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危机一除,乔卿卿一家后面的日子就平静多了。
眨眼间,数年过去。
1974年,农历6月28日。
“这是我的!是爸爸送给我的!”
“你胡说!明明是我的,你的在家里!”
“家里那个坏了,是你玩坏的,别以为我没看见!”
“陆小乔!你不是大哥吗?人家都说大的要让着小的,你该让着我!”
“哦,那你平时怎么不让让小弟?”
码头通往乔卿卿家的路上,两个脑袋圆圆的小男娃,一边走一边争抢着手里的木枪,两人是谁也不让谁。
都到家门口了,两人还不知道收敛。
直到耳边响起妈妈的声音。
“乔乔、念念,不是让你们去等爸爸吗,人呢?”
乔卿卿一手扶着后腰,一手拿着水瓢,正准备舀水洗菜。
俩儿子还没进门,她就听到了吵吵闹闹的动静,抬头一看,果然看到两个臭小子又要打起来了,赶忙喝问道。
今天刚满六岁的陆家三胞胎,显然也比一岁的时候机警,一听就听出来妈妈要发火了。
于是陆乔和陆念不约而同松开手,一秒变成规矩小男孩,可怜那把木枪就这么直直摔到地上。
俩小子把手背在身后,仿佛这样,妈妈就会忘了刚才的画面。
“问你们话呢,你爸呢?”
乔卿卿蹙起眉,又问了一遍。
陆念抢先答道:“妈妈,刚才小白叔叔来说,爸爸今天临时要开会,会晚点回来,让我们不用等爸爸吃饭。”
听到这话,乔卿卿还没开口呢,坐在院子凉亭下的一个小不点就奶声奶气喊:“那我爸爸来不来呀?”
旁边正翻着一本《本草纲目》,长得和陆乔、陆念几乎一模一样的小男孩,面无表情地说:“筱筱,庄叔叔是我爸爸的勤务员,我爸爸在哪儿,庄叔叔就在哪儿。”
小不点扭头看着他“哦”了一声,然后又扭头看着乔卿卿,重复之前的问题:“卿姨,那我爸爸来不来呀?”
乔卿卿被这小不点可爱的样子逗乐了,笑眯眯道:“来,当然要来,只不过你爸和陆伯伯都要晚点回来。”
小不点顿时高兴了,扭扭屁股坐正,又用小手拍拍陆卿哥哥的手,“三哥,你再给筱筱讲,筱筱上完课就可以和爸爸玩了。”
陆卿小大人似的皱起眉,“你不能拿一本自己去旁边看吗?”
给筱筱讲课,很耽误他的进程。
小不点眨巴眨巴乌黑水润的眼睛,一脸无辜地说:“可是筱筱不识字呀。”
小陆卿忍了忍,没忍住,转头有些委屈地看着妈妈:“妈妈,我今天的进程都被拖慢了。”
乔卿卿对这个过分自律的小儿子实在没辙。
“三三啊,今天是你们的生日,你可以休息的,正好筱筱她们都在,你们出去玩吧。”
连妈妈都这么说了,小陆卿虽然有些不愿意改变计划,但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把书拿到自己的柜子里锁好,免得被大哥二哥拿出来弄坏,小陆卿这才走出房间。
这会儿,本来在外面玩的孩子们也听到陆乔和陆念的动静,兴冲冲地跑回来了。
“陆乔哥,我们去捉蟋蟀!我看到好大一只蛐蛐呀!”
四岁的齐勇带着两岁的妹妹在附近找蛐蛐,好不容易找到一只叫声响亮,又黑又大的,自然是迫不及待想把它捉到手。
陆乔将二弟惦记上的那把木枪拿给妈妈,让妈妈藏起来,然后就跟着齐勇出去了。
果不其然,他一走,陆念就来找妈妈了。
乔卿卿头疼地看着眼前来要木枪的二儿子。
“这是你哥的,你自己不是有一把吗?哪儿去了?”
在妈妈面前,陆念这小子就不敢胡扯说大哥手的木枪才是自己的。
他小声说:“上次我跟壮壮哥他们玩的时候,不小心把木枪磕坏了。”
乔卿卿抽了抽嘴角,“磕坏了你就来抢你哥的?”
“反正大哥又不爱玩这个……”
这臭小子还有理了。
乔卿卿脸一板,瞬间让小陆念噤声。
“我有没有跟你说过,自己的东西弄坏了,也不可以抢哥哥和弟弟的?”
小陆念肩膀耷拉,垂头丧气,声若蚊蝇:“说了……”
“就算你哥不要,那也只能他主动给你,你不可以抢。”乔卿卿又补充道,“更何况,你哥不知道多珍爱这把木枪,否则怎么会把木枪擦得这么光滑,连点细刺都没有?”
“只是你们喜爱一样东西的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你喜欢木枪就天天拿来玩,可你哥正好相反,越是喜欢就越舍不得拿出来,明白吗?”
小陆念噘嘴:“大哥真奇怪,喜欢为什么不拿出来玩?留着有什么用。”
话刚说完就被妈妈敲了下脑门,小陆念赶忙抬手捂住额头,还好妈妈没用力。
即便如此,他也接收到了警告的信号,抬头冲妈妈讨好地“嘿嘿”一笑,扭头赶紧溜了。
乔卿卿盯着这崽的背影,无奈地摇头叹息。
养孩子真难啊,特别是一口气养三个儿子……
“妈妈,你要舀水吗?”
就在乔卿卿感叹的时候,三儿子走了过来,一边问一边从她手里拿过了水瓢。
“让我来吧,爸爸说你肚子大了,不能干重活儿的。”
看着三儿子乖巧懂事的模样,乔卿卿心里总算有了些许安慰。
她忍不住摸了摸三儿子的脸蛋,满眼骄傲:“还是三三最乖了,要是你们兄弟三个都像你二哥那样皮,我怕是天天都要头痛。”
小陆卿仰头望着妈妈,平时没多少表情的脸上,这一刻缓缓绽放出笑容。
“那是因为我小的时候体弱,妈妈为了照顾我,也把更多精力放在我身上了,所以我不会让妈妈烦恼伤心的。”
看看,看看!
这孩子才六岁,就这么成熟懂事!
乔卿卿连忙把水瓢抢回来,手搭在三儿子肩上把他往外推,“妈妈想了想,你还是去和他们玩吧,小孩子就该做小孩子的事,不用太早熟。”
都说懂事的孩子吃苦多,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她的童年被迫懂事就够惨了,可不能心安理得地使唤最贴心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