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甜品吃完,这顿高卢大餐也算是结束了,叶之名皱了皱眉,感觉又一次没吃饱。
其实在场众人,除了毓舒儿以外,都有这样的感觉。
耆龄更是盯着王浩问道:“小子,你们是不是不舍得花钱,把伙食给克扣了?”
汗!
王浩只能解释高卢餐就这德性,如果老将军还饿的话,可以让后厨再拿些面包棍子出来。
耆龄大手一挥道:“拿,每人拿上两根!”
于是,等众人从高卢餐厅里出来时,除了叶之名和王浩外,每人手里都拿着两根面包,叶之名没拿,让王浩一人抱着四根。
耆龄也是急性子,说不回衙门了,让二龙直接带着就去军港,梁璟他还是担心这批火器的质量,尽管昨晚没怎么睡好,此时也无法补个午觉了,无奈只能跟着去。
王浩觉得他弱爆了,区区二手火枪,还是前装的,压根不至于,怎么着都比青军配备的鸟枪强多了好吧。
王浩其实是想溜去妲露拉房间的,但是被毓舒儿看得紧,说下午有许多文件要处理,趁着叶总督在必须回衙门共同签署才行。
额......小姐姐,你是不是对秘书的工作有什么误解。
毓舒儿的工作能力倒是毋庸置疑,小姐姐对于安排事情的确很有一套。她上岗后,南洋知县衙门的工作一下子理顺了不少,根据王浩的规划,小姐姐把南洋大开发之下的各个项目的轻重缓急了解的十分透彻,所以在跟叶澄忠、陈启元、威尔逊还有鲁老头这些人对接时十分得心应手。
就目前而言,所有项目中,王浩最看重的,一定是科学院和研究院的落成,因此,绝大部分的水泥库存和产量都倾斜了过去;
其次是优雅港港口的扩建工程,这个不用说,优雅港扩建完成后对于南洋的经济提升是巨大的,猥琐王的尿性么,谁都懂;
再然后便是一号地块的南洋中央银行的工程项目,为了研究这个银行的作用,毓舒尔是花费了大功夫的。
从伍玲珑和玛利亚那里拿了不7少海外洋行的介绍书籍,也硬着头皮啃下了好几本这个时代的经济学着作,再加上有事没事就跑去问王浩关于汇率和金银本位的概念,终于明白了王浩迫切建立南洋商业银行的意图。
对此毓舒尔还特意写了一份家书去了京城,和她的和硕亲王父亲陈述了一下什么是白银金融危机和银行制度。
至于京中会有怎样的应对和反应,毓舒尔还问了王浩,王浩反问他们真的不懂吗?
毓舒尔沉默,很多时候,不去做并不是因为不知道,而是因为知道。
近二十年前,青朝上层便已经被打醒了大半,道光帝自从知道了鹰国是女王当政后便全方位地让人研究了西方的政策和制度。
然并软,改制可从不容易,大夏从古至今的改革派屈指可数,因为下场也前车可鉴。
现在的朝中谁愿意去做改革,谁有能力去做改革,谁能坚刚不可夺其志地去持续改革,皇帝支持吗?
有改革派,就有顽固派,顽固派会是谁?他们的利益在哪儿?他们的能量有多大?他们的手段有多黑?
毓舒尔甚至不知道,万一真要改革,自己的父亲到底站在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