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光刺破雁门关的雾凇,叶明站在校场边缘,望着士兵们操作新式投石机将石弹精准送入三里外的标靶区。

青铜齿轮咬合的咔嗒声与绞盘转动的吱呀声交织成奇特的韵律,让他想起前世工厂里的自动化生产线。

";叶大人!";满脸炭灰的年轻工匠捧着个木匣跑来,";您要的雪橇改良部件做好了!";

叶明掀开匣盖,里面整齐排列着二十套精钢打造的滑轨连接件。他拿起一个对着朝阳查看,这是掺了炭的精铁,足以抵御漠北的极寒。

";比预计的早了三日。";叶明满意地点头,手指抚过部件上精细的螺纹,";告诉铁匠坊,这个月的煤贴翻倍。";

巳时三刻,叶明亲自为顾长青演示最后一项改良。校场中央架设着一台怪模怪样的器械:主体是缩小版的投石机,却配着雪橇的滑轨,底座还装着四个可收放的铁轮。

“顾叔,这次新改进的‘雷神之子’,可是我费了不少心思啊!”叶明一边转动着调节螺杆,一边向顾长青介绍道,“这玩意儿不仅攻城时可以拆解运输,方便快捷,而且在雪地战中还能当作雪橇使用呢!”

叶明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松开绞盘。只听得“嗖”的一声,改良后的弹簧组如同一头被激怒的巨兽,发出悦耳的嗡鸣声,瞬间将那重达三十斤的石弹送上云霄。

石弹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然而就在它即将到达最高点时,突然发生了惊人的一幕——弹体在半空中猛然裂开,数以百计的锋利铁蒺藜如天女散花般洒落下来,如同一场钢铁暴雨,狠狠地砸向雪地。

眨眼间,雪地上便被这些铁蒺藜钉出了一个完美的圆形,仿佛是被一只无形的巨手精心雕琢而成。

顾长青站在一旁,他那满脸的络腮胡上早已结满了冰碴,但这丝毫掩盖不住他眼中的惊叹之色:“他娘的……这玩意儿简直太厉害了!有了它,咱们的战斗力起码能提升好几倍啊!”

叶明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本蓝皮册子,递给顾长青:“这是操作手册,您收好。里面详细记录了‘雷神之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尤其是第七页标注的温度补偿系数,一定要特别留意。如果气温过低,就需要适当减少装药量,以免出现意外。”

";北戎王庭的情报都在这里。";他点了点一个铁匣,";顾慎训练的十二只信鸽能穿透暴风雪,腿上绑的是防水信筒。";

顾长青突然按住图纸一角,目光凝视着叶明,语气略带惋惜地说道:“真不再留半月?开春就要总攻了,你这一走,怕是会错过这场重要的战役啊。”

叶明似乎早有预料,他从怀中缓缓取出一个铜制圆筒,解释道:“安阳的新政等不得,我必须尽快赶回去处理。”

接着,他向顾长青展示了一个圆筒,“顾叔,这是‘千里眼’的改进版,我在上面加了测距刻度。当你看到戎狄营帐时,只需用底部的旋钮调节,就能准确测量出距离。”

帐外传来一阵马嘶声,打断了两人的交谈。武明堂快步走进帐篷,向叶明禀报:“大人,车驾已经备好,随时可以启程。”

叶明点点头,最后检查了一下雪橇的制动装置,确保一切正常后,他从行囊中取出一包用油纸紧紧包裹的种子。这包种子是他在北疆偶然发现的耐寒小麦,籽粒上还带着霜花,仿佛诉说着它们在严寒中的坚韧。

叶明小心翼翼地将这包种子塞入雪橇的暗格,仿佛这是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然后,他转身跨上马匹,与顾长青道别。

车队缓缓驶出营帐,踏上了归途。一路风平浪静,直到行至黑松林时,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孩童的啼哭。叶明心中一紧,连忙勒住马匹,上前查看。

只见五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正围着一具冻僵的尸体,身旁还倒着一辆运粮的独轮车。孩子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和无助,哭声在寂静的黑松林里回荡。

“是陈家庄园的佃户。”武明堂压低声音说道,“看这鞭痕,应该是逃跑时被发现了……”

叶明沉默地脱下狐裘,裹住那个最小的女孩。孩子掌心攥着的半粒发霉麦种,与他袖中那包北疆良种形成刺目的对比。

";带上他们。";叶明的声音比北风还冷,";去安阳官学。";

车帘落下时,他瞥见林间闪过玄色衣角——那是陈府管家的服色。叶明不动声色地拧开千里眼,镜筒中的十字线精准锁定了三百步外雪地上的新鲜足迹。

未时六刻,安阳城墙的轮廓映入眼帘。城门处人头攒动,春妮正领着蒙童们张贴《春耕令》。

崭新的活字印刷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其中";凡采用新式农具者,免三成田赋";一行尤为醒目。

";先生!";春妮飞奔而来,发间沾着纸屑,";按您走前的布置,三十六所蒙学馆都已开课!";她递上账册,密密麻麻的数字间夹杂着简笔画的农具图样。

叶明翻到末页,唇角微扬。那里记录着最新成果:安阳府识字率已达四成,新式织机产量翻了三番,而陈家掌控的粮市份额,已从七成跌至不足四成。

";备轿。";他突然转向府衙方向,";去会会那位';抱病';半年的陈老太爷。";

陈府书房内,炭盆烧得正旺。

";叶大人远道而归,老朽未能远迎...";陈老太爷的咳嗽声戛然而止,因为叶明突然将北疆小麦撒在案上。金黄的麦粒在檀木案几上滚动,与陈家粮仓霉变的存粮形成鲜明对比。

";开春后,安阳要推行《均田新策》。";叶明轻叩案面,";陈老若能主动献出隐田...";

窗外突然传来瓦片轻响。叶明袖中的手指微动,算盘珠子的碰撞声里,埋伏在屋顶的暗卫已经就位。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

暮色渐沉时,叶明站在新政堂前,望着万家灯火次第点亮。官仓方向传来算盘珠的脆响,那是春妮在核对春耕粮种;更远处,安溪河的水车正将清流送入新开的灌渠。

他摩挲着怀中那包北疆麦种,冰凉的颗粒渐渐被体温焐热。明日要处理的公文已堆满案头,但此刻,叶明只想多看一眼这安详的夜景——这是他用现代智慧为古人点燃的文明星火,虽微弱,却足以照亮变革的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