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小队长笑得真诚,可杜若却感觉不妙。

啥叫随便拿?

这岂不是在说她在大庭广众之下走后门儿?

还是在暗示村民们,她在作坊里可以随便吃糖?

可不能让大家这么认为,她会被村民们骂死的。

那可是集体财产,她是个好同志,坚决不会做薅社会主义羊毛那种事!

“哎呀小队长,你这是说的是啥话呀?”杜若夸张地说,“我就是想全都要也不行啊,大队长说了,无论是谁都得遵守规矩。

我们作坊里干活的人啊,别看天天跟糖块儿打交道,却也不能尝所有糖块儿的味道。

那可是咱们大集体的财产,我们都有觉悟,小队长可别乱说。

这样吧,我给我奶领一块大虾酥,我要一个大鱼糖,沈离也要,我帮他一起拿了。麻烦小队长了。”

小队长这才明白自己说错了,赶紧说:“对对,就该这样。咱大队长说得太对了。来,给!”

收好糖后她就跟奶奶,还有沈离回原地站好。

刚一站好,便感觉背后有人在用眼刀子刀她,这种背后被眼人盯上的感觉,正常人都能感觉到。

她猛地一回头,正对上丁红豆那种恨恨的眼神儿。

哎呀,忘记了,丁红豆已经出月子了呀。

在丁红豆身边的是徐建华,还有丁家人。就连丁老婆子和丁红军都在。

杜若撇了撇嘴,“这还真是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呢。一家子都上工了,就不知道家里谁在做饭。”

还能有谁?

丁家人都上工了,做饭和哄孩子的工作就交给了徐家的两个小崽子。

哦,对了,还有徐老婆子,也不知道这个爱扎针的坏老婆子还在不。

可别没活着回他们赵家囤儿。

也有可能徐老婆子在家里哄刚出月子没多久的亲孙女。

沈离接过她给的大鱼糖,在她耳边小声说:“今年咱们大队改了秋收上工的习惯。按家庭分任务,你没看到咱们村里的人都出动了吗?连那些平时不怎么上工的老人家也都来了。”

杜若道:“我还以为是分糖的缘故。那么按家庭分任务是怎么分的?”

“比如十亩地,一家人都一起收小麦,啥时候干完,啥时候就给工分儿。”

“那,多少?”杜若问。

沈离解释:“一亩地三个工分,割麦子,一天一个人得割三亩地才赚九个工分。

一家人一天至少得赚三十个工分儿才行。啥时候干完,啥时候下工。不能早下工!”

“这……”杜若傻眼儿了,她还想跟去年一样,尽力就行呢,这今年还有强制任务了。

“现在我们三个是一家人了,今天咱就要十亩地吧。”沈离说,“咱俩一起割麦子,奶奶负责捆,全部割完后咱再往打谷场上运麦子,你……”

“我们一起。”杜若知道沈离想说什么,果断拒绝,噘着小嘴说:“两个人快,还能早下工。 我力气大着呢,别把我一个人扔下不管呀。”

“那行,就这么决定了。”沈离笑着要捏她的嘟起来的嘴。

被杜若笑着躲过后,又小声问他:“徐家和丁家,这两家最近有没有奇怪的举动?”

杜若还真怕丁红豆不管不顾地上来找她的麻烦。

在大众面前,她得把威胁捏断在长大之前。

沈离道:“我听大队长叔说,徐建华要在丁家边上盖房子,想用丁家给孙子盖房子的地基盖。”

“他们同意了?”杜若是真的好奇,徐建华到底给丁家灌了啥迷魂汤,到现在都还对这人死心塌地的呢?

徐建华现在可是翻车了呀,别说其他的了,就连工人的身份都没保住。

人家跟着后娶的老婆来农村讨生活了呀,你们丁家不是最会趋炎附势的吗?

杜若又来一句:“这不是我记忆中的丁家人。”

记忆里的丁家人,可不会做这等善事儿,不把人徐建华一家子赶走才怪呢。

“不行,这里面肯定还有我不知道的猫腻儿。”

沈离看丁家人的目光带着审视,“咱们且行且看吧。”

“也只能这样了。”

十亩地在杜若看来是真不少了,他们三个人一天要割十亩地的小麦,还要运到打谷场,任务也是相当重的。

好在丁家人跟他们不在一个小队,不在一个地方上工,免得看了闹心。

热火朝天的抢收工作开始了。

秋老虎的威力还是很大的,还有那麦芒,两者加在一起,当真是难受得很。

天再热,杜若还是把自己包得严实,她可不想收一回麦子,胳膊脸上被麦芒划得一道一道的划痕。

收完麦子,杜若便让奶奶去打谷场上工了,在田间的工作实在是累得慌。

接下来就是水稻,然后玉米,哪种作物先熟,先干哪块地。

一场秋收,让村民们养了半年的肉全没了,就连杜若也又瘦了一圈儿。

她最近都不想照镜子了,长得再好看,脸上没点儿肉也是不行的。

她发现自己的眼睛是越发大了,脸上没肉,可不就一眼就看到那双大眼睛了吗?

这可把杜婆子和沈离给心疼得不行,一个劲儿地让她多吃点,吃好点儿!

杜若也不想再瘦下去了,每晚都必须加餐,饶是如此,秋收结束,她还是把自己瘦起了一把骨头,在家里狠狠地躺了两天。

沈离也在这两天里去市里办正事儿的时候,给她买到了奶粉。

奶粉呀,这可是稀罕货,一般人还真买不到。

“若若,记得每天早晚都要喝上一大杯。”沈离嘱咐道,“作坊那边有我呢,再歇几天再去上工。”

杜若连连点头,“好!”

她今天又收到了省城杂志社编辑的信了,又是催稿子的。

她连载的故事,现在已经成了杂志的顶梁柱了,很多人都希望这故事能长久地画下去。

杜若明白这些读者的心思,就像是追剧一样,希望自己看好的剧能一直拍下去,而且每一集还都要有新意。

为此杜若抓掉了好些头发,她想到了那个一直长不大的小学生的动漫。

也不知道作者刚开始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故事能连载那么多年。

杜若一开始是没想连载这么久的,可编辑和读者太热情了,她也只能效仿一下长不大的小学生了。

她一连几天都在拼命画,终于在三天后将画稿整理好让沈离帮着寄出去。

到她去作坊上工的时候,发现打谷场的一角多了五个人,三男两女,还有一个半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