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644章 筑路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天后晨雾还未散尽,安阳府衙后衙的空地上已经站满了人。叶明站在临时搭建的木台上,身后是一面巨大的安阳府城地图,上面用朱砂笔划分出十二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标着数字和简要说明。

";从今日起,安阳府府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叶明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格外清晰,";按照规划,我们将分十二个区逐步推进。";

台下站着各坊里正、工匠头领和府衙官吏,有人拿着小本子飞速记录,更多人则仰着头,努力理解这种前所未有的建设方式。

";每个区设立一个工程队,由队长负责。";叶明指着地图,";一区到四区先行动工,主攻道路和排水;五区到八区准备材料;九区到十二区进行测量规划。";

工房主事钱大有小声嘀咕:";侯爷,这分得也太细了...";

";正要说这个。";叶明仿佛听见了他的嘀咕,微笑着打开一个木箱,";各队队长来领工程簿。每日本队做了什么、用了多少材料、遇到什么问题,都要详细记录。";

箱子里是一摞摞装订整齐的簿子,每本封面都写着区号和工作内容。工匠们领到簿子时,有人好奇地翻看,发现里面已经印好了表格,分门别类地列着";材料消耗";、";人工分配";、";进度记录";等栏目。

";这...这也太讲究了。";一个老匠人挠头,";咱们以前干活,全凭脑子记...";

";王师傅,";叶明笑道,";等您负责的三区道路修好了,后人要维修时,翻开这簿子就知道下面埋了几层料、用了什么工法,岂不方便?";

老匠人一怔,随即恍然大悟:";侯爷高见!这是要给后世立个规矩啊!";

会议结束后,各队迅速行动起来。叶明骑马巡视到一区时,工匠们已经开始按照新标准挖掘路基。

";侯爷!";负责一区的工头老周跑来汇报,";按您的要求,主街道路基挖深三尺,已经完成八十丈了。";

叶明下马检查。沟槽笔直整齐,底部已经铺了一层拳头大小的碎石,十几个壮汉正拉着石碾子来回压实。

";三层都要夯实。";叶明蹲下身,抓起一把碎石检查大小,";第二层用鸡蛋大的石子,最上面那层用核桃大的。每层压实后,洒水浸润一夜再铺下一层。";

老周连连点头:";记下了!侯爷,这法子是比咱们以前一把土一把灰的强,就是费工些。";

";短期费工,长期省工。";叶明指向远处一段已经完成三层夯实的路基,";那样的基础,铺上水泥面层后,十年都不需要大修。算总账反而省。";

离开一区,叶明来到城南的四区。这里地势低洼,是排水工程的重点区域。工匠们正在铺设陶制排水管,见到叶明纷纷行礼。

";接口处都抹水泥了吗?";叶明检查着已经埋入地下的管道。

";回侯爷,都按您教的法子做的。";年轻工匠小李如今已是四区副队长,他兴奋地指着图纸,";您看,主排水管沿街道中心线铺设,支管像鱼刺一样延伸到各坊,真是绝妙!";

叶明设计的";鱼骨形";排水系统确实让工匠们大开眼界。主管道直径达两尺,支管也有一尺粗细,全部采用特制的带孔陶管。每隔五十丈设一个沉淀池,池底留有清淤口。

";侯爷,这陶管虽好,可造价不菲啊。";材料司的主事忧心忡忡,";全城都这么铺,府库怕撑不住。";

叶明早有准备:";主街用陶管,小巷可以用砖砌暗沟,再抹上防水水泥。效果差不多,成本能减半。";

正说着,一阵喧哗声传来。原来是在挖掘沉淀池时,挖出了古旧的砖石结构——竟是前朝留下的排水暗渠遗迹。

";难怪这带老淹水。";小李恍然大悟,";老渠都塌得不成样子了,反而成了堵水的障碍。";

叶明检查了遗迹,灵机一动:";把这些旧砖清理出来,破碎后可以用作路基填充料。废物利用,省一笔材料费。";

午后,叶明来到城西的七区。这里正在试验一种新型路面——在水泥中加入矿物颜料,铺设彩色人行道。

";侯爷,您看这颜色成吗?";工匠们忐忑地询问。试验段的路面呈现出淡淡的青灰色,与普通水泥的灰白明显不同。

叶明蹲下摸了摸:";硬度不错,但颜色还不够均匀。试试把颜料磨得更细些,拌合时多搅拌一会儿。";

正指导着,阿英匆匆赶来:";侯爷,水泥窑那边出状况了!新砌的连窑不顺利!";

叶明立刻赶往城外的工业区。新建的连续式窑炉是他设计的重点项目,目的是提高水泥产量。传统窑炉烧一窑停一窑,效率低下。而连续窑理论上可以不停火,一端进料一端出料。

";什么问题?";

";窑温不稳。";负责窑炉的老师傅满脸烟灰,";中间段温度忽高忽低,出来的熟料有的过火有的生烧。";

叶明检查了整个窑炉结构,发现问题出在通风设计上。他立刻指导工匠在窑体两侧增开通风口,并调整了烟道走向。

";再加两个测温孔。";叶明指着窑体中部,";用我教你们的';火色辨温法';,保持窑内杏黄色火焰。记住,温度不够出废料,温度过高费燃料。";

傍晚时分,调整后的窑炉终于产出稳定的熟料。叶明亲自操作水轮粉碎机,将熟料磨成细粉。新出炉的水泥带着余温,在夕阳下泛着细腻的光泽。

";成了!";老师傅捧起一把水泥粉,激动得手直抖,";这一天的产量顶过去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