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意外唐朝 > 第235章 打听水军出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元日过后初二一早李恪先去了萧瑀府上,递上礼单后与萧瑀来到书房后,李恪率先问道:“恩师!不知江南道的台州可有熟人?”

“这个……容老夫想想!”,萧瑀说完思索了片刻道:“还真有一个在台州下面的县城当县令,叫什么得等开印之后查一查,怎么王爷是想……”

“恩师你觉得明年本王冠礼之后东宫那帮人还会让本王待在长安吗?”

“陛下难道就不管吗?”

“管肯定是管,但他们肯定会拿礼制说事,而且本王想走,想离开长安!”

“啊!王爷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您离开了长安再想回来可就不好回来了,而且向你示好的那些臣工恐怕会……”

“长安的是非太多,本王真的不想再留在这里,蜀地本王也不想去,得想个法子换个地方,最好是靠海的地方,至于说那些臣工们到不用担心,虽说本王离开了长安这权利中心,但到了外面才能更好的发展,如果想跟着最好,不想跟着就留给李泰便可!”

萧瑀听完李恪的话,心中大惊稍加思索道:“王爷此话何意?难道说越王他……”

“您知道便好,不要告诉他人,咱们静观其变即可!”

萧瑀得到答案后心中暗道:怪不得将家具店这么挣钱的生意分给了李泰,原来是早已埋下祸根,这哪里是不想着那个位置呀!这分明是时刻在算计其他皇子呀!尤其是李泰,看来眼前这位不简单呀!连老夫经历了这么多都看不清他的想法呀!还有这去封地一事,别的亲王巴不得晚去几年,他可倒好!年纪刚到就想走,还是利用东宫的人逼他去,呵呵!如此心机不愧是皇家的子孙呀!也罢!既然你有心指染,老夫就陪你走走,看看你到底能不能坐上那个位子!想到这萧瑀心中释然躬身道:“王爷既然心中有数,老夫就不再多说,以后定以王爷马首是瞻!”

“哎呀!恩师您不必如此!这才刚那哪到哪,本王只想怎么快活得过日子,您可不能自己胡思乱想,更不能对别人瞎说!”

“老夫省得!”

“对了还有此次诗词大会之事,估计父皇肯定要你进行审评,到时您留意一下寒门的可造之才,尽量的收入您的门下!”

“好的王爷!老夫尽力为之!”

接着李恪又与萧瑀探讨了一下寺庙占地的问题后便匆匆离开前往下一家翼国公府。到了秦琼的书房后先是询问了一下秦琼的病情,又送上了礼单,最后才开口问道:“师傅您知道不知道武将家里哪家有水军?”

“水军?王爷找水军做什么?”

“没什么大事就想了解一下,怕将来用的时候抓瞎,师傅要是不太清楚本王再找别人问问!”

“这样呀!”,秦琼嘴上说的轻巧心中却是震惊不已:这小王爷怎么会用的上水军?难道是他听到了什么消息不成?现在也没有什么地方作战用的上水军呀?难道是江南那边有事?不可能!如果有事朝堂之上早就传开了,真是想不通。假装沉思了一会儿便继续开口道:“据我所知,大唐的水军只有郧国公张亮和河间王李孝恭的亲军还能算的上,其他的都没有坐过太大的船!”

李恪听后心中暗道:果然如此!看来还得找李崇义那小子聊聊,弄点老兵过来,不过怎么了得过自己那便宜王叔李孝恭那关,哎!又得给他琢磨个产业,否则真不好弄呀!

“除了他们二人就没有其他的了吗?”

“要说有还真有,当年隋炀帝也就是你那外祖父,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水军不少,不过死的死,逃的逃,剩下的现在都分散出去了,估计不好找了!”

得!你这不等于白说吗?算了还是自己再想办法吧,知道信息就好,不行就等等范通那边的消息。想到这李恪话锋一转就开始聊了一些别的,等快中午的时候李恪便起身告辞,秦琼再三挽留无果后就把李恪送出了秦府。

李恪回到王府后用完了午膳,眯了一会儿,便又出去拜访了李纲,孔颖达和褚遂良三家家。毕竟在在崇文馆算是李恪的老师,至于程家,尉迟家,房家和杜家李恪并没去,一来怕别人说闲话传到东宫和李泰那,二来除了尉迟家外跟其他也不算太熟,免得去了尴尬。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来到了元月十三,这日李恪刚刚用完早膳,宫里就来了一个太监传旨,命李恪进宫参与安排诗词大会一事,李恪暗自腹诽:怎么还有我的事,几位大儒加上房杜和萧瑀不就行了吗?干嘛非得叫我去!难道有别的事?不会是李承乾他们哥俩把寺庙占地之事跟李世民说了吧?磨弄不好是,估计是把自己说出来了,哎!去看看吧!想到这李恪不敢怠慢,换了套衣服就急匆匆的进宫面圣。

李恪进了宫,拜见了李世民等人。李世民看到李恪,神色平静并无异样,李恪心里松了口气,看来寺庙占地之事并未被提及。

众人开始商议诗词大会事宜,李纲说道:“启奏陛下此次诗词大会,旨在考孝年轻一辈的学业功底,而今各地参加春闱的考生大部已到长安,不如把撤去年龄限制,也好让各地才俊前来一起参加。”

孔颖达也点头称是,高士廉却提出:“陛下,老臣以为,李文纪此举甚好,不仅要邀请已有名气之人,那些籍籍无名但有才华者更应给予机会,但诗词一道毕竟考验学识与感悟,如果没有年龄限制,恐怕年轻一辈要吃亏,臣以为可以放宽一点,增加两岁即可!”李世民微微点头表示赞许。

正说着,李承乾突然到来。他看了眼李恪,对李世民拱了拱手道:“父皇,听闻恪弟是这次诗词大会的发起人,对这诗词大会也很是上心。不如听听他的想法!”

李恪笑道:“太子大哥,您可不知道,臣弟当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再说这也是弘扬我大唐文化之举,自然人人都得上心。”

李世民打断他们道:“叫你们来是听听怎么安排的,你们在一旁听着便是。”,众人于是又专注于诗词大会的细节安排,诸如场地布置、评判标准之类,而李恪一边听着,一边暗暗揣测李泰怎么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