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意外唐朝 > 第220章 都在挑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恪的封赏到底还是和李靖他们的一块下来了,但并获得吴王的称号,这也让李恪松了口气,不过亲军数量却是又奖励了两千人,数量达到了五千人!这还是满朝文武极力阻拦的结果,不然按李世民的意思要达到万人,李恪心里隐隐知道李世民意思,下学后只是象征的找李世民推辞了一番便应承了下来,午后便来到了秦琼的府中。

“师傅!父皇如此给本王加人,怕是太子那边会有什么想法吧!”

“这个王爷你不必担心,当时在朝堂之上萧相和我也极力劝阻过,包括魏征等人,但世家却是相反,估计东宫他们应该去找世家的麻烦,或是世家也想在东宫弄点好处吧!”

“哎!本来还缺少一千人,这下到好还得招三千!得亏战马还有点。师傅本王想着在骑兵三千配双骑,步卒两千配单骑,您看如何?”

“啊!王爷这骑兵双骑倒是不奇怪,可这步卒配单骑这是何意?王爷如果战马充足都弄成骑兵即可!”

“师傅,本王是这样想的,给步卒配战马一是可以在行军中节省步卒的体力,二来在骑兵缺少人员或有战损时可以及时补充,然后战争过后再补充步卒即可!”

秦琼思索了一下道:“这个法子不错,基本上可以保障骑兵的战斗力,可王爷您还想着出征?”,秦琼笑了笑继续道:“这次讨伐突厥后基本上大唐已无战事,从陛下对这次的封赏来看,呵呵!兵权基本上都收回了,现在的将领基本上都是不出名的或是一些没有父辈的二代,不过这样也好,倒是便宜了王爷您,您可以尽快散出信到左右金吾卫和左右武威卫说您要招亲军,但这次您不要再限制年龄了或者年龄限制在四十内!”

“师傅这是有什么说辞吗?”

“嗯!换了将领后肯定要换统领或校尉,所以有一不愿意服软的,有些能力的都会被针对,所以……”

所以李恪从秦府出来就善如流的派人去了四卫,而他自己也亲自来到了右金吾卫,喊来军中司马说明情况,就留下两个护卫便回到了王府。

三天后尉迟宝琪将报名人数造册并汇报给了李恪,李恪简单的翻了一遍后便问道:“二哥你觉得这八千人怎么样!”

“回王爷!俺看不出来,但他们身上基本都有杀气,和俺们家的亲卫差不多的杀气,有的甚至更浓!”

“那你看怎么选合适呢?”

“让他们分成两队厮杀一番,直到剩下三千人为止!”

李恪听后心中吐槽:你说我问他干嘛!问了不等于白问吗!还厮杀一番,一对一决斗不是更快!

尉迟宝琪见李恪没说话以为此计可行,于是又兴冲冲的道:“王爷要不把您现在选的也加进去一块厮杀,这样更……”

李恪一听急忙摆手打断道:“好了二哥,咱不闹了,你看咱们年龄都不大,李辰他们也算太大,如果按你说的,是留下的肯定是最好的经验足的,但你又没有想过,等本王和你们将来成年那他们还会这么强吗?”

“也是昂,俺没想那么多,只想现在了,那王爷的意思是?”

“你这样,回去后告诉李辰周康他们,就说本王说了,三十岁以上的家中有两子以上的,愿意将来送一个进来本王亲军的直接录用,还有就是二十岁到二十五岁识字的直接也招进来,再有就担任队正以上军职的也要。剩下的你们自己看着办,但不要闹出人命!”

“好的王爷!俺这就回去跟他们说!”

“嗯!你告诉他们这是本王第一次考验他们,别让本王失望!”……

就在李恪这边忙碌着找亲军的时候,突厥战服营也迎来了好消息,被俘虏的突厥人大部分认为会被砍头,于是个个都提心吊胆捶头丧气的如行尸走肉一样跟着大队人马走着,结果在到了长安的时候不但没有被杀,反而被关押在一处还天天的有两顿饱饭吃。

这样的日子过了三天后就有人来告诉他们可以活命,但必须给干活。开始以为是什么开山修道的奴隶活,可后来一问竟然是修房的活计,这下突厥俘虏不淡定了,人有一限生机谁愿意死呢!于是有了第一个报名后就开始了踊跃参加的场景。

当然也有不想去的,也有想阻止其他族人去的,结果第二天人们就再也没有见到他们。带走两万人后,过了一天又来了一批人说是在招点会做饭的妇人,于是又走了两千人……

几天后冯智戴找上了李恪,与李恪密谋了半个时辰后兴高采烈的去了战俘营,挑走了一千左右年少的突厥俘虏。随后东宫,世家,甚至高句丽的朴德涣也买有了三百多奴隶。

“阿爷!差不多了,建房的材料钱基本上够了!”

“哼!瞧你那点出息,也就是说就花了点粮食钱就把这勤颐坊的事搞定了?”

“嘿嘿!是极!士兵们缴获来的东西基本上就是咱们的利润了!而且还不用……”

“行了!你明日去财政部,把贩卖奴隶的税交了吧!”

“啊!为什么呀!这还用缴税?”

“啊什么啊!你以为陛下是傻子呀!你以为百骑司都是摆设?蜀王为什么自己的买卖都要缴税,你以为你是谁呀?还是咱家大得过亲王!”

“可……”

“没什么可是得!就算缴税后也赚的不少了,有时候我都不好意去见那些军士们,哎!这样真好吗?”

“阿爷!您也不用这样,王爷不是说了吗,即使咱们不这样做,他们到最后也剩不下什么,无非就是回家买田买地,然后再被兼并,倒不如让他们在长安安个家,将来不论怎么也不会无家可归,因为这勤颐坊建好后是集体的,是陛下赏的,所以……”

“哎!道理你阿爷懂,可就是过不自己这个坎,对了!咱家城外的田地你都处理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