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内侍少监王振,何许人也?

为何能得到宣德皇帝,朱瞻基的赏识,如今更是被钦点为辅助太子朱祁镇读书的太监呢?

其人有何,过人之处么?

为何可以一步登天!!!

陪当朝太子读书啊,这是多大的荣耀之事!

可以预见太监,王振必将随着太子朱祁镇的慢慢长大,在太子登上皇位之后,而迅速崛起!

王振虽然是太监,但自本朝宣德元年,皇帝朱瞻基改制以来,太监也是可以参与朝政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太祖朱元璋不是曾经在后宫立下铁律——后宫不得干政嘛,后宫不仅包括外戚,妃嫔,更包括太监。

那既然是太祖所定的铁律,宣德皇帝朱瞻基为何要推翻这个铁律呢?

此事,还得从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0年,发生的那场大明朝丞相胡惟庸弄权大案说起。

胡惟庸是大明朝,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个丞相。

何为丞相,丞相就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帮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但往往皇权和相权是相互矛盾的,皇权弱,相权就强。反之,亦然。

朱元璋那是什么人,大明朝的开国之君,一个极其霸道之人,哪里能允许自己手下出现一个强势的丞相,来分享自己的权利。

于是,当时得丞相胡惟庸,连带着之前已经退休的丞相李善长,两人算是到了大血霉了,

小胡、老李两人,即使再有才,碰到这位朱天爷,只能是自认倒霉吧,乖乖的把全族一万多个人头,包括他两人自己的人头在内,都送给了一代杀神老朱同志。

老朱在清理了丞相后,确实是好好感受了一下,

大权在握,唯我独尊的超然感觉。

就一个字,爽,

两个字,太累。

几年以后,尤其是年纪大了之时,更是精力不济,此时老朱同志又开始怀念被自己杀了全族的小胡、老李两位同志。

但人死不能复生,

小胡、老李两位同志,没了,那就重新另找另外一个小胡或者老李同志,帮自己分担一下嘛。

分担劳累还是可以的,但权利就不要多想了,更不能威胁老朱同志的权威。

如何为好呢?

当然是拆分相权,还不能给高位。

于是内阁出现了,成员由刚开始的三人,慢慢分权,变为五人。

内阁成员虽有大权,但官位太低,只有从五品,而六部的首官都是正一品大员。

从五品小官去管理正一品大员,

一个从五品小官,在六部一品大员面前,算个毛线,毛线都算不上,人家六部一品大员会搭理你这个小小从五品官嘛?

内阁的威胁是被老朱同志降到了最低,但扯皮开始啦。

到明仁宗皇帝朱高炽登基后,一看,这不行啊,一直扯皮,这不是耽误国家大事嘛,

内阁成员必须得升官,再升官。

升,给我狠狠地升,

内阁成员的官位,就跟是坐上火箭似的嗖嗖的从上窜。

半年时间不到,官位就从,从五品下官,升到最高处的正一品上官。

内阁成员的官位也到了一品,此时内阁成员和六部主官大家都是一品,谁怕谁,还是互相扯皮。

朱胖子仁宗皇帝,一看,还是不行,官位已经到顶了,再升就是王。

看来是不能升官,那就加权吧,

于是在明仁宗朱胖子手里,内阁臣员,不仅官位升到了一品,更是开始代管六部。

此时的内阁权利,跟老朱同志那时丞相的权利,几乎一样啦。

权利是一样,但人却多了,

以前丞相是一人,现在是一群丞相。

分权的目的是达到了,但也形成了大明朝独有的一大势力—文官集团。

等宣德皇帝朱瞻基上台后,一看这不行啊。

一家独大,那还了得,不行,得给文官集团找个对手。

找谁好呢?

文官的对立面是谁呢?

当然是武官。

于是武官功勋阶层开始崛起,典型代表就是英国公张辅为首的武官。

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阶层,两大集团对立,国家是平衡拉。

但还是可能会出现文武相互勾结,威胁皇权的问题。

宣德皇帝朱瞻基,敏锐的发现了这一大缺陷。

既然发现了问题,就得解决问题。

什么形状最稳定,当然是等边三角形。

看来朱瞻基也是一个数学家。

那就再增加一个势力,

这个势力必须得能跟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阶层,相抗衡,而且还得跟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集团双方都有矛盾,更不能威胁自己的统治。

什么阶层最合适呢?

宣德皇帝朱瞻基,环视一圈,发展自己的家奴太监最合适。

有皇帝撑腰,完全可以跟文官集团、武官功勋集团两大集团掰手腕,还威胁不到皇权。

无根之人如漂泊的浮萍,必须得依附皇权才能生存。

于是,第三个势力,宦官集团重新又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三大势力,文官集团,武将功勋集团,宦官集团,在宣德皇帝朱瞻基手里开始慢慢成型。

三大势力,互相节制,

皇帝居中,大权在握,

国家正常运转,

权谋高手—朱瞻基,

一代雄主,边玩着蛐蛐,边治理了国家,

劳逸结合,两不当误,

开创了大明朝最强盛世—宣德盛世!

这才是,太监王振更快速崛起得根本。

大势所趋之下,没有太监王振,也会变一个太监王振出来。

这是一代雄主,宣德皇帝,对大明朝国家发展的政治需要,平衡需要。

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之上,即使一头猪都能飞起来。

何况是一代大儒王振呢。

王振的崛起,是那个时代的必然,是君王对国家政治势力平衡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