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重回1978都市放牛 > 第242章 为青春放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很快到了五月,长安的酒店、商场正式开业,六月初京城佳美酒店开业。六月中旬,由酒庄作经济担保,在江海客户经理保罗和佳茵的努力下,江川、那雨薇获取巴黎第一大学金融学院自费入学许可。

这段时间,江川、那雨薇在水木大学办理学籍和交费等手续。两人带户口簿、身份证及第一大学入学通知书去燕京市教育厅领购留学申请表、审核表和有关资料,按要求填写并备齐材料,送交市教育厅候审,按规定时间凭身份证去领取审核证明信。然后申办护照、申办签证,一个月以后所有手续陆续办了下来。

这一段时间静怡回校去参加期末考试,赵荻每天在京城佳美公司(设在酒店里)上班,处理一些日常事务。现在杭美琪是酒店总经理、祁梦泽是副总经理,王瑗瑗是餐饮部经理,李思琪是客房经理,杨虎威是酒店安保队长、黄则男接替祁梦泽当了服装店经理。

今天是星期六,赵荻站在十七楼巨大的落地窗前赵荻静静地站在落地窗外,目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直直地投向不远处的天安门广场。广场上人群熙攘,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那一抹亮丽的红,如一团炽热的火焰,点燃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

热闹的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或结伴而行,或匆匆而过,这座城市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这繁华的景象,让赵荻不禁思绪万千。

几个月之前,她还是外交部的一名翻译。在那庄重严肃的外交场合里,她凭借着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出色的应变能力,精准地传递着每一个重要信息。无数个日夜的刻苦钻研,只为在关键时刻能够展现出中国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与风采。

然而,一次意外的机遇,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此刻,望着眼前的一切,她内心无比激动,不久前搬了家,父母住在宽敞的四合院里,享受着轻松、惬意的退休生活,家里有了6位数的存款,真正实现了财富自由,现在上下班有戴胄他们接送,中餐、晚餐由公司免费提供,生活一下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是外婆八十大寿,中国文化里,80岁是高寿,“寿”象征着生命的长久与福气的深厚,过80大寿是对长寿的庆贺与赞美,体现人们对生命延续的美好期望。“8”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数字,有“发”的谐音,代表发达、繁荣。80大寿结合了“8”的吉祥与“寿”的美好,被视为特别吉利的时刻,人们借此祈求家族兴旺、生活顺遂。

古人常说“五福临门,”五福指的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寿”居首位。80大寿时,老人若身体康健、子孙孝顺,会被认为集齐五福,是家族的荣耀和福气,值得隆重庆祝。

前几天赵荻打电话特意通知远在锦城的大舅、二舅、大姨、三姨家,外公去世十几年了,外婆一直跟着母亲过,前一段搬家的时候,外婆就随父母一起来了京城,好在赵荻家院子大,房间多,赵荻是家里的老大,弟弟在中科大上研究生,妹妹在人大读大三,前几年家里住房紧张,前些天搬了家,赵荻专门给弟弟妹妹准备了自己的房间,一到周末弟弟妹妹就回来住,一家人又聚到一起。父母退休前都在中学教书,自从搬到京城,很快就适应了京城的生活,儿女都在身边,收拾家务、买菜、做饭,接送孙子、孙女上学成了老人每天的生活。父母本来主张在家里给老人过寿,可是赵荻非要在私房菜过寿。父母知道女儿现在有钱了,也就没再坚持。

前天大舅、二舅、大姨、三姨四家人坐火车来了京城。赵荻接的站,父母为了迎接亲戚,忙活了一天整了两桌菜。赵荻的丈夫陈梓在礼宾司上班,提前下班招待家里的亲戚。昨天戴胄、黄斌开着两辆商务车,赵荻陪亲戚去故宫、天安门、纪念堂、八达岭长城转了一天。

江海看着坐立不安的赵荻,有些疑惑地问:“赵姐,我看你心神不宁地样子,好像有啥事,有事你就去办。”

李姐正好拿着文件进了门,听到江海的问话,接过活茬说:“今天是赵姐外婆八十大寿,一早问我给老人送什么礼物。我建议给老人买些寿桃,让莫雨琴准备蒿子长寿面。”

江海说:“赵姐,上次在长安买的漆盒里正好还有一件玉如意,你拿去送给老寿星。”

赵荻连忙推辞,李姐说:“江海最不缺的就是首饰,你不知道吧,他在京城还有两家珠宝店,这点礼物在他眼里根本不算什么。”

江海说:“到时我会将礼物给你送过去。”

赵荻不好意思地说:“那就谢谢老板了。”

下班后,戴胄开车拉着江海先回了一趟四合院,带上玉如意去私房菜交给莫雨琴让她交给赵荻,然后让戴胄下班回家,自己回到家里等风荷回来,带上她去化工学院找哥们张铁柱。

从长安回来后,风荷几乎每天一放学就会准时回到家里。看的出来,风荷越来越迷恋江海了,在教室里动不动就会想起江海,大有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

前些日子,李姐投资在朝阳区一下子开了六家录像厅,交给张柱管理。铁柱将六家录像厅全部承包出去。现在正是夏季,烧烤摊的生意非常好,江海、风荷到来的时候,铁柱忙着烧烤,旁边有个女同学正拿着手巾给铁柱擦汗,看得出来,两人的举止十分亲昵。

铁柱看到江海来了,十分高兴把烧烤交给身边的一名同学,拉着江海坐在一个空桌子上。在桌子上放了几瓶冰镇啤酒,坐了下来,惊喜地对江海说:“你咋有时间到我这里?”

江海说:“从长安回来,每天看书,学法语,搞得我晕头转向,好长时间没见你了,正好陪风荷出来散散心。”

风荷看着正在忙碌的女生,板起脸对铁柱说:“老实交待,你什么时候勾搭上了人家漂亮的女孩子。”

铁柱对着女孩喊:“秀娟过来我给你介绍两个人。”秀娟拿毛巾擦了一下手,低着头走了过来。铁柱说:“这就是我常给你说的王江海和柳风荷。”

江海热情地伸出手说:“我比铁柱大月份,喊我哥就行。”

秀娟大方地伸出手说:“江海哥,风荷姐,你们好,我和铁柱是一个班的同学。”

铁柱拉着秀娟坐下,然后自豪地说:“秀娟她家是西蜀农村的,家庭情况和我家差不多。去年和我一起开烧烤店,今年开学我们两人才确定了男女朋友关系的,她是一个非常好的女孩。”

江海郑重地说:“上大学谈恋爱有很多的无奈,上学的时候爱的死去活来,毕业的时候各奔东西。两地分离守望无助,青春散场,伤口难愈,只落得黯然神伤。”

铁柱坚定地说:“我们两个人上的是专科,专科毕业最多能算个技术员,说白了就是个工人。反正我们不想再回家过苦日子了,你不是说毕业了跟着你干,现在我就认定了你,将来你指到哪里,我就打到哪里。”

江海说:“有你这句话就行,将来你一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四个人聊着天,暮色越来越浓,烧烤摊热闹起来了,江海看看时间,告别两人,开车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