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樱打开匣子,将里面的棉籽取出,倒入温水中浸泡,放在窗前阳光照射的地方。
“阿姐,要泡多久?”小桃问。
“一日!还有一种办法,用烫水泡一刻钟。”苏樱道,“不过那个我把握不准,还是温水泡稳妥些。”
“先生,这就是你说的泡发催芽?”谢清韵问。
“嗯!”苏樱起身,“好啦,第一步看完了,去上课吧!记得做好记录。”
“是,先生!”孩子们呼啦啦回教室上课。
苏樱出门,来到地里查看。
种冬小麦时,特意留了一亩多地,种棉花用,这一片旱地向阳、通风,排水性好,土壤疏松、肥沃。
已是阳春三月,麦地里郁郁葱葱,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空着那块地里长了不少荒草,也是绿油油的。
“铁牛叔!”苏樱冲不远处耕地的秦铁牛喊。
“小苏大人!何事?”秦铁牛停下,擦了擦汗水。
趁着空闲,把蓄了一冬的水田再翻耕一遍,日子有奔头,整个人精神焕发。
过年时村里人、金风寨的人帮衬,盖了几间房子,算是彻底安定下来。
荥阳老家那边的亲人年前来了信,苏家又起势,秦家村的人日子好过许多,就不跑那么远到岭南来。
“铁牛叔,一会儿帮个忙,把这块地耕了,过几日种白叠子!” 苏樱也没跟铁牛叔提啥报酬。
那些绿草沤在地里,正好做绿肥。
“好嘞!”秦铁牛爽快道。
“小苏大人,我正好得空,我来吧!”周五郎、六郎扛着犁、赶着耕牛路过。
“你家的地耕完啦?”苏樱问。
“没,这不碰巧路过,一小块地,耽误不了多会儿。”周五郎将犁放下,套在牛身上。
周家去了两个汉子修路,周五郎、六郎依然负责酱油这块儿。
俩人技术不错,酿造的酱油品质好,工钱翻了倍,家里还有农活要兼顾。
“花花!”两岁多的春宝见到苏樱,乖巧的摘几朵田坎上的灯盏花送给她。
“嗯,春宝真乖!”苏樱笑眯眯接过,从兜里摸出一颗冰糖喂他。
春宝开心的眉眼弯弯,每次阿姐都给他好东西吃。
“阿樱,这怎么好?”后面的颜氏看到,心疼坏了。
多金贵的东西,阿樱村老就这么随随便便给了孩子。
“春宝乖,值得!”苏樱挼了挼春宝小脑袋。
小家伙长得白胖了许多,小脸蛋都嘟嘟的,很可爱。
“唉,周五郎,干嘛抢我的活儿?”秦铁牛看到,丢下手里的活儿跑过来。
“铁牛叔,你家的地多,就别跟我争了。”周五郎笑道,“巴掌大的地儿!”
“臭小子!”秦铁牛见周五郎已经赶着牛耕起来,没好再坚持。
“小苏大人,这里真的能种白叠子吗?”周六郎蹲在地边问。
“当然!不过最好的地儿是河南道、河北道,那儿干燥、阳光充足,种出的棉花蓬松、纤维长。”苏樱点头。
“真的?那以后是不是白叠子要移回河北道、河南道栽种?”周六郎眼睛亮晶晶,似乎有想法。
“嗯,以后会在河南道、河北道大面积栽种。
你们学会了,将来司农寺聘去做技术指导,还能回老家去看看。”苏樱鼓励道。
“太好了!兄长,学会种白叠子,咱们回老家去!”周六郎开心大喊。
“阿樱,我们真的还能回去吗?”颜氏眼神热切。
谁不想家?去年是饿得没办法,要活命,不得不随着福隆商队来岭南。
如今大庾岭通了,路好走了,家中也小有积蓄,思乡心切。
“要想回去当然行啊,只是你们回去,还有地可种吗?”苏樱问了一个现实问题。
灾荒年,农民手中的熟地被权贵、地主们趁机低价收购、兼并。
再要买回,根本不可能。
要么背井离乡,要么自己去垦荒。
河南道、河北道这种聚居地,整片的平整荒地早就没了,只有零散的乱石、贫瘠地。
垦荒还没垦出来,人就得饿死。
“唉!”颜氏难过地叹气,除非发达,否则回故乡只是空想。
“你也别难过,多挣些钱,待春宝五六岁,送去念书,将来也许能走出岭南,带你们回老家。”苏樱安慰。
年后,岭南支教令已传遍大江南北,陆续有寒门学子来岭南。
梧县的县学正在筹建,新任县令也抵达,带了自己的幕僚。
福禧在交接中,带着新县令在各乡、各村跑。
学子们经过大庾岭,被宽阔的四车道水泥路震撼。
不是说岭南蛮荒、偏远吗?怎么熙熙攘攘、商旅不断?
这叫什么路?水泥路?如此干净、整洁的路面怎么会出现在这里?这叫蛮荒?
大庾岭道两头,珠江、赣江码头各有一面功德碑石墙,镌刻了修建大庾岭工程的丰功伟绩。
撰文写着:贞观三年夏,余奉圣命修凿大庾岭…
全文近千字,叙述此项工程始末及艰辛,歌颂圣上英明、体恤民情,朝廷吏治清明,鼎力支持;地方官员、百姓积极参与,两地船商、商贾无偿捐赠等等。
文末镌刻了官员、吏员名字,各曹、衙门等,以及无偿捐赠、支持建设的船商、其捐赠物资折合的钱财数量。
每个路过的旅人都驻足欣赏,看完都能感受到当时的热血沸腾和激情澎湃。
此文由苏老二于庆功宴当晚,微醺微醉时提笔疾书,思如泉涌、一气呵成,成为他此生无法超越的散文。
船商们把原稿自费印刷,四处散发、宣扬,题名《大庾岭记》。
竟流传至长安城,成为学子们争相传颂的散文佳作。
就连圣上都亲自拜读,不时赞叹苏员外郎壮志雄心,志在千里。
学子们看着大庾岭道,深受鼓舞。
再往里走,才真正体会到蛮荒、艰难险阻。
好在岭南上下都知晓支教令,学子们一路受到官府、客栈、百姓们的善待和关照。
虽然辛苦,都坚定不移抵达各州府。
原本缺人才的各州府开心坏了,天降人才,纷纷把这帮学子充分利用。
除了筹办县学,还拉去干各曹杂活儿。
学子们也不推辞,在各曹干的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