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前的柳玉楼在恶补常识时,书页里掉出来一张通缉令。
不,悬赏令。
是说[皇城]的殷贵妃重金求子,药材只差一味[雪上霜]。
如果有找到的,可以去皇城联系马亲王。
哪怕只是一个线索,也可以拿到几百两。
柳玉楼查了一下。
这位马亲王,是殷贵妃的干爹。
满足了求知欲,她转头就翻了下一本书。
根本就没有想过,卖掉“黑帽子”的信息。
——笑的,她根本不知道[雪上霜]在哪儿好伐!
她只认识“黑帽子”,不认识什么[雪上霜]。
啊,你说[雪上霜]在哪儿?
逐水鱼王,当然是在逐水啦。
……
[逐水]的其他鱼,都是[雪上霜]的手下败将。
成王败寇,其实没什么好介绍的。
哪个鱼群强,哪个鱼群占领最大的支流。
因此,从甲支流到壬支流,诡异鱼群也越来越弱。
对于鱼群来讲,甲支流最好。
但对人类来讲,壬支流最好。
那里的鱼最弱,最好抓,好吃。
因此,逐水甲道下游的[枫林镇],反而渔家少,经济不发达。
……
如果非要找一个词形容[逐水],大概就是“寡淡”。
用现代社会来类比,它就好像水果界的苹果、主食界的馒头。
要论恐怖,远不及[暴水]。
要论诡异,即使是占领最大那条支流的[碎岩子],也不过是物理伤害。
两个世界,目前唯一一个为柳玉楼下过油锅、闯过刀山(物理意义)的存在,“银黑斑”,就是一条[碎岩子]。
这种鱼空有砸碎[大画舫]的力量,平时却不会用出来。
它们只对认定的事情犟,在不招惹它们的时候,哪怕是在它们旁边生火,也不会看你一眼。
换句话说,这种鱼危险是危险,但捕捉却很简单。
只需要慢慢软化它,让它以为你是它的朋友就可以了。
温水慢煮,很快,[碎岩子]就能翻肚皮。
如此大又如此好抓的鱼,至今还没有灭种。
是因为它虽然很好抓,却几乎不能吃。
[碎岩子]煮熟之后,肉不是软的,依旧是硬的。
可你说硬吧……
它生前能打碎精钢[大画舫]。
死后,这个硬度,也就是鱼骨头的硬度。
不能用来做武器。
轻轻一捏就碎了,露出里面小小的、有毒的内脏。
就好像它的一生潜力,连着骨肉,早已经在生前透支。
早已经是一条行尸走肉,只是凭借着一个执念,才能劈山倒海,碎掉巨石。
这就是[碎岩子],一根筋从头到尾,身死心不改。
——查资料的柳玉楼发现了盲点。
那为什么说是“几乎”不能吃?
翻到下一页。
啊,原来在某种情况下,[碎岩子]还是可以吃的。
不但能吃,还是绝顶的美味。
它摇身一变,端上了富人的餐桌,得名“南墙鱼”。
……
[暴水]有“两岸飞红”、“金钩钓玉”。
[富水]有“十里博彩”、“两足财神”。
[逐水]九条支流,景点却很少。
但还是要提及“南墙鱼送命”。
……
灵帝以来,战乱很多,旅游业却反而发达了。
不少贵族子弟扬帆起航,找一个荒郊野岭去避难。
当然,他们对外会说“外出历练”、“游学”、“考察民生”,是肯定不会说“旅游”的。
机缘巧合,倒是也发现了不少新物种。
“南墙鱼送命”,就是新发现的景点之一。
据[三江台]tv报道:
“该景点近几年才火起来。
因为[碎岩子]就是十年内,才从北方迁徙来的。
本台推测,这是因为鱼群在争斗中受到了挫折,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大离。
也是这几年,[碎岩子]鱼群打败了原来的逐水鱼群,占领了[逐水甲道],发现了‘南墙’。”
——“南墙”位于此世最高的山、[隔断山脉]东边一角,是隔断山脉的一小面山壁。
山壁呈狼尾形状,地形极端险峻,海拔2000-2400米,没有任何动物,只有少许植被覆盖。
平均气温……
几天前,搜寻[梨园]信息的柳玉楼,“啪”地一下关掉了这本书。
——什么破玩意儿这么难读,看着头晕。
这还是她翻译后的版本。
原文是大离语言的繁体,竖排,从右到左斜着读。
大字正文旁边,还有小字的注释。
天知道柳玉楼是怎么做到,在两天内从零学起,到勉强看懂大离繁体字的。
——不要小瞧文科生语言学的能力啊!
柳玉楼用手遮着,回看了一眼书名。
左半边:《大离方物志》。
……方物志,就是记载地理奇闻的书。
这个还真得看,说不清哪天用得着。
柳玉楼松开手,露出了书籍的全名。
——《大离方物志·赵地卷十七》。
柳玉楼:……看它偶虾。
光赵地卷就有至少十七本。
砖头厚,课本大。
她知道的还有吴地、越地。
而这些“地”,不过是大离国的一小个地方。
……这方物志是写了多少啊?
她得补多久啊?
柳玉楼眼前一黑,又一黑。
她把这本书放到一旁,继续寻找,却恰好续上了[逐水]“南墙”的信息。
……
《赵姬笔谈后记》:
——“我们至今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吸引了[碎岩子]。”
这种来自北方的,把自己一身肉都变成力气的鱼。
成群结队的往南墙上撞。
每年的冬季都撞一次。
活下来的,头破血流。
撞死的,飘在河里。
其他[碎岩子]看着死去同伴的尸体,也没有丝毫恐惧。
接着撞墙。
每年一撞,撞一次才能活,不撞不舒坦。
赵地的官府偷偷挖空了“南墙”,翻新了上面的每一寸植被,却什么也没有找到。
可对着已经破碎的南墙,[碎岩子]还是往上撞。
[碎岩子]:害,就是头铁,撞着玩儿~
人类官府:……
连着好几年,很多人调查南墙的奥秘,却都无疾而终。
规模最大的一次,几千人的军队参照南墙,修建了一模一样的“东墙”、“西墙”、“北墙”。
[碎岩子]看都不看,仍是偏爱“南墙”。
把自己撞得遍体鳞伤,撞出了赫赫凶名。
人类终于达成了共识。
难怪这种鱼在北方败退,不得不跑到南方。
一根筋的傻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