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炒米香喷喷的,就是不烧水直接吃也可以。

光是炒米也不行,家里又烙了不少面皮子,薄薄一片,倒是免了检查。

县试要考一整日,因此食物要备充足,考试时可不会给发放食物,只会给水。

潘金花又与严敏一起检查了笔墨砚台。纸是不能带的,笔墨每样都多备了,以防意外。

县试当日,三个孩子都穿了五六件衣服,到时候进去了,热了可以脱,要是冷了可没人给衣服。

早上严敏煮了“状元粥”,算是取个好意头。

三人喝了粥,吃了几个白煮蛋。这时候也不敢做油腻的菜色,要是吃坏肚子更难搞。

三个人都是自己提着考篮,潘金花、严敏、李青竟一起去送。

周围像他们这样来送考的人,多如牛毛,盼子成龙,就在今朝。

离考院越近,人就越多,举着油纸伞,慢慢往里头挪动。

“你们且去吧,注意落笔,从容应对便是。”

“是,祖母!”

李青端和李青翊应得大声,两个人兴奋得紧,没有半点紧张之感,或许是因为就是想来见识见识这科举,没有太过看重考试成绩,他们两个反而轻松得很。

潘金花无奈,这俩孩子。

“祖母放心,青曜定要考过县试!”

“小子大言不惭!”

旁边一白首老翁路过,听见李青曜的话,忍不住出言嘲讽。

“黄口小儿,科考艰难,竟敢大放厥词,到时候可不要哭着跑出来。”

“你说什么?”

李青端不乐意了,这老头子怎么回事,还没考就咒我们,这不能忍!

李青曜拉着李青端,眉眼淡淡,并无被冒犯之意。

“老人家说的是,小子受教。”

待会就要唱名,他们还得找到互结的同伴,这节骨眼没必要多生事端。

“哼!”

老叟冷哼一声,继续拎着考篮前行,埋头苦读几十年,他仍被困此处,年年白首看新颜。

“曜哥。”

李青端不解,他们自家人说话,这老头上来就嘲讽,为何不能回击。

“我们与他不同,莫要以玉击石。”

在李青曜眼里,他们三个是玉,老叟是石。

科考多年,仍在原地踏步,也许他已在崩溃的边缘,他们不同,他们还有长远的未来,若是激怒老叟,指不定今日他们三人就进不了考场,又要再浪费一年,甚至·····

“青曜说得对,青端青翊,你们要好好学,出门在外,万事不能冲动,凡事多思多想。”

“是,祖母。”

“去吧。”

三人转身,渐渐走入人潮中。

三人找到了互结的考生,五个人站到一处,也没聊什么,此时都没什么心情,只是站在原地等着考院门开。

天色大亮,雨声淅淅沥沥。

“吱嘎~”

考院大门打开了。

衙役们从门内鱼贯而出,人人目不斜视,目光如电,一脸的威严,叫考生们不敢直视。

李青曜轻轻吁出一口浊气,终于来了。

进考场之前,要验明正身,和搜查携带的考篮。

考生们排队,有两个差役验过名录,核对是否是考生本人。

验过后便要去到一边的小棚内,考生需要脱下衣服,被衙役们检查。

人要检查,衣服也得细细瞧过。

有没有夹带小抄,衣服上有没有写字,都要查验的。

所以,以女子之身去参加科考,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今日天气不好,又要脱个精光。

李青曜被查过,赶紧把衣服穿上。

这天气可不是开玩笑的,身子骨再硬朗也有可能中招,幸好考篮里放了一碟打好的姜沫,待会进去了就赶紧烧水先喝一杯。

考篮里的炒米被衙役摇散了,看着没夹带就过去了。

薄饼也没被撕开检查,实在是太薄了。

李青章穿好衣服赶紧拎着考篮进入考院。

不多时,李青端和李青翊也进来了。

考生们全部检查过后,便在考院的院内等着主考官进场,不多时,林裴来了。

他身着红色官服,头戴官帽。

他满脸严肃,说了一些考试的注意事项,几次重复不能舞弊,若是抓到便会剥夺科举的资格。

这种话年年说,但是铤而走险的人总是有。

话毕,接下来就是唱保,五人一组,一人作弊,四人连坐。所以结保的人选很重要,不然很有可能受到无妄之灾。

李青曜几人还好,他们互结的另外两个人,是刘夫子的族人。

保人便是刘夫子,若是出去外面找唱保人,必须得是廪生才有这个资格。

廪生是秀才,主要是在县学、府学中岁考前十的佼佼者,才能被称为廪生。

请保的费用是二两银子,这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刘夫子乃是举人,比秀才更高一等,保费是更贵的。

不过对李家来说,算不得什么。

“姚口县刘子辉通保,李青曜、李青端、李青翊、刘·····五人!”

前面唱了不少名,终于衙役高声叫到了几人的名字。

刘夫子也高声回应:“吾保李青曜·····”

五个人再次上前,验明正身,这回是由保人核对五人的身份,若是保人对所保之人的身份有所疑虑,考生就会被衙役们赶出去。

这几番下来,才算是彻底过了关。

李青曜他们开始进考场了。

号舍宽三尺深四尺,有两块号板,上层号板为桌,下层为凳,若是要睡觉,可以将两块号板并在一起。

考生蜷缩在上面,勉强度过一夜。

好在他们只考一天,倒是不需要在这过夜。

李青曜先是把考篮好生放置在一旁,又找衙役领了水,小心的在一角烧了热水。

先把姜汤喝了,散散寒气。

李青端和李青翊进了号舍,也是一样的动作,祖母交代,身子最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喝了姜汤,身上热乎起来,又赶紧泡了炒米,配着薄饼吃。

光是进考场就折腾了一上午,趁着还没开始,先吃饱来,免得到时候做题到一半饿了,手忙脚乱的不好。

吃饭的也不止他们三个,来参考的人不少,下至十几岁上至五六十,其中很多人考过几次了,流程熟的很。

第一次考的,也是打听的仔仔细细,尽量避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