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九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其中意思是“昔日得到一的生命体,是唯一者,是原初者,是化一者,即是“道”。
那时天空得一而清虚,大地得一而安宁,神得一而显灵,江河谷地得一,而流水不断,万物得一而生长不止。王侯得一而天下归正。
其致广而言之:“谓之,天没得一,难以清明,恐会裂开。地没得一,难以安稳,恐会塌陷;神只没得一,难以显 灵,恐会消失歇菜;江河谷地没得一,难以流水不断,生息繁衍不止,恐会难以盈满;万物没得一,难以生长,恐会灭绝;王侯没得一,难以使天下归正,恐会遇到挫折而倒覆。
因此贵都是以贱为本源的,高都是以低为基础的。是以王侯们自称孤家、寡人、不谷。这些不正是以贱为本源的吗?难道不是吗?!
所以致达最高荣誉,那就是没有荣誉。所以故此而不欲去强求,可如晶莹剔透的美玉,坚硬有如顽石一般。”
此章节,自是蕴含了圣人老子,对于天下万物运行的深邃洞察力,以及智慧的表达阐述。
既是对宇宙大世界自然规律的揭示,也是对人类小社会的深刻反思,为修者提供了一条新的,通往和谐与平衡的大道之路。
?“一”乃为万物之根本?。“一”者常常地被圣人老子反复提及,并被其解释剖析为“道”之本源,是万事万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所谓天得“一”而清明,地得“一”而安宁,神得“一”而灵验,谷得“一”而充盈,万物得“一”而生长,侯王得“一”而天下安定。
这启示修者,要寻找和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个“一”,有了“一”可以是信念,也可以是价值观,亦或是人生目标,明确了“一”,行动就有了方向,心灵就有了寄托,再不是匆匆过客,洪荒流民。
?“一”所代表的道,体现出了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天、地、神、谷、万物等等皆都遵循着道一而运行。也展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宇宙状态。
修者应像古人所说的“道法自然”,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不可强行干预自然规律,自与自然和谐共生。
而所谓贵贱高低上下的哲学辩证关系?,圣人老子在此一章中,提出了“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认识观点。
圣人老子认为,尊贵的地位是以低贱为根本的,高大是以低下为基础的。
王候他们自称为“孤”、“寡”、“不谷”,也正是以贱为本源的表现。这体现出了,修者当对权力和地位该有的谦逊态度。
也同时告诉修者,无论身份地位如何,都不应忘记自己的根本,当要保持谦逊,感恩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或事物。
老子在此一章中强调,生命体最高的荣誉,即是无需所谓的赞誉,不要过分追求华丽的外表和虚荣的赞誉,应像石头一样,朴实无华,坚守自己的本质所在。
修行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修行中,都应脚踏实地,不被虚荣表相所迷惑,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真我品质的提升。
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目标,不为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动摇。保持谦卑的心态,认识到成功离不开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实力。
对于修行者而言,尊重和珍视真我成员,认识到每个细胞的工作,都是组成成功的关键点。
避免因能力增长,而产生的傲慢和自大,展现出真我实在的谦逊和感激之情,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身体中意识能量的尊重和忠诚,实现身心灵意等等一切的和谐共处。最终实现真我实现天道无灭。
时空长河浩渺无垠,天地间又经过了两万亿个劫数,一切都在虚无缥缈的时空光线中,继续着本该有的自然运行。
这一日,太虚静地,石中所坐的那块大石头下方,宇宙一处位面时空里,那颗蓝色星辰之上,这大石头的一真世形态投影地方,蓦然间,从石头缝的精血累积处,有如春笋破土一般地,蹦出一个女子身来。这女子一降生大地之上,便是仙气缭绕,神韵袅袅,真仿若世间独一的仙子,降临在这处洪荒凡尘。后世因此称其为太元玄女。
太元玄女一出生,便是会说精美妙语。因她是天生丽质,又是混沌精气所化,实乃此方天地间世出的一位美丽大精灵!
由于混沌之气中包罗万有,令她的身体承受着能量的互相排斥,生命体征非常之不稳定。
为了净化自己的本源元气,太元玄女每日里游荡在大地山川河泽广海之间,吐纳灵韵均达之气。
也不知过去了多少万年,太元玄女终是稳固了自己的状态,并改称自己为太元圣母!
太元圣母,依然每日里,在此天地间的山川湖海,广泽大洋中游历往来。
一日,她游历至一处静谧的山谷之地。此处谷地中,概困得“一”而充盈,灵气浓郁得几近实质化,粘稠处粘人身,轻吸引即可导入体内,壮元固本强基增益,实是不可多得的修行灵动之地。
太元圣母刚踏入山谷内,便感觉自身混沌的气息受到某种牵引。她抬眼望去,只见那深谷之中,有一老妪模样的人,正在讲解道学。
而在老妪周围,围坐着不少非人形的生灵,它们正在认真聆听,汲取道法养分。
那老妪所讲,正是关于“一”之道法妙则。太元圣母很是好奇,便是凑近了去,也是盘坐在那老妪一方,听她讲析引悟。然她越是倾听,越是觉得老妪所言精妙绝伦,仿佛就是针对自己量身定造的道法细则。太元圣母终于找到了稳定自身元气的关键点。
她盘坐在一方,等待老妪讲道完毕,一众围坐的生灵散去,方才起身上前,请教老妪。
老妪打量着太元圣母说道:“女子,汝身虽为混沌阴精之气所化,然未得‘道一’之根本,怕是难成正果飞升。”
太元圣母闻言,惊讶老妪一语,便指出了自己的道缺所在。当即揖手施礼,恳请老妪指点迷津。
老妪也不打话,只苍手一挥,一道灵光便是注入了她的体内,太元圣母瞬间便感到一股清流,游走四肢百骸,全身上下,由内而外的混沌之气,渐渐有序运行,且遵循着星辰天相脉络,自然循环往复起来。
太元圣母法力大增,灵智巨长,她大彻大悟,从此便在这山谷之中跟随老妪潜心修行道法,领悟道一之真谛。
她放下了往昔的种种浮躁不实,变得更加谦逊温和,亦是明白了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天道法则约束的根本。
而她更是秉持着这份敬畏之心,在这方天地世间生存,向着那个更高层次的修行境界不断迈进。
太元圣母在这谷地修行了甲子岁月,又十多年后,眼见老妪渡劫飞升上界,这才经过嵯峨山,欲回转自己的发祥之地。
无巧不巧,身姿妙曼的她,恰好被出宫巡游天下的元始天尊一世身,元始天王给遇上。
二位修者皆是超脱尘俗之士,他们相遇一见钟情,当即寻了处洞府,云翻雨覆了一番。
然许是天元交泰,阴阳相合,能量外放,导致想此方天地顿生异变,游走于他们身外的阴阳二气,氤氲化育,调和翻腾,无热无寒间,天地原始之气被引动勾连交合,衍生出了万物精魄!有一道精气,即是在不知不觉间窜入了太元圣母体内。
在这之后不久,天元圣母发觉自己有了身孕,然她寻不见出游已归的元始天王。出自私欲心境,她便欲通过转化天地灵气之法,将这个未成形的胎儿和自身进行净化,把不需要的本体杂气等等都迫入这片天地其中。
功成之后,天元圣母强行取出这未成形的血块弃置于荒野中。而这血块,在荒野之中无根无源,却并未消散化解。反而是不断地吸纳天地间灵气精魄。
也不知过了多久,它竟渐渐化出了人形。但见他面容冷峻,横眉生,眼神犀利透煞光,更是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坚毅不倔之相。
此人为自己命名为“幽玄”,因他心中怀着对太元圣母抛弃自己的怨恨,便是立志,要探寻到世间至强之道,修习成个绝世强者,以报复被其母亲无情抛弃之仇怨。
幽玄化形成功后,便开始在此天地间四处游历,途经一名山道观之时,他听闻此世间一部《道德经》,其中有“道一”之奥秘存在,便决心去追寻那属于自己的“道一”所在。
他在深山中苦苦寻觅,历经无数磨难,终于在一处荒古留存的古洞之中,感悟到一丝道之“一”的真谛。这股力量的丝丝入骨,使得他修为大增,法力大盛。
幽玄决定向太元圣母寻仇了!当他找到她时,太元圣母顿时大惊失色,因为她在幽玄的体内感受到了自己本源精血的存在。
幽玄正要动手,却突然感受到入骨的道一正气所示警告,想起了曾经在那道观中所阅《道德经》中的谆谆教诲。
他此时开悟了!贵贱高下,不过是相对之事,爱恨情仇只会蒙蔽了本心,追寻道一而生,永恒于天地才是正道当行。
幽玄长叹一声,止住身形,放弃了复仇的念头,转身挥袖离去。从此踏上寻求真正和谐平衡之道的征途。只留下一脸惊愕的太元圣母,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怔怔发呆。
幽玄离开太元圣母后,继续游历四方。一日,他来到一座古老的城池。城中百姓安居乐业,处处和谐自然,一副歌舞升平的盛世华景。但幽玄却察觉到一股异样的气息在这城中弥漫。
出于好奇,也源自本心,他便在古城中密密打探起来。原来,在古这座城地下,封印着一只上古恶魔。因近日来封印有所松动,恶魔的邪气开始渗出。使幽玄感受到不祥。幽玄深知若让这恶魔出世,世间必将生灵涂炭,毁在朝夕。
他本想凭借自己领悟的道一之力,重新加固封印,但却发现,这股邪恶力量远超自己想象。
于是,幽玄走上街头,召集城中众人,与他们讲述了此地的危险情况。
然起初人们惊闻一道士如此言语,自是惊恐万分,但没过多久,便不再当一回事!
这天,那封印松动得更加厉害。凡夫俗子坐在家中,都感受到了邪魔凶残的气息。古城中的百姓这才想起那个叫幽玄的道人来。
在幽玄的鼓舞下,城中百姓与幽玄一起,奔赴卦印松动的地下,大家齐心协力,誓要加固封印,永久封印住大恶魔。
幽玄引导着众人,按照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借助城中山水地势,不断地施展法力,布置封印阵法。
百姓们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奉献出自己的信仰之力,哪怕只是一个幼稚生命的微薄之力,于此时皆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在众人齐心,其力断金的意志之下,那处松动的阵法逐渐被稳固成型,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幽玄站在阵心,口中念念有词,将自身的道一之力融入其中。随着最后一丝力量的注入,阵法猛地一亮,一道强大的力量朝着地下的恶魔冲去。
恶魔察觉到危险,疯狂地挣扎,试图冲破即将修复的封印。
城中百姓见状,纷纷鼓起勇气,大声呼喊为幽加油,他们的声音汇聚在一起,仿佛化作了有形的力量,不断加持在幽玄身上,又通过幽玄加注于阵法上。
此时的幽玄,额头冒汗,指甲脱落,浑身上下寸寸肌肤骨肉疼痛开裂,这是恶魔抗拒封印阵法,泄露出去来的魔元噬体所致。但他目光坚定,全力控制着道法力量加注于阵法中。
终于恶魔被重新压制住,封印修复完好如初,再无魔元溢出。城中百姓闻息欢呼雀跃,对幽玄说不出的感恩戴德。幽玄看着欢乐的人群,心中自是感慨万千。
就在最后完结封印那时,众人的那股意志力量与幽玄的法力融合,成功加固了封印。幽玄就意识到,自己所追寻的和谐平衡之道,不仅在于个人内心,更在于人与万物间的相互协作。
经此一事,他对道一的理解,又加深了几分。他开始明白,众人齐心,顺应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
此后,他便留在古城中,教导远有的民众,教授他们道德经中的智慧与真意,希望更多人能走上这条和谐平衡永久之路。
过了很久,幽玄觉得自己应当继续出发,去追寻道一真境。他便告别了古城的百姓,再次踏上孤独的旅程。他知道,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自己去面对,而他将带着对道一更深的感悟,去迎接未来的未知与挑战。
但由于幽玄本体乃是一血块生成,虽经日久的吸收天地精元,也有了混沌精元的一部分,然仍是大道未成先崩绝,无数岁月之后,他并未功成名就,止于道途中折。
又因其不是真魂人物,没有三魂七魄在,道消之后,自就因封印恶魔时被魔元噬体,浸染了魔元,死后便成长为了一天妖精怪存在。
但他虽为妖体重生,却是保留下正道一法的宏基大志,从此成了个天妖精怪,专司惩处邪恶生命体。
后来有知其一生详闻者,亦称其为元始天妖。幽玄即是这宇宙之中,最早的天妖大能存在。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卜算子.片片蝶衣轻》宋·刘克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