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革新的不断推进,翠谷村在六十年代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稳。
然而,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新的挑战又一次悄然降临。
这一年,全国范围内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
翠谷村也未能幸免,原本郁郁葱葱的农田变得干裂,核桃树的生长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村民们看着逐渐干涸的土地,心急如焚。
“大山啊,这可咋办呀?再这么下去,今年的收成可就全完了。”
一位村民找到王大山,焦急地说道。
王大山看着眼前的景象,眉头紧锁。
他深知这场旱灾对村里的打击有多大,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不仅核桃产业和农业生产会遭受重创,村民们的生活也将陷入困境。
“大家先别急,咱们一起想办法。”
王大山安慰着村民,“我先去乡里汇报一下情况,看看能不能得到一些支援。”
王大山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匆匆赶往乡里。
到了乡里,他向领导详细汇报了翠谷村的受灾情况。
“领导,我们村现在急需水源来灌溉农田和核桃园。您看能不能帮我们协调一些抗旱设备或者提供一些打井的资金?”
王大山恳切地说道。
领导听了,表情凝重:“王大山同志,这次旱灾的影响范围很广,很多村子都受灾了。乡里会尽力协调资源,但你们自己也要做好抗旱自救的准备。”
从乡里回来后,王大山立刻召集村里的干部开会。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决定先组织村民对村里的水源进行排查和清理,尽量提高现有水源的利用率。
同时,发动村民寻找新的水源点。
“乡亲们,现在咱们遇到了困难,但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王大山在村民大会上说道,“大家一起行动起来,节约用水,寻找水源。”
村民们纷纷响应,男女老少齐上阵。
大家拿着工具,对村里的河道、池塘进行清理,确保水流能够顺畅地灌溉到农田。
一些年轻力壮的村民则组成了寻找水源的小分队,深入到周边的山区寻找新的水源。
在寻找水源的过程中,小分队遇到了重重困难。
山路崎岖难行,烈日炎炎,大家又累又渴,但没有一个人放弃。
“咱们一定要找到水源,不能让村子就这么干下去。”
小分队队长小李坚定地说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天的努力,小分队终于在一处山谷中发现了一条隐藏的小溪。
虽然水流不大,但这对于翠谷村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王大山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组织村民铺设水管,将溪水引到村里的农田和核桃园。
同时,他还向乡里申请了一些抽水设备,提高灌溉效率。
在抗旱的过程中,王大山始终冲在最前面。
他和村民们一起扛着水管,搬运设备,累得汗流浃背。
但他的眼神中,始终充满了坚定和希望。
“大山,你歇会儿吧,看你都累成啥样了。”
一位村民心疼地说道。
王大山摆了摆手,说:“我没事儿。现在正是关键时候,咱们多干一点,就能多救一些庄稼和核桃树。”
在王大山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翠谷村的旱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虽然农作物的产量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核桃树大部分都保住了。
然而,旱灾带来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由于村里的经济受到了冲击,原本计划的一些发展项目不得不暂时搁置。
王大山看着村里的情况,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们尽快恢复元气。
“乡亲们,虽然这次旱灾给咱们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咱们不能气馁。”
王大山在一次村民大会上说道,“咱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咱们还要继续发展产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过一番讨论,村民们决定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发展一些小型的副业。
比如,利用山上的竹子制作竹制品,利用剩余的农产品制作特色食品等。
王大山积极为村民们联系销售渠道,帮助他们打开市场。
在他的努力下,村里的副业逐渐有了起色,为村民们增加了不少收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翠谷村逐渐从旱灾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村里的各项事业又重新步入了正轨,而且在经历了这次磨难后,村民们更加团结,对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大山啊,多亏了你带着咱们一起干。要是没有你,咱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位老人感激地对王大山说道。
王大山笑着说:“大爷,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咱们是一个村子的人,就是一家人。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倒咱们。”
在六十年代的风雨中,翠谷村在王大山的带领下,一次次战胜困难,不断发展壮大。
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共同筑就了翠谷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