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必应屋内,徐清坐在沙发上沉思。
自己在魔杖店内,心念一动,几乎所有的魔杖就可以感应到自己。
这中间,是不是会有什么规律呢?
想到这里,徐清干脆闭上眼,在脑海中慢慢分析。
魔杖认主,是需要挑选和自己有感应的人。
这么说来的话,也就是一个人的品质和心气。
而那些学生,刚接触的时候,没有被复杂的社会所污染,所以只会有本能的气质。
这一点,似乎和那顶分院帽有异曲同工之妙。
想到这,徐清似乎领悟到了什么。
社会是个大染缸,可以把好人变坏,也可以把坏人变好。
而那些难得的气质,也可以在生活的磨练中将其培养。
这么一想,徐清便已经明白。
正好,出去执行任务的穆迪带着纳威他们返了回来。
“怎么样这次?”看着众人兴高采烈的样子,徐清就知道,这次绝对不会太差。
穆迪满意的点了点头:“这次效果出乎意料!”
“我们几个人面对食死徒,一些人出去佯装打不过。”
“剩下的人,则是在一边偷偷准备用除你武器。”
纳威也是一脸的兴奋,过来接过话茬。
“就这样,我们就这么一趟,足足毁掉了十多根食死徒的魔杖!”
说着,纳威还做出一个把魔杖用膝盖撞断的动作。
至于其他人,也是兴奋。
“我觉得,这个方法实践过后,可以推广出去。”
“不仅如此,危险也小了很多,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同学们的生命。”
“嗯。”徐清点头:“那就让同学们整理一下这次的经验,然后推广下去。”
说着,徐清便让纳威把其他同学召集过来,说是有奖励。
一听到有奖励,这些人便是蜂拥而至。
看着一个个渴望的眼神,徐清也不再藏着掖着。
大手一挥,买来的魔杖整齐的悬浮在半空之上。
“正好,我买来这么多魔杖也没什么用,就送你们了。”
众人看着魔杖,却生出一股怯意。
有人看着新的魔杖咽了下口水,但始终不为所动。
“放心吧,这是送你们的,不要钱!”
或许还不够,徐清接着补充道:“还有,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选择魔杖的办法。”
“这个办法,可以让你们同时拥有两根魔杖哦~”
饶是穆迪,听到徐清的话,也是一脸的匪夷所思。
一个巫师,同时拥有两根魔杖?
徐清不再理会他们那诧异的眼神,而是慢慢开口道。
“你们手中的魔杖,在选择的时候,一定是看中了你们身上的一些优秀品质,对吗?”
学生们和穆迪点头,默不作声。
“而一个人优秀的品质,谁说只有一个呢?”
“你们现在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想着这七年里面,你们学到了什么优秀的品质。”
众人将信将疑:“这,真的可以吗?”
“试试不就知道了?”徐清笑着反问道。
旋即,众人有人开始先行走上前来,慢慢闭上眼睛。
脑海中浮现过在霍格沃茨几年来,自己学到的东西。
慢慢的,半空之中的魔杖,真的开始发光!
而闭着眼的同学,脸上狂喜!
睁开眼睛,用手触碰,果然有种心有灵犀的感觉!
有了成功的先例,其他人便也纷纷效仿!
很快,六年级的以上的同学,便纷纷有了自己新的魔杖!
看着对手里魔杖爱不释手的同学,徐清接着开口道。
“既然有了新的魔杖,那么有一招,你们就需要学习一下了。”
说完,徐清详细的给他们讲述了一下,如何在敌人面前示弱,慢慢放下魔杖。
使其放松警惕,而后瞬间拔出另一根魔杖将其击败!
对于这个计谋,饶是穆迪,也是感觉太过阴险!
但阴险归阴险,用在敌人身上,那就是爽快了!
很快,在人手一根魔杖后,其他的魔杖徐清便让纳威储存好。
等以后其他同学年龄到了,就把这个告诉他们。
接下来,便是扫黑社的同学们练习双魔杖的时间。
看他们实践,1+1之下,并没有等于2的结果。
另一根魔杖虽然有增幅,但是也是能力有限。
除非只使用一根魔杖。
双手同时紧握两根魔杖的话,用不了几个魔咒,有的同学就会感觉到一阵疲倦。
虽然效果不是那么理想,但新的魔杖使用起来,威力还是比老魔杖要厉害点的。
正好现在才下午时分,经过两个半小时的练习,时间刚刚来到傍晚。
而正巧!巫师界有巫师传来一条消息,说是食死徒要在一个村庄里面开聚会。
并且数量还不少!
听到这个消息,众人兴奋地看着对方,眼神里满是跃跃欲试。
他们兴致这么高,徐清也不泼冷水,只是让他们小心一点。
随即,几十号人在穆迪的带领下便离开了这里。
看着空荡荡有求必应屋,徐清开始谋划下一步的行动。
他们这个毁坏魔杖的计划一旦开始实施,就需要用其他的计划来辅助。
比如徐清本打算卖完所有的魔杖,但是仔细考虑之下,这样并不能算是什么计策。
与其自己买光,不如让伏地魔来帮自己做这一步。
食死徒魔杖如果被毁掉的够多,伏地魔肯定就要想办法给手下弄新的。
但就凭他们目前这种算是拮据的经济,显然是有些不太现实。
那他们便会回到自己的老本行。
那就是抢!
只要魔杖店铺被抢过一次,而自己只要及时的将这个消息扩散出去。
那么其他卖魔杖的店铺,肯定就会想办法将魔杖藏起来,自己也会躲起来。
毕竟被不管是被伏地魔抢,还是被他惦记,可都算不上一件能不让人害怕的事情。
这样一来,其效果远远要比自己买光所有魔杖要好很多。
自己买下全部魔杖,钱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他们毕竟是商人。
商人看到机会,肯定会想尽办法的多赚钱。
这么一来,要是趁机抬价,说不定还要多花很多很多的钱。
想到这,徐清便提前找编辑报纸的同学,让他们根据这种情况。
先空出时间地点,把大致内容整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