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流浪前夕 > 第187章 提线木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主宇宙二点五宇宙年四十五恒星年二千禧年地球历二十四年

亥月初九 晴

静之犹近喜为怒,恶之善岂分别无。压之极潭一死水,谁知潭下波动涛。世人皆当我作疯,我知常平谁有闻。六圣禅心终难炼,徒叫一声大梦空。座中台下我无悲,无欢无恋无丧垂。不做偶戏不提线,戏无剧言荒又谁。谁知又才出,潍潍。

且夫向者所怀,情郁于中,言表于外,然世之众人,岂易解吾心者哉?吾尝行于市廛之间,观众人熙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营营苟苟,如蝇逐臭。而吾独彷徨其侧,形单影只,心若飘蓬。

忆往昔,也曾怀青云之志,欲展经纶之才,立不世之功,垂不朽之名。犹记弱冠之年,负笈求学,寒灯苦读,霜露沾衣而不知。每至夜阑人静,孤灯相伴,手捧书卷,思绪遨游于古今之间,与圣贤对话,与天地相参。彼时,心中满是豪情壮志,以为凭借所学,必能匡扶社稷,救民于水火。

然岁月蹉跎,世事无常,所遇者多为坎坷,所逢者尽是荆棘。初入仕途,本欲大展拳脚,却遭同僚排挤,上司打压。每有良策,皆被束之高阁;每有善举,皆遭无端指责。恰似那孤舟行于惊涛骇浪之中,摇摇欲坠,难以自持。每念及此,心中便生无穷感慨,恰似那寒夜孤灯,虽有微光,却难暖长夜之寒。

一日,行至深山古刹。但见那古刹,隐于山林之间,四周古木参天,遮天蔽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钟声悠悠,回荡于山谷之间,梵音袅袅,萦绕于耳畔心头。步入寺中,见一老僧,鹤发童颜,慈眉善目。其举止从容,神态安详,似有超凡脱俗之气。

吾遂趋前,与老僧相谈。老僧曰:“施主,观汝神色,似有心事。”吾叹曰:“大师,吾心彷徨,于世难觅知音,心中所感,皆无人可诉。虽有壮志,却难酬,如那压潭之死水,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老僧笑而答曰:“世间之事,皆有定数。施主执念太深,故心生烦恼。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施主当放下执念,顺其自然,方可得内心之安宁。”言罢,引吾至禅房,邀吾共品香茗。

茶烟袅袅,香气四溢。老僧一边沏茶,一边娓娓道来:“人生如茶,需细细品味。初尝苦涩,再品回甘,其中滋味,唯有亲身经历方能体会。施主何必为一时之得失而烦恼,须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吾闻之,若有所悟,心中阴霾渐散。

遂留于寺中,随老僧习禅。每日清晨,闻钟而起,洒扫庭除。于晨曦之中,观那露珠在草尖滚动,听那鸟儿在枝头欢唱,心中一片宁静。日暮时分,诵经礼佛,静思己过。在那袅袅香烟中,审视自己的内心,反思过往之言行。于这古刹之中,远离尘世之喧嚣,吾心渐趋平静。

然吾虽身入佛门,心却未完全遁世。每念及天下苍生之疾苦,心中便涌起一股悲悯之情。吾常思,若能以己之力,为天下苍生谋福祉,虽千难万险,亦在所不辞。

一日,寺外忽来流民无数。但见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眼神中满是绝望与无助。吾与老僧见状,心生怜悯,遂开寺中粮仓,赈济流民。流民皆感恩涕零,称吾与老僧为再生父母。吾见流民暂得温饱,心中稍感欣慰。

然此事却引起当地官府之不满。官府以寺中私开粮仓,扰乱地方秩序为由,欲治吾与老僧之罪。吾挺身而出,曰:“此事乃吾一人所为,与老僧无关。吾不忍见流民饿毙于道,故开仓赈济。若有罪,吾愿一人承担。”

官府闻吾之言,怒不可遏,欲将吾押入大牢。此时,流民皆聚集于官府门前,为吾求情。他们哭声震天,言辞恳切,诉说吾之善举。官府见民愤难平,遂暂押吾于狱中,待日后再做处置。

狱中岁月,昏暗无光。四周墙壁潮湿,散发着阵阵霉味。蚊虫肆虐,叮咬得人浑身瘙痒难耐。然吾心却未绝望。吾常思,吾之行为,虽触怒官府,却为救流民,问心无愧。且吾相信,天理昭昭,终有还吾清白之日。

在狱中,吾每日以诵经为乐,以自省为趣。虽身处困境,却能保持内心之平静。吾深知,困境乃人生之考验,唯有坚守本心,方能度过难关。

一日,忽闻狱外喧哗之声。俄而,狱门大开,一官员入内,笑曰:“先生义举,吾等已知。今上闻先生之事,亦深为感动,特赦先生无罪,且欲召先生入朝为官,以展先生之才。”

吾闻之,心中感慨万千。吾本无意于仕途,然今上既如此看重,吾若不应,恐负天下苍生之望。遂随官员出得狱来,入朝面圣。

面圣之时,吾见今上英明神武,心怀天下。其目光深邃,似能洞察世间万物;其言辞温和,却又不失威严。吾遂将心中之治国方略,一一奏于今上。今上闻之,龙颜大悦,当即委吾以重任。

吾自此入仕,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每遇民生疾苦之事,必尽心竭力为之解决。吾深知,吾之使命,乃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为社稷之稳固尽心力。

初入朝堂,吾便着手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提拔贤能之士。一时间,朝堂风气为之一新。然官场之中,亦有诸多险恶。同僚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之事,屡见不鲜。吾虽洁身自好,却难免遭人嫉妒陷害。

一日,吾因弹劾一贪官污吏,遭其党羽报复。他们在皇上面前进谗言,诬陷吾结党营私,意图不轨。皇上听信谗言,遂将吾贬谪至偏远之地。

被贬之地,穷山恶水,民不聊生。土地贫瘠,庄稼难以生长;交通闭塞,与外界几乎隔绝。百姓生活困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吾见此情景,心中悲痛不已。然吾并未因此而消极颓废,反而更加坚定了为百姓谋福祉之决心。

吾首先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亲自带领百姓勘测地形,规划水渠。在烈日炎炎之下,挥汗如雨,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数月努力,终于建成了一条条灌溉水渠,使贫瘠的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接着,吾兴办学校,教化百姓。聘请当地有学识之人担任教师,传授百姓文化知识。鼓励百姓送子女入学,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才能。在学校落成之日,百姓们欢天喜地,对吾感激不尽。

此外,吾还积极发展当地的手工业和商业。引导百姓利用当地的资源,制作特色手工艺品,并帮助他们开拓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当地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着提高。

百姓皆对吾感恩戴德,视吾为父母官。他们自发为吾修建生祠,以表达对吾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吾得知后,婉言谢绝,曰:“吾之所为,皆为职责所在,岂敢受此厚礼?”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吾在贬谪之地,一待便是数载。一日,皇上忽悟吾之冤屈,遂下旨将吾召回京城,官复原职。

吾回到京城,感慨万千。昔日之同僚,有的已飞黄腾达,有的却已身败名裂。吾深知,世间之事,变幻无常。吾之仕途,虽历经坎坷,然吾始终不忘初心,坚守本心。

此后,吾更加勤勉于政务,为皇上出谋划策,为百姓排忧解难。吾之名声,亦传遍天下,百姓皆赞吾为贤能之臣。

然吾心中明白,吾之成就,并非吾一人之功,乃天下百姓之支持,皇上之信任。吾当更加努力,以报天下苍生之恩,以酬皇上之德。

随着年龄的增长,吾身体渐衰,精力大不如前。暮年之时,吾已功成名就。然吾却无心于荣华富贵,遂上表皇上,请求告老还乡。皇上不舍,多次挽留,然见吾心意已决,遂准吾所请。

吾归乡之后,居于田园之间,种菊养花,读书吟诗。每日清晨,漫步于田间小道,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田园风光。午后,坐在庭院之中,沏一壶香茗,捧一卷古书,悠然自得。傍晚,与乡邻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共享天伦之乐。

吾之故居,虽简陋朴素,却充满了温馨。屋前有一片小菜园,吾亲手种植了各种蔬菜和花草。每当花开之时,满园芬芳,令人心旷神怡。屋后有一片竹林,微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回首往昔,吾之人生,虽历经风雨,然却无悔。吾曾为理想而奋斗,为苍生而奔走,虽有挫折,却也有收获。吾深知,人生在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唯坚守本心,方可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己心。

如今,吾已垂垂老矣,然吾之精神,却将永存于世。吾常与子孙们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教导他们要诚实守信,正直善良,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吾之故事,在乡邻之间口口相传,成为了一段佳话。后世之人,每当提及吾,皆赞不绝口,称吾为一代贤良。吾深知,这是对吾最大的褒奖,亦是吾一生的荣耀。

一日,吾预感大限将至,遂召集子孙亲友于床前。吾语重心长地说道:“吾一生,虽无惊天动地之伟业,然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愿汝等铭记吾之教诲,在人生之路上,坚守本心,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之理想,为天下苍生之福祉,而不懈努力。”言罢,溘然长逝。

吾之离去,乡邻们皆悲痛不已,纷纷前来吊唁。他们为吾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吾安葬于青山绿水之间。吾之墓地,松柏环绕,四季常青。每当清明时节,子孙亲友们皆前来祭扫,缅怀吾之功绩。

吾之一生,恰似那波澜壮阔之画卷,虽有曲折,却也精彩纷呈。今吾将终,唯愿后世太平,苍生安乐,吾之愿足矣。遂书此以记吾一生之经历,以为后世之鉴。后世之人,读吾之故事,当能从中汲取力量,在人生之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