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到佳美公司自己的办公室处理完手头的事,戴胄开着商务车,赵荻、叶凌霜就坐在车上。看到江海、诗雅下来了,叶凌霜拉开车门,让两人坐在中间的座位上,等叶凌霜上了车,戴胄发动车子直奔杭城。
今天是星期天,静怡特意去市场买了不少菜、肉。昨天下午补考完后,静临一下子觉得轻松了不少,晚上请吴瑛、阿孜古丽,还有要好的几个姐妹在外面吃了一顿饭,又去歌厅唱了一会歌。外婆、大舅、大舅妈还有许家娣早早就来到静怡家里,聊天的聊天,林姨和许家娣在厨房里准备中午的饭菜。从静怡当了助理以后,他们也有一段时间没见静怡了,听说静怡又要出差去春城,大家特地来林姨家里吃饭,叙叙家常也算是顺便来送行。这两年来几家人走的很近,大家都对静怡宝贝的不得了,一有时间就来看静怡。
静怡把肉、菜放到厨房里来到客厅。奶奶正在和舅妈萧竹韵聊天,舅舅林向学看着电视。看到静怡进来了,舅妈站起来,笑着说;“你妈嫌我炒菜的手艺不行,正好陪陪奶奶。”
静怡看着舅妈问道;“我上次给你的化妆品,你是不是用完了,我咋闻不到你身上的香水味?”
萧竹韵搓着手说;“早就被办公室里的小姑娘用完了,你看我这张老脸,有雪花膏就行了,用那么贵的东西纯粹是浪费。”
静怡看着舅妈说:“舅妈,你这么年轻,一点都不显老,以后你的化妆品由我孝敬,你只负责貌美如花。”说完上楼上的房间,片刻后手里拿着两盒化妆品下来了。对舅妈说:“这是我给你和许姨买的,你拿回去用。”又掏出两千块钱,塞给大舅妈说:“我知道你挣工资手里有钱,但这些钱是我孝敬您的,你一定要收下。”
黄玉蓉在一旁劝道:“静怡可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富婆,你不知道吧,她在江宁还有两家餐厅,一年挣个十来八万不成问题。我在她的餐厅里吃过一顿饭,那淮扬菜做得太好吃了!”
萧竹韵不好意思地把钱装了起来,红着脸说:“那舅妈就不客气了,没想到净跟着外甥女沾光。”
静怡温柔地说:“我们是一家人,舅妈千万不要说见外的话。”
黄玉蓉骄傲地说:“过几天我还跟你姐回京城去陪静怡,我喜欢四合院的清静、空气干燥,哪像我们这里都是湿漉漉的,啥都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
林向学没心思看电视了,转过头,问静怡:“江海咋没跟你一起来?”
静怡有些羞涩地说:“他呀,承包了魔都电子厂,又搞了一个电器研发部,忙家用电器生产的事,大概现在正往杭城赶呢。”
江海回到杭城别墅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听到汽车的喇叭声,何芳急忙从屋里小跑着出来开门,打开大门一看是江海回来了,十分高兴说:“我这就给你们做饭去,江总你下午不是还吃蒿子面吧!”
赵荻接话道:“就吃蒿子面,那是江海的最爱。”
关诗雅笑着说:“你们不要笑,我现在也有些喜欢吃蒿子面。蒿籽、麦粉是热性食物,可以温养肠胃。”
叶凌霜认同地说:“耐旱的作物都有温热的特性。”
几人说着就进了客厅,关诗雅、赵荻直接上了楼。
江海在客厅里沏了一壶茶,慢慢地品尝起来。目光向门口望去,看着院子里茂盛的花草,院外高大的香樟树,听着蝉在空林间鸣叫,一时竟有些失神。
想起当初来杭城创业时的豪情壮志,有一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霸气。看看如今的自己,似乎都少了开疆拓土,一往无前的气慨,有些英雄气短,多了儿女情长。又想起了那个黑瘦黑瘦的老者的话,心里突然有了计较,是该兑现自己心中对乡亲承诺的时候了。
吃饭的时候莫雨瑶、李艳红还有静怡全来到了别墅。晚饭臊子面,何芳和拌了四个精致的小菜。吃过饭江海给莫姐布置了一个任务,在杭城找一些能生产小商品机器的工厂,各种设备不限。又对关诗雅说:“让电子厂的研发部尽快地研制出电吹风、电风扇、电热壶、电热锅一个月内必须研制成功。除了在魔都、燕京建家电生产厂,我决定在家乡朝阳县建设家电生产厂。”
又对莫姐说:“你先将我们的意向转达给朝阳县,让他们做出项目规划,力争在九月份完成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十月开工建设,入冬前打好地基,明年五一前完成厂区建设。七一正式投入生产。”
关诗雅看着江海认真的样子说:“看来你是想让自己的家乡先富起来,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莫姐坚定地说:“为家乡做贡献这样的好事就包在我和艳红的身上,明天我就联系县里。”
关诗雅对江海说:“研发部的人都住在我们的咸亭酒店,你不去慰问一下?”
“我们明天要去春城,再说你给他们批的经费充足,我们就不必搅了人家的雅兴。让大家吃好、玩好,比啥都好。”江海说。
李艳红解释说:“餐厅安排了自助餐,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我看大家都很满意,房间我们按各人的意愿做了妥善的安排。”
赵荻对江海说:“今天来的晚没顾上订机票,只好明天走的时候再买。”
江海安慰道:“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迟一两天没关系。再说我们这次去滇省多去几个翡翠交易市场,主要是去赌石,能开出好翡翠就直接变现,能赚多少要看运气。这次去赚得钱我准备全投到朝阳,在县上多建几个家电工厂,再建一个酒厂,一个罐头厂,让朝阳成为工业强县。把捐资助学的公益事业继续下去,让朝阳成为教育强县。县里的工厂多了,家乡的人不用跑上千里的路来打工,家门口就能挣上钱,还能照顾家里该多好。”
莫姐、李艳红两眼放光,心情非常激动,家乡真能建这么多的工厂,乡亲们就能过上好日子。谁人没有三朋四友、七姑八姨,人行走在人世间,总不能只活自己一个人吧。谁人没有个难处,尤其是莫姐现在生活好了,穿着光鲜了,又是大老板,写信、打电话找她和文星办事的人就多了,不少人文化不高,要求高。给办吧,实在是没有合适的岗位,就说吃住吧就不好解决,不给办吧,就要得罪亲戚、朋友。这公司又不是自家开的,说道理又不听,觉得自己变了质,忘了本,不讲人情。这次江海把家乡办厂的这件事交给自己,安排几个人应该不成问题,当官的缺没有,受苦的缺应该是有的。
在京城里,李姐下班后来四合院看风梅,吃过饭两人坐在一起拉家常,不知不觉从现在的生活,扯到了当时跟江海开店的时候。两个人都是高中生,虽然现在还在函授,年底差不多就能拿上大专文凭。两人从跟江海打拼以来,没几年就到了今天这个位置,这一切全拜江海所赐。两人还清楚地记得78年那个难忘的夏天傍晚,朝阳服装店开业,晚上在风梅家庆祝,除了两人外在座的有文星、江川、文新、江海、曲姐、张姐、一儒,江海敬酒的时候说,要在全国开服装店,办工厂,让在座的每一个人独挡一面,成为最早富起来的一帮人,没想到才三年就实现了。当时在座的人确实成为了人人羡慕的对象,更没想到就是在港岛、巴黎、东京都有公司的产业。
她们俩人没想到的是此时杭城的莫姐、李艳红心里的想法跟她们此刻聊的话题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