离来算,现在的深度应该还在火星地壳内部。

火星的地壳厚度远超地球,平均在21-27公里,最厚处甚至高达90公里。而地球的地壳平均厚度只有17公里。

实际上,尽管火星表面看上去一片死寂,但实际上它仍然有着活跃的地壳运动。自火星城市基地建立以来,平均每年都会发生近200次地震。幸运的是,这些震源都离基地较远,并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王拓必须确定这个地点是否处于地壳交界处。如果确实处于交界处,那么这里的地壳活动将会非常活跃,对他们的探索和未来的基地建设都会带来极大的风险。

就在一名助手再次将一个照明灯打入岩体时,一个裂缝在岩体上出现,并迅速扩大,形成了一个深邃的裂隙。

这个过程发生的极快,而且伴随的震动助手一时不察,失足掉落了下去。

一个辅助无人机瞬间俯冲下去,照明系统的灯光照亮了裂隙内部。下面是一个中空的洞穴。

无人照明系统迅速靠近下落的助手,甩出一个磁力吸盘,并开始反向爬升。虽然力量不足以将助手直接拉上来,但至少减缓了他的下落速度。

“孙强,你还活着吗?”王拓紧张地问道。

“还活着……让我缓缓……”孙强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虽然有些颤抖,但确认他暂时安全。

众人松了一口气。从基因展示小队手中的生命体征检测仪可以推断出,孙强身穿的军用级别防护服并未破损,他只是受到了一定的震荡,并无大碍。

基因战士小队迅速做出反应,准备进行救援。由于裂缝的宽度不一,有些地方非常狭窄,他们不得不使用暴力手段扩大裂缝的宽度。好在基因战士小队事先已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情况,并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就在基因战士小队准备速降救援时,公共频道里再次传来了孙强的声音。这一次,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震撼和难以置信:

“我觉得……你们所有人都应该下来看看……”

=====

随着最后一个队员双脚踏上坚实的岩地,探索勘测小队终于全部抵达了这个神秘的地下洞穴。绳索仍然悬挂在洞穴顶部,连接着上方和这个未知的地底世界。

队员们纷纷解开安全扣,环顾四周,都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一时之间都忘记了言语。

辅助无人机的照明灯光此刻显得微不足道,因为洞穴本身就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那是一种奇异的荧光,并非来自人造光源,而是源于洞穴本身。

这是一个巨大的溶洞,其规模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洞穴的中心是一个广阔的地下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洞顶的荧光,波光粼粼,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

溶洞的顶部覆盖着一层奇特的物质,散发着淡淡的荧光。仔细观察,可以辨认出那是一种未知的菌类,它们依附在岩石上。在菌类之间,还点缀着一些晶莹剔透的水晶,它们同样散发着荧光,强度比菌类要高一点,甚至有可能是菌类因为吸收了水晶散发出来的能力才有了发光的特质。

洞穴内的空气意外地清新,温度也比上面的地下通道略低,这很可能是由于地下湖泊的存在调节了洞穴内的温度,使得这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微气候环境。

“火星生命说是真的….”一个助手喃喃自语。

“这些水晶……好美。”另一个助手不禁发出赞叹。

“别分心,检测环境要紧。”

众人开始检测这里的环境。

众人开始忙碌起来,首先检测水源。他们惊讶地发现,这里的水温竟是常温,且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知矿物。虽然需要进行过滤加工,但至少解决了火星的用水问题。目前火星上驻扎的人数并不是很多,这里的水源应该勉强足够。

而且,如果这里有水源,那就代表火星地下其他地方可能也有类似的水源。

接着,探索勘测小队开始采集水晶以及菌类样本。

勘测小队成员小心翼翼地采集了数块大小不一的水晶样本,并将附着在岩石上的奇异荧光菌类用专业的采集工具刮取下来,分别放入无菌密封容器中保存。

一部分样本被送往设立在火星基地内的临时实验室,以便进行初步的成分分析和特性研究。

与此同时,另一份样本也被固定在辅助无人机的货舱内,由无人机沿着绳索迅速上升,将珍贵的样本送至地面,交给翘首以盼的院士团队,进行更细致的化验和深入研究。

=====

在检测器械的辅助下,水晶的结构逐渐清晰,这并非地球上常见的那种晶体结构,而是一种更加复杂、充满活力的有机结构。

“不可思议,水晶内部的结构类似于生物细胞,它竟然是一种活体晶体!”一名院士看着全息屏上出现的晶体检测数据,忍不住发出惊呼。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种水晶具有强烈的辐射性,辐射范围能够改变周围环境。”另一名院士补充道。

而且院士们从晶体中不仅检测出强烈的辐射性,还蕴含着丰富的矿物精华,周围的矿物被水晶高度浓缩,形成了独特的能量结构。这意味着,这种水晶还具备从土壤中汲取矿物质并进行浓缩的能力。

而那些菌类当中则发现了类似晶体的构造。

结合之前的发现,一个大胆的假设逐渐浮出水面:这种水晶会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矿物质,当浓度达到一定阈值时,水晶就会开始自我复制,进行繁殖。而周围那些发光的菌类,正是水晶繁殖的副产品。只不过,由于洞穴内的矿物资源已经被大量消耗,水晶目前处于休眠状态,停止了繁殖活动。

通过对菌类细胞的基因测序和分析,研究人员估算出这些菌类扩散的时间大约在近亿年左右。

这意味着,在近亿年前,火星可能拥有更丰富的矿物资源,足以支持水晶的大规模繁殖。这个发现指向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推论:在遥远的过去,火星的环境可能比现在要优越得多,甚至可能孕育过生命。

这个推论似乎也解释了火星如今荒凉的原因。

自从人类踏足太空,对于太阳系其他星球的探查就没有停止过。

之前对火星的探测表明,火星曾经拥有磁场、大气层,甚至存在类似大洪水冲刷的痕迹。然而,这颗星球却最终失去了生命,变成了如今的荒漠。

传统的理论认为是陨石论:巨大的陨石撞击火星,导致磁场消失,大气层散逸,最终使火星走向“死亡”。

然而,水晶的发现推翻了这个假设。更合理的解释是,火星的资源和生命被这种奇特的水晶所吸收殆尽。这颗星球的活力被榨干,最终变成了如今的荒漠。

联系到之前发现的地外文明骸骨,一个令人不安的推测浮现出来:如果骸骨并非火星原住民,那么极有可能是掠夺火星资源的文明留下的开拓者或是奴隶。

这个推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阴影。

一个能够跨越星际,收割星球资源的文明,其科技水平无疑远超人类文明,也远超曾经威胁过人类的K-帝国。

根据火星水晶的年代测定,这个文明至少在亿年以前就已经存在,那时地球上的生命才刚刚萌芽。他们或许早已踏足过这颗蔚蓝的星球,只是出于某种原因没有进行资源收割。仅仅是收割了火星的资源后离开了这片星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会回来。

国家智囊团临危受命,试图对这个神秘的地外文明进行侧写,分析他们的行为模式、科技水平以及可能的动机。虽然这份侧写的准确性无法保证,但这却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一个直面宇宙黑暗,探索未知文明的开始。

初步的侧写分析很快完成:

该地外文明的文明等级显着超越已知K-帝国,推测其在宇宙中存在已逾亿年。关于其当前存续状态及文明进化程度,尚属未知领域,但基于火星的情况,可推断有卓越的科技实力,极强的生存与适应能力。

该文明掌握了一种利用活体水晶高效收割星球资源的技术。这些活体水晶依靠辐射能量生长,具备强大的矿物和能源提取能力,直至将星球资源耗尽。表明其在资源利用和能量转换方面的极高造诣。

同理,根据火星的资源掠夺行为,该文明的行为模式呈现出明显的掠夺性与迁徙性。具有一定程度的游牧民族的特征,待星球资源被收割殆尽后,便毅然离去,追寻下一个目标。

基于现有信息,智囊团推测该地外文明的潜在动机可能与资源需求、生存扩张或文明使命有关。

他们或许在追求某种稀缺资源,以满足自身文明发展的需求;或许在执行某种超越我们理解的文明使命,推动宇宙演进的进程。然而,具体动机因缺乏相关资料,无法断定,仍需进一步观察与分析。

最后,根据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技术特点,国家智囊团将这个地外文明命名为“星迁族”。

当然,现在想这些除了给自己添加压力,没有任何作用,与其沉湎于未知的恐惧,不如集中精力解决眼前的危机。

因此,华国政府决定将星迁族的消息严格保密,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与此同时,人类开始将精力投入到“复仇远征”计划中。

毕竟,相较于虚无缥缈的“星迁族”,K-帝国的威胁更加具体和紧迫。

倾尽全力备战,不仅是为了复仇雪恨,更是为了守护人类文明的火种,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星际冲突做好万全准备。

=====以下不算字数

资料来源《科学》杂志

火星并不是一颗死寂的星球,2018年美丽国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并发回了探测报告,根据公布的数据来看,在其降落的两年多时间里,发生了将近500次的地震。这表明火星内部仍在活动,火星的内核仍然在不断释放热量,甚至有专家猜测火星正在逐步醒来。同时,也可以说明,早期火星可能真的经历过一段宜居时期。

只不过,这一切在大概39亿年前突然戛然而止。

研究者认为,当时一颗陨石撞上了火星,受到撞击的影响,导致火星磁场出现了问题,火星没有办法继续维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最终伴随着磁场的消失,火星也走向“死亡”。

从时间上来推断,如果火星有将近10亿年的宜居期,那么,火星是完全有可能孕育出生命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