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神通与技法
何为神通?
在元煌文化中,神通一词指代宗教和修行文化中,通过禅定和修行获得的超自然能力,是修炼的成果之一,是解脱和觉悟修行的副产品。
如道教的呼风唤雨、驱邪治病。
佛教的六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与漏尽通。
可在试炼之地中,神通的涵义略有不同。
常与试炼者修习的技法与天赋衍生技联系在一起,互相区分。
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系统性技艺被称为技法。
理论上,只要满足目标技法的修习条件,任何人都能掌握。
只是一般情况下,技法与职业的根本法强相关。
为了某一技法,冒着体内能量冲突的风险特意兼修另一种根本法,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游戏中。
但试炼之地不是游戏,没多少人敢拿根本法当儿戏。
因此,全技法精通只会出现在理论上或者挂逼身上。
天赋衍生技则是基于个人天赋的独特性和进一步开发出特异性质能力。
由于某些天赋本身的特殊性,部分衍生技与超乎常理的异能无异。
而试炼之地的神通则是与技法截然不同的先天技艺,无法通过按部就班的后天练习掌握。
林皓最早获得的一门神通,是与月牙附身合体后自然孕育出的神威-夜影逐月。
这门神通的形成是由林皓与月牙共同的作用,林皓的神威与月牙的银月,两者缺一不可。
无论是林皓还是月牙都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后天修炼出来。
神通要么是天生拥有,如天生神圣者。
因此,试炼之地中的神通者可谓凤毛麟角。
林皓如今推演出来的肉身神通同样不是通过后天修炼就能掌握的。
要么窃天机而得。
要说诸界中哪一力量体系的神通者最多,当属修真者为最。
只因修真者最擅长的就是夺天地之造化。
正所谓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修真者们通过炼化异物,补益自身,再借助特殊法门,修得神通。
修真者没有遁术,便掠夺炼化它物的风雷羽翼,成就惊世骇俗的风雷遁术。
修真者没有灵火,便掠夺炼化它物的兽火地火,成就玄妙无比的控火秘术。
这便是窃天机而得的神通。
也因此,修真者在诸界的名声其实并不怎样。
神通本质上与技法没有高低之分,超凡技法与超凡神通间,强弱全看修炼者。
可神通强就强在起步便是超凡阶。
而且神通具备一定的成长性,其品阶随修炼者的实力增长而得到不断变化增强,不似技法早已定型。
如今林皓修成肉身神通,体魄强度再上好几个层次。
若不是面板上的等级已经不与体魄挂钩,不然怕是能连升个十几二十级。
目前林皓只在岛屿范围打转,超凡阶都没见过几个,不敢说自己凭借肉身神通就能在超凡阶中立于不败之地,但体魄水平位列前茅是可以肯定的。
就算是银色神子,林皓自信能和常态下的他比拼体魄,还能借生命磨盘之力硬撼那招天印。
这是单依仗肉身神通的情况下,若将生命之树上的力量统统用上,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如此一来,林皓补上自身的一大缺陷,还获得了此生第一门由他单人施展的神通。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珍贵的推演机会还剩最后一次,虽说推演能力用途颇为广泛,不过林皓早已确定最后一次推演应用在何处,倒是不必纠结。
……
入夜,刚处理完一堆官方军部内务的程逸向他来信。
信中所谈及的,还是白天那场会谈。
程逸认为林皓不应该如此草率展露锋芒,凭白引来忌惮不说,很多潜在的敌人有了防备,躲藏得更深了。
林皓却认为程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扮猪吃虎固然有独到之处,可有时候,主动展现实力,也可占得先机,一定程度上赢得“大义”。
大义即是声望,但它重要吗?
不重要,但在某些人眼中很重要,又或者说,在某些人的手中很重要。
在国际核心利益面前,“大义”常被视作虚无,可在关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它却成为林皓师出有名的契机。
要知道哪怕在元煌内部,人心亦是复杂无比,试炼者与试炼者间,公会组织与官方组织间,心思各异。
然而,当面对蓝星他国人和异界人时,元煌内部却能在“大义”面前拧成一股绳。
这种“大义”,不仅存在于元煌,也存在于蓝星他国。无论东武人、红联海人还是伊洛普人,面对异界人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蓝星人。
这正是林皓所指的大义。
公会组织与官方组织看待问题的角度截然不同。公会是民间组织,官方则是掌权者。
各国官方本能地排斥超然于其体系之外的存在,但在特定情况下,民间组织却渴望有个“高个子”能为他们遮风挡雨。
而这一特定条件就是与异界人可能发生的冲突。
这冲突可以是你死我活的战争,也可以是生存资源上的竞争,更可以是不同文化间的侵略征服。
而冲突往往会带来死亡与混乱。
试炼者们好不容易获得超人般的力量,还没来得及享受,谁又甘愿轻易死去?
林皓的人前显圣不仅是一种对掌权者的震慑,是对会谈协议有效性的一种监督,使会谈协议不至于沦为一纸空谈。
又像一柄达摩克里斯之剑,高悬于强权者头顶,使其不敢背离蓝星。
同时,也在向民间组织宣告:蓝星如今有了一个“高个子”,能在一定程度上庇佑他们。
至于实际效果如何,林皓心里其实也没底。
面对未知的异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证自己一方不发生恶劣的大规模内乱,如定海神针般暂时稳定蓝星局势。
林皓的话语如逢春的细雨般,细腻而绵长,待得雨后初晴,程逸心中阴云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