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部长,就是资金方面能给点支持就行了,另外自行车可能得配个新的。”

采购事宜,大部分运输之类的事情,李向阳并不需要管。

一般的采购事项确认后,会由卖方进行送货,比如高山公社那边,今天应该已经安排人进行送货了。

而李向阳所说的资金,则是干部下乡的补贴。

比如吃饭,购买一些必要物品甚至是交际的费用。

毕竟现在手里有粮的是大爷,你不跟人搞好关系,人凭啥把东西卖你?

有的是收购的人。

当然了,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但道理是大差不差的。

至于自行车,之前被野猪拱坏了之后,轮毂跟大梁都歪了。

是李向阳用锤子简单粗暴的修了一下。

再加上他昨天一路狂蹬,好不容易回了四九城,这会儿还没散架,那都是凤凰牌自行车质量还是不错的。

所以李向阳也迫切的需要更换自行车。

“这个好说,都是正常损耗,正好这两天厂里新到了一辆自行车,我做主就配给你了。”

对于李向阳这种不怕困难,敢于前往东三省的计划。

王部长是非常赞同的,也明白这件事的难处。

前两年的时候,粮食国家配给,采购也只需要到四九城附近的公社去。

可以说非常轻松。

甚至不需要轧钢厂采购部门去操心。

可随着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再加上一些原因,导致大家都饿肚子。

上面分配的粮食少了,轧钢厂毕竟还管着小一万人的口粮呢。

再加上四九城以北,本就是国内重工业发展的趋势,各种厂子不计其数。

又不是轧钢厂有采购部。

那些大厂子那个没有?

甚至比轧钢厂的采购部门还大,大家伙都开始抢粮食了。

要是不解决轧钢厂这么多人吃饭的问题,他这个王部长就得先被吃喽。

“是,请部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李向阳也是下了军令状,主要是他有信心。

按照轧钢厂是人数来算,一天管一顿饭,小万人的口粮,光是粮食就需要大概五吨,这还不包括鱼肉,蛋奶之类的,当然了,这会儿条件也没那么好。

基本上就是窝窝头或者白馒头,配菜就一个鸡蛋,少许素菜,顶多再来一碗汤。

肉那是难得几回闻的。

那么就可以得出,轧钢厂每天至少需要五吨主粮,蛋每天起码也要九千个以上。

负责采购粮食的采购员,在轧钢厂大约有二百多个。

每天就要有三十公斤主粮,四五十枚鸡蛋,像李向阳这次去高山公社采购的。

也就相当于完成了自己一个月最低标准的采购而已。

不过比起其他采购员,他能完成任务,已经很不错了。

最起码,王部长也想树立一个榜样出来,好激励其他人。

这边王部长批好条子,李向阳就拿着条子找到了后勤部。

成功领取到了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以及五十块钱的下乡补助。

这钱,单纯是给李向阳路上消费用的,算是经费。

怎么花是李向阳的事情,轧钢厂不会管,另外还有签单,记账的一些费用。

只要超过了五十块,拿着单据,只要核实没有乱花,铺张浪费的情况,是可以报销的。

不过一般情况下,很少就是了。

骑着自行车,李向阳一溜烟出了轧钢厂。

身为采购员,当然不可能待在厂里,不然你怎么去完成任务?

采购员跟厂里的工人是不一样的。

不过在下乡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帮陈丽颖送信。

这次去东三省,北大荒,同样要经过高山公社。

顺着信上的地址,李向阳很快就来到了正阳门这里。

正阳门,俗称前门,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

陈丽颖给的地方,就位于正阳门下的大栅栏胡同。

这里作为四九城最早的商业胡同街区,开了许多家店,有很多四合院分布,自然也就住了不少人。

“大栅栏胡同街,马头胡同59号,应该就是这了。”

李向阳在一条胡同口停了下来,这条胡同口对面有一家小酒馆。

推着自行车走进来,就看见一棵槐树,树冠露出墙头。

一名老妇人坐在院门口,两只眼望着街区。

“老婆婆,请问这里是陈丽颖家人住的地方吗?”

不认路,那就发挥优良传统,问路!

没想到那老妇人一听陈丽颖的名字,眼眶便红了,盯着李向阳说道:“你有丽颖的消息?你是丽颖什么人?”

“老婆婆,别激动”。

那老婆婆抓着李向阳的手很用力,生怕李向阳跑了一样。

“丽颖同志她很好,我是她的朋友,来给她送信的。”

说着,李向阳拿出来信封。

“是,是丽颖的笔迹。”

“快,快进来坐。”

老妇人起身,身子骨还算硬朗,力气倒是挺大。

“哎。”

李向阳挠了挠头,也没拒绝,跟着老妇人进了院子。

院子不大,但是跟李向阳住的四合院不一样,这里是单独一个院子。

有点像是大院子隔开的一个单独小院子,四周都被围墙封上了。

那棵老槐树就在院落一角,树冠下有石凳石桌。

老妇人端给李向阳一杯水,接着就询问起情况:“丽颖她在那边,还好吗?”

“还行吧。”

李向阳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过要说好,那恐怕不是很好。

之前陈丽颖就说过自己经常被人骚扰,好在没出什么事。

而且下乡的条件非常艰苦,就这样陈丽颖还得带着妹妹,之前提起来眼眶都红了,可见在高山公社过得并不是很好。

这倒不是说公社的人亏待陈丽颖,事实上,公社的人对大部分知青还是以一种佩服的心态。

下乡的知青,最起码都是读书识字的,初高中学历都有。

本质上,是为了解决城市青年的就业问题,所以派去下乡改造。

说是下乡改造,实际上像不少事情,农户们不识字,许多事情还得拜托知青处理。

更多的时候反而是他们听知青的。

不过乡下条件的确是艰苦的,这一点......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