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古风诡异,开局沦落青楼 > 第474章 [枫林镇]的动乱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74章 [枫林镇]的动乱图

一个人获得了重生这么大的机缘。

最大的愿望,居然是继续当人的奴才。

这不能怪王婆,因为她一辈子,就没有踏出过舒适圈。

她一生七十一年,就在[天宝阁]、主子家和菜市场三个地点间循环。

主子不可能告诉奴才外面的局势。

王婆也没有得到重用。

跌落到普通血仆的她,每天只是做饭而已。

要说外面的事……

王婆只知道,第二年的时候,战争牵连到了[枫林镇]。

第十五任主子,搬了一次家。

大部分的奴才被开了,只有这些永远不会背叛,也要不了钱的血仆留下了。

王婆地位轻微提升,才可以去菜市场买菜。

好消息:可以出门去菜市场了。

坏消息:因为动乱,菜市场没有了。

但这不妨碍王婆。

王婆有一双巧手,能记下所有的账。

哪怕一年只有一两银子,她也能让主子一家18口人都吃上饭。

几人听着王婆自豪地说,秋天多买菜,然后把菜晒成菜干儿,可以长久保存。

一块肉煎半年,每次用之前擦擦,这样所有菜都能沾到肉味。

[屯屯糊]稀释了,最多可以加十五倍的水。

[虫窝子](一种诡异世界的菜)买了不要吃,放在一旁长两个月,能长出一窝窝的“小肉”(某种虫子),有虾米味。

[泥巴草](另一种菜)洗掉的泥不要扔,直接放进菜里,能当盐用。

小丫鬟们没觉得有什么,柳玉楼却沉默的厉害。

众生皆苦。

没有谁是小丑和反派。

……

只是……

紫番茄还好,橙番茄的“会议纪要”上,布满了菜价起伏。

——允恭四年九月,[虫窝子]价贱,一文一斤。

允恭四年十月,[泥巴草]价贵,五文一斤。

林林总总,完全可以作为一个菜农的种地年表。

市场供需关系图,明明白白的。

……这有什么用啊!

(红番茄摔桌)。

这些信息根本没用吧?!

王婆也自知无用,把身体伏得低低的。

柳玉楼从橙番茄手里抽来“会议纪要”。

看着看着,却是从这些几文几钱的数据中分析出了别的!

——菜价反映民生。

民生反应战乱。

这是[枫林镇]的动乱图啊!

红眼睛的少女没有说话。

她不说话,王婆也不敢停,番茄们也不敢停。

没人知道,这个安安静静的少女,大脑飞速运转。

一桩桩未来的关键信息,就在这一条条柴米油盐的琐事里被传递着。

……

王婆不知道主子在看什么。

她自己也知道,那些柴米油盐实在是太拿不出手了。

她只能绞尽脑汁回忆,不小心说出了害自己死的混混和打手。

“你是说,到后面没得吃了,要吃人?”

番茄张大了嘴:“你的第十五任主子,把你吃了?”

王婆自觉编得不错:“是,我艰难逃出了混混的魔爪,转念一想,主子也好久没吃过肉了。”

“虽然主子没有主动开口提,但我们做血仆的就要为主子着想,这是我们的责任。”

“我怀着无比光荣的心情,为主子献身了。”

“但能为主子服务,是我们血仆的福气。”

“成为主子的一道菜,我很荣幸。”

红番茄:……

番茄们纷纷离她远了一点。

——她们还想活呢,她们不想变成菜!

虽然名字叫番茄,但她们不想真的被做成番茄啊!

两相比较,她们更加觉得,坚守不吃人底线的柳玉楼更好了。

但柳玉楼却对着王婆笃定道:“你不是自愿牺牲的。”

“而是反抗不得,被打杀的。”

王婆:……

王婆的脸白了又青。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一个会噬主的奴才会遭遇什么。

在她狡辩之前,柳玉楼说:“有反抗精神是好事。”

“我很高兴,你是个肯动脑子的活人,不是一个被驯化的机器。”

“现在,我同意给你一个新名字。”

“tomato!”

王婆:???

……

柳玉楼和番茄过不去了。

在一个没人懂英文的世界,没人能懂。

王婆虽然不知道“偷妈头”是什么。

但无所谓。

赐下新名字,就是主子接纳的信号。

虚假的王婆已经死了。

从今往后,是一个真实的人。

——偷妈头!

按大离的语言习惯,或许应该简化为“偷妈”。

但这个“偷”实在是太奇怪了,像是偷鸡摸狗的鼠辈。

后来,随着[枫林镇]的做大。

作为二把手的“偷妈”,实在是难听。

慢慢的,人们就按以前的姓氏称呼她,称她为“王妈”。

但私下里,王婆还是更愿意自称“偷妈”。

毕竟,这是主人亲自赐下的名字!

……

这都是日后的事了。

但“王妈”确实比“偷妈”好记一点,下面就用“王妈”称呼变成“偷妈头”(tomato)的王婆吧。

说出了天大的秘密,王妈心里也为之一松。

她拜倒在地:“柳神,之前的[生肖宴]都是假的,是假主子让我们蒙骗您的。”

“但是,[生肖宴]的确是我们[枫林镇]的特产。”

“她们年纪小不知道,但偷妈头知道!”

“[枫林镇]当年叫[年关镇]。一年一生肖嘛,这十二生肖就是在我们这里发源,所以才有了大名鼎鼎的[生肖宴]。”

“在当年……嗯,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明皇帝以前,还多的是高官贵族过来吃呢!”

“[吴地]屯屯糊,[条桑]金蚕被,[暴水]金钩玉,[年关]生肖宴,这可都是鼎鼎有名的特产!”

“但后来……好像是因为战乱,[年关镇]成了[枫林镇]。”

“[生肖宴]的菜谱也失传了。”

“人们根据记忆重做的,只能叫小[生肖宴]。”

“即使是小[生肖宴],也分三六九等。”

“先前[天宝阁]为您准备的,是最下等的。”

“黄番茄善于烹饪,有‘小生肖厨’的称号。但她做的小[生肖宴],也不过是中上。”

“他们做的都不正宗。”

“要说正宗的,还得看我为您掌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