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华灯初上,京城的大街小巷都被灯火照亮,陈珏结束了琼林宴的事宜,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陈葭早已在厅中备好香茗,见陈珏归来,赶忙迎了上去。

“小珏,你可算回来了,琼林宴定是热闹非凡吧?”陈葭的眼中满是好奇与期待,她轻轻接过陈珏脱下的外袍,挂在一旁的衣架上。

陈珏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今日琼林宴确实盛况空前,太子殿下亲临,新科进士们意气风发,那场面,真可谓是大楚英才齐聚一堂。佳肴美酒,丝竹雅乐,众人或吟诗答对,或畅谈抱负,好不畅快。”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桌前坐下,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驱散了些许疲惫。

陈葭在陈珏对面坐下,双手托腮,听得入神:“能得此盛景,当真是大楚之幸。小珏,你在宴上可与那些新科进士有过交流?”

陈珏放下茶杯,轻轻叹了口气:“我虽与他们有过数言交谈,但因忙于宴间诸事,未能深入切磋学问,探知其才学深浅与品行优劣,实乃憾事。”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身为科考主考官,他深知这些新科进士对于大楚的重要性,本想在宴会上多些了解,却因事务缠身未能如愿。

陈葭微微思索片刻,轻声说道:“小珏,我倒有个主意。你不妨找个时机,与这些新榜进士们单独聊聊。他们刚刚踏入仕途,心中定有许多想法与抱负,你若能与他们促膝长谈,既能知晓他们的才华与志向,说不定还能从中发现可堪大用之人,为大楚的未来储备更多的人才力量。”她的眼神明亮而坚定,对自己的提议充满信心。

陈珏听后,眼睛一亮,心中豁然开朗,不禁笑道:“姐姐此计甚妙。我正愁不知如何深入了解他们,若能与他们单独交流,定能对其有更全面的认识。”他心中对陈葭的聪慧感到钦佩,同时也为能有这样一个好主意而欣喜。此时的他,疲惫之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与新科进士交流的期待与兴奋。

几日后,陈珏进宫面见太子,将陈葭的提议告知太子。太子坐在书房的龙椅上,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之色:“陈珏,此想法不错。如今朝堂之上,正需新鲜血液注入,这些新科进士皆是我大楚的希望之星,理当好好甄别,挑选出真正有才能、有品德之士,为我所用。”

陈珏恭敬地说道:“殿下英明。臣以为,可先对这些进士的策论答卷、乡试会试表现进行详细梳理,从中筛选出在治国理政、民生改善、军事策略等方面有独特见解之人,再安排与他们会面交谈,深入了解其思想抱负与为人品性。”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说话间条理清晰,显然对此事已深思熟虑。

太子轻轻抚掌:“甚好。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谨慎细致,不可有丝毫疏漏。本王期待你能为东宫、为大楚挑选出一批贤才良将。”

陈珏领命后,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他在大理寺内腾出一间静谧的屋子,作为与进士们交谈之所。屋内桌椅摆放整齐,四周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文雅的氛围。

第一位前来的是新科状元林渊。他身着一袭月白色的长衫,步伐沉稳,面容英俊而透着一股儒雅之气。走进屋内,他恭敬地向陈珏行礼:“陈大人,久仰大名。今日得见,实乃林渊之幸。”

陈珏起身相迎,微笑着说道:“林状元不必多礼。你在科考中独占鳌头,才学必定出众。今日请你来,便是想与你畅聊一番,谈谈你对大楚未来发展的见解。”

林渊谦逊地说道:“大人过奖。大楚如今虽四海升平,但仍有诸多挑战。在学生看来,当务之急乃是发展民生经济。北方边境百姓常受游牧民族侵扰,农业生产难以稳定,朝廷应加大对边地的扶持力度,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同时派遣能吏前往治理,加强边防建设,如此方能保境安民,促进边地繁荣。”他的眼神坚定而有神,说话时条理清晰,展现出对国家大事的深入思考。

陈珏微微点头,心中暗自赞许:“林状元所言极是。那你认为在朝局稳定方面,又该如何举措?”

林渊略作思考,回答道:“朝局稳定关乎国家兴衰。朝廷应广开言路,鼓励臣子直言进谏,使陛下与殿下能知晓民间疾苦、朝堂隐忧。同时,要加强对官员的考核监督,严惩贪污腐败之徒,选拔清正廉洁、有能之士,如此方能营造清正朝堂之风,确保政令畅通,国家长治久安。”

陈珏听后,不禁拍手称赞:“林状元见识不凡,心怀天下,实乃大楚之栋梁。”他对林渊的回答十分满意,从其话语中能感受到林渊不仅才学渊博,且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

接着前来的是进士苏瑾。他身材略显清瘦,但眼神中透着一股机灵劲儿。见到陈珏,他恭敬地行礼:“陈大人,学生苏瑾拜见。”

陈珏微笑着示意他坐下:“苏进士,本官宣你前来,是想听听你对大楚文化教育之事的看法。你且畅所欲言。”

苏瑾清了清嗓子,说道:“大人,学生以为文化教育乃国家根基。如今大楚虽文风昌盛,但仍有许多地方教育资源匮乏。应在各地设立官学,不论富贵贫贱,皆可入学受教。同时,可邀请各地名儒讲学,编纂统一的教材,规范教学内容,培养学子们的经世致用之学。此外,还可设立科举专项奖励,鼓励学子们在诗词歌赋、经史子集等方面深入钻研,传承大楚文化精髓。”

陈珏沉思片刻,说道:“苏进士的想法很有新意。但设立官学、邀请名儒讲学皆需耗费大量钱财人力,你认为该如何解决此难题?”

苏瑾从容回答:“大人,可发动地方乡绅富户出资办学,朝廷给予一定的荣誉与政策优惠,如此既能减轻朝廷负担,又能调动地方积极性。对于名儒讲学,可设立专门的学官职位,给予丰厚俸禄,吸引他们投身教育事业。”

陈珏点头认可:“苏进士考虑周全,此策可行。”他对苏瑾的思维敏捷和周全规划感到惊喜,没想到这位进士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如此深入的思考和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与众多进士的交谈中,陈珏认真倾听,不时提问,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才华与品性。有的进士在军事谋略上见解独到,提出加强水军建设,以抵御沿海倭寇侵扰;有的则在农业改革方面颇有心得,建议推广新的农耕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经过数日的交谈,陈珏将与进士们交流的情况详细整理成册,呈递给太子。太子在东宫书房内仔细翻阅着册子,时而皱眉思索,时而露出微笑。

“陈珏,你此次做得很好。这些进士们果然个个才华横溢,他们的想法与建议对大楚的发展大有裨益。”太子合上册子,满意地说道。

陈珏恭敬地说道:“殿下,这皆是臣分内之事。能为大楚挑选贤才,臣深感荣幸。”

太子站起身来,踱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皇宫景色,缓缓说道:“本王决定,根据他们的才能与特长,将部分进士安排进入翰林院,从事编修典籍、为朝廷出谋划策之事;一些擅长地方治理的,派往各地任职,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还有在军事方面有才能的,可先入兵部学习历练,日后为大楚的边疆安宁效力。你以为如何?”

陈珏拱手道:“殿下安排甚是妥当。如此一来,既能让他们各展所长,又能使大楚朝堂与地方皆能受益,人才得以充分利用。”

陈珏回到家中,将此事告知陈葭。陈葭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小珏,你此次为大楚选才尽心尽力,日后这些贤才必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大楚的未来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陈珏望着陈葭,眼神中充满感激:“姐姐,若不是你当初的提议,我恐难以如此顺利地完成此事。这其中也有姐姐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