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今名人传 > 第73章 徐盛:忠诚不二,功勋卓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3章 徐盛:忠诚不二,功勋卓着

徐盛,一位在三国乱世中闪耀的名将,他的一生犹如一颗璀璨之星划过历史的天空,在东吴的军事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盛生于东汉末年,具体年份虽史无明载,但根据其生平事迹推断,应生于乱世纷争渐起之时。彼时,汉室衰微,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战乱频仍。这种动荡的局势宛如汹涌澎湃的洪流,冲击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同时也为那些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之人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徐盛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他的家乡在琅琊莒县(今山东莒县),此地自古民风剽悍,百姓多尚武,这也为徐盛的成长奠定了最初的基调。

在徐盛年少时,他就目睹了战乱给家乡带来的灾难,百姓流离失所,田园荒芜。这种残酷的现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和平渴望的种子,同时也激发了他改变命运、保护家乡和人民的决心。在家庭的熏陶和地方风气的影响下,徐盛逐渐成长为一个坚毅勇敢的少年。他不仅身体素质出众,而且聪慧好学,对军事有着独特的领悟力。尽管家境可能并不富裕,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开始在当地崭露头角。

随着年龄的增长,徐盛意识到仅凭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家乡的困境,他开始关注天下大势,寻找能够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此时,各地诸侯纷纷崛起,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渐强;江东孙氏在孙坚、孙策的经营下,也已拥有了一定的地盘和实力;刘备则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周旋于诸侯之间。在这些势力中,徐盛将目光投向了江东孙氏。江东地区地势险要,有长江天险为屏障,而且孙氏政权以仁义为本,广纳贤才,这对渴望一展身手的徐盛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约公元 170 - 190 年)

徐盛出生于琅琊莒县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境平凡,但父母勤劳善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在家庭的熏陶下,徐盛从小就养成了正直、勤劳的品质。莒县地处齐鲁大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以来就有尚武之风。徐盛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耳濡目染之下,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跟随村里的长辈学习武艺,练习骑马、射箭、格斗等技能,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

在学习武艺的同时,徐盛也没有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他深知,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仅要有高强的武艺,更要有智慧和谋略。于是,他利用闲暇时间向当地的学者请教,学习兵法、历史等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他读到了古代名将的事迹,如孙武、吴起等,这些名将的传奇故事深深激励着他,让他立下了成为一名伟大将领的志向。

在徐盛十几岁的时候,家乡遭遇了黄巾军的侵扰。黄巾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徐盛目睹了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意识到,只有拥有强大的力量,才能保护家乡和人民。于是,他挺身而出,组织村里的年轻人进行抵抗。尽管他们的力量有限,但徐盛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多次击退了小股黄巾军的进攻。这次经历让徐盛在当地声名鹊起,同时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二)初露锋芒(约公元 190 - 195 年)

随着徐盛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他开始受到一些地方势力的关注。一些小军阀试图拉拢他,但徐盛都不为所动。他知道,这些人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无法实现他心中的抱负。在寻找机会的过程中,徐盛继续训练自己的队伍,提高他们的战斗力。

公元 192 年,徐州牧陶谦为了抵御周边势力的侵扰,广招贤才。徐盛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这是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好机会。于是,他带领自己的队伍前往徐州投靠陶谦。陶谦对徐盛的到来十分欢迎,他看中了徐盛的武艺和才能,任命他为军中的一名小将。在徐州军中,徐盛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切磋武艺、讨论兵法,徐盛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在陶谦的麾下,徐盛参与了多次战斗。其中,在一次与曹操军队的小规模冲突中,徐盛表现出色。当时,曹操的军队进攻徐州的一个边境据点,陶谦派徐盛率领一支小部队前去支援。徐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毫不畏惧。他仔细观察敌军的阵型,发现了敌军的弱点。然后,他利用地形优势,设下了一个埋伏。当曹操的军队进入埋伏圈后,徐盛率领士兵突然出击,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徐盛成功击退了敌军,保卫了据点。这次战斗让徐盛在徐州军中崭露头角,也让陶谦对他更加器重。

然而,好景不长。公元 194 年,陶谦病逝,徐州陷入了一片混乱。各方势力纷纷争夺徐州,徐盛看到徐州已不再是他实现抱负的地方,于是决定离开。在离开徐州后,徐盛继续寻找新的机会,他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天下大势,期待着能够找到一个真正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明主。

(公元 195 - 196 年)

在离开徐州后,徐盛开始了一段漂泊的旅程。他游历了许多地方,观察各地诸侯的治理和军事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他对江东孙氏政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时的江东,在孙策的领导下,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孙策以其英勇善战和礼贤下士的品质,吸引了众多人才前来投靠。

公元 195 年,徐盛带着自己的亲信来到了江东。他向孙策表达了自己的投靠之意,并展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孙策对徐盛的到来十分高兴,他看出徐盛是一位难得的将才,于是任命他为别部司马,让他统领一支军队。徐盛对孙策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他发誓要为江东孙氏政权效犬马之劳。

在孙策的麾下,徐盛积极参与了江东地区的统一战争。他跟随孙策四处征战,先后攻打了许多地方势力。在这些战斗中,徐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他善于运用战术,常常以少胜多。例如,在攻打严白虎的战斗中,徐盛率领一支先锋队,巧妙地突破了敌军的防线,为后续大军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在他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江东地区逐渐被孙策统一,孙氏政权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着名战役

1. 濡须之战(公元 213 - 217 年)

公元 213 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企图突破东吴的防线,进而攻打江东地区。孙权得知消息后,立即调兵遣将,准备迎敌。徐盛作为东吴的重要将领,自然也参与了这场战役。

在战役初期,曹操的军队来势汹汹,其水军和陆军相互配合,对濡须口形成了强大的攻势。徐盛深知濡须口的重要性,一旦此地失守,江东将门户大开。于是,他向孙权提出了一系列防御建议。他建议在濡须口沿岸设置大量的防御工事,包括投石车、弩炮等远程攻击武器,以抵御曹军的进攻。同时,他还主张利用江水的涨落规律,在江水中设置一些障碍物,如铁链、木桩等,阻止曹军水军的前进。

孙权采纳了徐盛的建议,下令军队按照他的计划进行部署。当曹操的军队到达濡须口时,他们遭遇了东吴军队顽强的抵抗。徐盛亲自率领士兵坚守在防线的关键位置,他身先士卒,指挥士兵操作投石车和弩炮,对曹军进行猛烈的攻击。曹军多次试图突破东吴的防线,但都被徐盛率领的军队击退。

在一次战斗中,曹军的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试图偷袭东吴的营地。徐盛事先察觉到了敌军的动向,他提前设下了埋伏。当曹军进入埋伏圈后,徐盛一声令下,东吴士兵从四面八方杀出,将曹军打得大败。这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东吴军队的士气。

在整个濡须之战中,徐盛表现出色,他的防御策略有效地阻止了曹军的进攻。经过长时间的对峙,曹操见无法突破东吴的防线,只好率军撤退。濡须之战的胜利,巩固了东吴的长江防线,徐盛也因此战而声名远扬,成为东吴军中的名将。

2. 其他重要战斗(公元 200 - 210 年)

在濡须之战之前,徐盛还参与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战斗,这些战斗为东吴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公元 200 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承了江东大业。此时,江东地区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内部一些地方势力蠢蠢欲动,企图脱离孙权的控制;外部曹操、刘表等势力也对江东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徐盛跟随孙权开始了稳定江东局势的行动。

在平定内部叛乱的过程中,徐盛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例如,在讨伐黄祖的战役中,徐盛作为先锋部队的将领,率领战船率先冲入敌军阵营。他在战斗中勇猛无畏,手持长枪,杀敌无数。在他的带领下,东吴先锋部队迅速突破了黄祖的防线,为后续大军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东吴军队最终打败了黄祖,为孙策报了仇,同时也消除了江东地区的一大威胁。

此外,在与曹操势力的多次边境冲突中,徐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善于利用江东地区的地形优势,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多次击退了曹军的进攻。在一次长江边的战斗中,徐盛率领少量军队与曹军的一支大部队遭遇。他临危不乱,指挥士兵迅速登上江边的高地,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用弓箭对曹军进行攻击。同时,他还派人在曹军的后方制造混乱,使曹军误以为中了埋伏。在徐盛的巧妙指挥下,东吴军队成功摆脱了曹军的追击,保存了有生力量。

(三)军事成就总结

徐盛在东吴的军事生涯中,为东吴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领土扩张方面,他跟随孙策、孙权四处征战,先后参与了江东地区的统一战争和对外扩张战争。在这些战争中,他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帮助东吴征服了许多地方势力,使东吴的领土不断扩大。例如,在攻打豫章郡的过程中,徐盛提出了分兵多路、迂回包抄的战术,成功地击败了敌军,使豫章郡纳入了东吴的版图。

在边境稳定方面,徐盛更是功不可没。他长期驻守在东吴的边境地区,面对曹操、刘备等势力的威胁,他始终保持警惕,积极防御。在濡须之战等一系列重要战役中,他成功地抵御了敌军的进攻,巩固了东吴的长江防线。他的防御策略和战术运用,让敌军望而生畏,不敢轻易侵犯东吴边境。此外,他还注重边境地区的军事建设,加强了军队的训练和防御工事的修建,提高了东吴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能力。

徐盛与孙权之间是一种忠诚与信任的君臣关系。自徐盛投靠江东孙氏政权以来,孙权对他一直十分器重。孙权深知徐盛的军事才能和忠诚,因此经常委以重任。在许多重要的军事决策上,孙权都会听取徐盛的意见。

例如,在濡须之战前,孙权召集将领们商讨防御策略。当时,将领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案,意见不一。徐盛在仔细分析了敌我形势后,提出了自己的防御计划。孙权认真听取了徐盛的建议,并认为他的方案切实可行。于是,孙权下令按照徐盛的计划进行部署,最终取得了濡须之战的胜利。这次战役进一步加深了孙权对徐盛的信任。

徐盛对孙权也是忠心耿耿。他深知孙权肩负着江东的大业,因此在军事行动中,始终以孙权的意志为导向。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孙权排忧解难。在孙权遭遇内部叛乱或外部威胁时,徐盛总是第一时间率领军队前往支援。他的忠诚和勇敢赢得了孙权的高度赞誉,孙权经常在朝堂上称赞徐盛,将他视为东吴的柱石之一。

在朝堂之上,徐盛与孙权之间也有着良好的互动。孙权尊重徐盛的意见,经常与他讨论国家大事,包括军事战略、政治治理等方面。徐盛也会毫无保留地向孙权表达自己的想法,为孙权提供决策参考。这种君臣之间的默契和信任,为东吴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徐盛与周瑜同为东吴名将,二人在军事上有着密切的合作。周瑜作为东吴的大都督,有着卓越的军事领导能力,徐盛对周瑜十分敬重。在赤壁之战前后,徐盛在周瑜的麾下参与了一系列军事行动。

在赤壁之战前,周瑜召集将领们商讨对曹军的作战计划。徐盛积极参与讨论,他提出了一些关于水军作战的建议,得到了周瑜的认可。在赤壁之战中,徐盛率领自己的部队与周瑜的大军协同作战。他负责防守东吴水军的侧翼,有效地抵御了曹军的攻击。在火烧赤壁的关键时刻,徐盛按照周瑜的部署,率领战船冲向曹军,与其他将领一起大败曹军。

赤壁之战后,周瑜继续领导东吴军队进行扩张和防御。徐盛在周瑜的指挥下,参与了攻打南郡等地的战役。在这些战役中,二人相互配合,徐盛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周瑜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领导能力,但他并不专横,对徐盛等将领的意见也十分重视。二人在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为东吴的发展而努力。

徐盛与鲁肃的关系也十分融洽。鲁肃作为东吴的重要谋士和将领,以其远见卓识和宽厚待人的品质受到了东吴上下的尊重。徐盛对鲁肃的战略眼光十分钦佩。

在孙刘联盟期间,鲁肃主张与刘备保持友好关系,共同对抗曹操。徐盛虽然是一名武将,但他也明白孙刘联盟对于东吴的重要性。在鲁肃的影响下,徐盛在与刘备军队的接触中,始终保持克制和友好。例如,在一些边境地区的小规模冲突中,徐盛听从鲁肃的建议,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了与刘备军队的大规模冲突。

鲁肃也对徐盛的军事才能十分欣赏。他经常向孙权推荐徐盛,认为徐盛是东吴不可或缺的将领。在一些军事决策上,鲁肃也会与徐盛进行商讨,听取他的意见。二人在维护东吴利益和稳定方面有着共同的目标,因此关系密切。

徐盛与吕蒙在东吴的军事生涯中有过多次交集。吕蒙以其勤奋好学和军事谋略着称,徐盛与他在军事行动中相互配合,共同为东吴效力。

在吕蒙策划偷袭荆州的行动中,徐盛也参与其中。虽然他在这次行动中的具体任务史无明载,但可以推测,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在东吴军队攻打荆州的过程中,徐盛可能负责防守东吴的后方或者参与对荆州的正面进攻。在这次行动成功后,东吴的领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徐盛和吕蒙也因此受到了孙权的嘉奖。

在平时的军事训练和边境防御中,徐盛和吕蒙也经常交流军事经验。吕蒙的学习精神对徐盛有一定的影响,徐盛也从吕蒙那里学到了一些新的军事战术和战略思想。二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了东吴军队的战斗力。

徐盛在战场上以勇猛无畏着称。无论是面对强大的敌军还是危险的战斗环境,他都从不退缩。在多次战役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战斗的最前线。

在濡须之战中,曹操的军队攻势凶猛,东吴军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东吴的防线出现了一个缺口,曹军趁机发动猛攻。徐盛见状,毫不犹豫地率领自己的亲卫队冲向缺口。他手持大刀,在敌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他的勇猛激励了身边的士兵,大家纷纷跟随他一起冲向敌军,经过一番苦战,成功地堵住了缺口,击退了曹军的进攻。

在攻打黄祖的战役中,徐盛作为先锋,乘坐战船冲向敌军。敌军在江面上设置了许多障碍,并向东吴战船射箭。徐盛毫不畏惧,他站在船头,用盾牌挡住箭雨,指挥战船前进。当战船靠近敌军时,他第一个跳上敌船,与敌军展开近身搏斗。他的勇猛让敌军为之胆寒,为东吴军队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种勇猛无畏的性格,使徐盛在东吴军队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士兵们都对他敬佩有加,愿意跟随他冲锋陷阵。同时,他的勇猛也让敌军对他十分忌惮,在战场上一听到徐盛的名字,往往会心生畏惧。

徐盛并非只是一介武夫,他的智谋在军事行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在每一次战役之前,他都会仔细研究地形、敌军情况以及天气等因素,从而制定出最为合适的作战计划。

在濡须之战中,他的智谋发挥了关键作用。除了构建坚固的防御工事和设置江中的障碍外,他还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特点设下了许多疑兵之计。他命士兵在沿江的山林中多设旗帜,白天则在营中故意扬起大量尘土,让曹军误以为东吴有大量援军。在夜间,他安排小股部队频繁出击,制造出一种随时可能大规模进攻的假象。曹操因此不敢轻举妄动,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曹军的作战部署。

在面对敌军的包围时,徐盛也能想出巧妙的突围之法。有一次,他的部队在执行任务时被敌军包围在一个山谷中,敌军人数众多且占据了有利地形。徐盛冷静观察后,发现山谷一侧的悬崖虽然陡峭,但并非不可攀爬。他让士兵收集周边的藤条,编织成绳索,然后挑选出一批身手敏捷的士兵,趁着夜色从悬崖一侧悄悄攀爬而上。这些士兵登上山顶后,从敌军后方发起突然袭击,制造混乱,徐盛则率领主力部队从正面突围,成功摆脱了敌军的包围。

在平时的军事训练中,徐盛也注重对士兵智慧的培养。他教导士兵们要学会观察和思考,根据战场上的不同情况灵活应对。他经常组织模拟战斗和战术讨论,让士兵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提高整个军队的作战智慧。

徐盛对东吴的忠诚堪称典范。从他投靠江东孙氏政权的那一刻起,他就将自己的命运与东吴紧紧相连。无论是面对内部的叛乱还是外部的强敌,他都始终坚定地站在东吴的立场上。

在孙权统治初期,江东内部并不稳定,一些地方势力企图趁乱割据。徐盛坚决执行孙权的命令,参与平叛行动。在平叛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诱惑,一些叛乱分子试图用高官厚禄拉拢他,但他不为所动,坚决将叛乱镇压下去,维护了东吴的统一。

面对外部势力的威胁,尤其是曹操和刘备两大势力的夹击,徐盛更是表现出了对东吴的赤诚之心。在曹操大军压境之时,他积极参与防御作战,毫不畏惧曹操的强大兵力。他深知东吴的稳定对于百姓的重要性,一旦东吴被攻破,百姓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因此,他不惜一切代价保卫东吴的领土和人民。

在与刘备集团的关系中,尽管双方曾有过短暂的联盟,但当利益冲突出现时,徐盛始终以东吴利益为重。在荆州问题上,他支持东吴采取行动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又避免与刘备集团陷入全面战争,展现出了他在复杂局势下对东吴利益的精准把握和对国家的忠诚。

在经历了多年的征战后,徐盛步入了晚年。尽管他已不再像年轻时那样频繁地参与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他在东吴军事领域的影响力依然巨大。

他将自己丰富的军事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的将领,经常在军事院校或军营中讲学,讲述自己的战斗经历、战术运用以及对军事战略的理解。年轻将领们都视他为楷模,纷纷向他请教问题,徐盛总是耐心地解答,为东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

在朝堂上,孙权依然尊重徐盛的意见。每当遇到重大军事决策时,孙权都会派人询问徐盛的看法。徐盛虽然身体已不如从前,但他仍然心系东吴的安危,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生活中,徐盛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他喜欢读书、下棋,与家人和朋友共度时光。他的府邸常常有昔日的战友和年轻将领前来拜访,大家一起回忆过去的战斗岁月,谈论当下的局势。

在历史上,徐盛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无论是同时代的人还是后世的史学家,都对他的军事才能、性格品质和对东吴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代的东吴将领们都对徐盛敬重有加。他们钦佩他在战场上的勇猛和智谋,也赞赏他对孙权的忠诚。在东吴的军队中,徐盛的事迹被传颂为传奇,成为士兵们学习的榜样。

后世史学家在研究三国历史时,也将徐盛视为东吴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在濡须之战等重要战役中的表现,被认为是东吴能够在三国鼎立局势中保持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他的防御战略和战术运用,为军事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案例。

从品德方面来看,徐盛的忠诚、正直和爱国精神受到了人们的称赞。他不为名利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东吴的发展和稳定奉献了一生。他的名字和事迹,成为了三国历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无数后人。在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徐盛也经常被描绘成一位英雄般的人物,进一步巩固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