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学体系 > 第127章 生产计划与缺钱的朱静清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7章 生产计划与缺钱的朱静清

得益于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改进,松江府近百年来都是天下闻名的布匹出产地。,并由此获得“松江布”的美名。

但是由于明初粮食价格波动较大,为了填饱肚子,大量农民更倾向于多种植粮食而非改种棉花。

因而近几年棉花种植面积才有比较明显的增加,而由于种子培育的问题,目前的棉花亩产量低的令人发指,大约仅仅只有25斤\/亩的样子,远低于现代某产500斤左右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而且,随着社会的逐步稳定,明朝经济恢复式地向前发展,全国棉布的需求量不断攀升。

在棉布产能受到原材料不足的因素影响的时候,布匹的价值也就更加稳定,在社会上甚至成为了硬通货。

要想改变现状,也就是要想实现人人有衣穿的情况,就必须要价格足够低廉的布料。

布料价格高企的主要因素除了是原材料供应不足以外,还有就是成布难度高,一台织布机需要最少5-6天才能织出一匹布。

所以,朱静清决定从这两个因素入手,第一个因素的解决办法要么是提高亩产,要么是增加种植面积。

前者最有效,但是提高亩产就必须改良种子,这一条基本不可能。

至于增加棉花种植面积,这点是需要政策和市场引导的,但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问题,棉花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量的面积比例又不能太大。

以朱静清的身份,这一点要办到也不是不可能,不过这也需要时间来实现,而且想要达到全民都得到实惠,没有个一两百年的增加棉花产量,所以这一条也很难。

朱静清拿笔记下了这一问题,觉得需要与自己几位好哥哥或者父皇反映一下。

除去以上办法以外,另一种降低布匹价值的办法就是提高织布效率,争取一天内一个纺织机器能织出来的布匹能达1-2匹以内。

这个办法虽说依旧受限于原材料的供应,但当整个产业都处于原材料短缺的情况下的时候,织布效率的提升能大大降低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那么其布匹的实际价格就会大打折扣。

想明白了之后,朱静清干脆研究起这个时候的纺织机的结构,对于提升工业机器的割韭菜能力,改进机械设备显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来看,要是能给现有的织布机能提供24小时不禁的能量供应,大约可以提高布匹生产效率约一倍。”

“按照之前老师给的珍妮纺织机的设计思路,每台纺织机框架的底部安上若干绕满粗纱的线轴,框架上部也对应设置若干个锭子,不知道那些工匠是否已经有些眉目了。”

朱静清想到此处,喊来之前安排此事的属下询问情况。

“殿下,根据您提供的关于纺织机器的描述,属下前去寻了大约10个左右工匠,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生产这样的机器。”

“目前的结果是,这10名工匠大多数的设计模样都差不多,而且防止他们有串通的可能性下,每个工匠所处的地方不同,他们也互不相识。”

朱静清不管这个过程,她需要的是结果,赶紧让属下把现在打造的纺织机进行对比。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一番比较下来,一台纺纱机的效率是目前小家庭式纺织机的8倍以上,还是因为这些工匠过于保守,没有直接增加更多的纱锭线轴。

“也就是说,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些工匠能够制造更好的纺织机是吧?效率能达到16倍还是48倍?都不重要了,就目前都已经大大超乎了我的想象了。”

朱静清一拍手,实在没想到实物都已经弄出来了,顿时有些喜出望外。

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这些工具的使用,光是靠他们去一家一户的告诉他们换成这样的机械,他们就能织出来更多的布匹,要是没有情况,朱静清打算自己干了。

反正现在的小农经济终将灭亡,不如就让它灭亡在我手里吧。

说干就干,朱静清决定去买下一些经营不太好的小型工坊,然后换上自己的设备,直接大量生产布匹。

最后,以低价冲击市场,重新建立布匹的价格秩序。

“对了,阿布,这几天不是让你们去打听了一下这附近有哪些工坊有出售意向的吗?结果怎么样了?”

“公主,结果倒是有了,但是有句话奴婢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磨磨蹭蹭像个什么样?”朱静清有些不耐,毕竟自己跑出来好久了,不止大哥来人问过,就连母后都专遣人前来询问情况了。

“额,公主,虽说这附近有两家作坊都想转手,但是价格上并不便宜。然后,最大的问题是,俺们木有钱呐!”阿布讪讪地表示,自己公主其实挺穷的。

朱静清一听这个,顿时有些尴尬了。

毕竟在这个时期,朱元璋自己都要穷得哭爹喊娘了,给自己的娃也就只能赏些宝钞。

除了几个靠前的皇子,偶尔还能得到点实际的财物以外,其他人多是一些表彰嘉奖之类的。

而且宝钞这玩意儿现今已经有些泛滥了,价格不断贬值,市场上也没人想要了。

所以对于朱静清来说,没钱是真话,要不然找老师借点?

可是,张寒凌之前说过,没有钱找他也没用,他从来都不找父皇要赏赐,手里估计银两是没几个的。

好吧,堂堂大明有明一朝都非常有名气的宁国长公主,一时也没了主意。

“算了,不如找二哥三哥去借吧,大哥那边估计不好借,毕竟他要考虑全国需要钱的地方,一分钱恨不得掰两半儿花。”

“而且,据说现在二哥三哥主持的工厂,早就已经步入正轨了,赚了不少钱了都。”

想到这里,朱静清赶忙写好两封信,交给暗卫,让他们尽快送去应天府找老二和老三。

区区5万两,还不至于难倒我大公主殿下,朱静清如是地想到。

与此同时,已经主持全国水泥厂建设近半年时间的老三朱棢正兴高采烈,扬言说要给自己父皇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