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
扬州城内,一座精致,饶有深味的豪华园林里面,一声声评弹,悠扬的透过云层缓缓的传到了外面。
悠扬的扬州小曲,就像扬州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一样,表面上不紧不慢,骨子里却是有着一种不服输的坚韧,一种契而不舍的拼命追求。
扬州和苏州是这个时代的两个超级大城市,不同于后来,依山傍水的两座城市,在生活习性上也存在着若干的异曲同工之妙。这看起来简单,里面可是却另有乾坤的庄园,展现出江南人低调而又深沉的内敛,还有这动听婉转的评弹,表现了他们两座城市的闲情逸致。
不同于靠丝织品起家的苏州。扬州经济发展在大运河,大运河带来了无数的机会,但是这些财富和机会的后面,却是一滴滴汗水。扬州人的富饶,更多的是在劳身。
苏州人用双手谋划未来,而扬州人则用双脚丈量世界。对于一个劳累一天的扬州人来说,他们有一种另类的休息方式,找到一家修脚店,一壶开水缓缓浸泡,手艺精湛的老师傅,细心的修上脚趾,在配上清香的茶叶,佐嘴的零食,悠扬评弹,这便是一个扬州人最梦寐以求的生活休闲方式。
只可惜百姓的梦,不过是达官显贵茶余饭后的一项寻常活动罢了。这间位于扬州城最繁华的皮市街的大宅子,早已经价值数万两。
在扬州城最着名的两个评弹艺人卖力的演奏之时。在戏台的前面,大明朝的国丈张国纪,此刻正沉浸在自我的世界当中。
而在那刚刚刨出来,还透着松木香气的脚盆前面,一名修脚匠人,正小心的蹲在地下,仔细的给这位贵客修理着脚丫子。
一声声动听的评弹,由下到上让人浑身酥软的按摩,让张国纪不由得沉入了梦乡之中。
从河南开封那一片枯黄的大平原上,来到了繁华如同京城的江南扬州城,张国纪终于是体会到了江南的好。
“老爷,老爷……”
一声声轻唤,唤醒了沉睡中的张国纪。看着面前这个有些“不知好歹”的家丁,张国纪,拿起了一旁的烟袋锅子 对着他的脑袋便是重重的敲了几下。
黄铜做成的眼袋锅子,立刻在年轻人的脑袋上留下了几个大大的包。看着脸上挂上几分苦愁之色的家丁,张国纪这才端正的说道:
“说吧!哪来来的客,有没有名贴和拜贴。”
“老爷,南京来的,这些都没!”
“都没有还楞这干什么,全都撵走。没规矩的东西,这江南好歹也是天下读书人最盛的地方。南直隶更是大明朝的京城之一,怎么全都教导这样没有礼貌的东西。”
“可是……”
“可是什么可是!”
“老爷,来的人是忻城伯!”
“什么?忻城伯?”
看着吞吞吐吐的伙计,张国纪立刻跳了起来。再次拿起一旁的烟袋锅子,对着家丁的脑袋,再次重重的敲了两下。
可怜的家丁,只是说几句话的功夫,脑袋上便多了数十个大包。
来不及理会一旁的家丁,张国纪立刻穿上鞋子,慌忙的朝着外面跑去。
……
“忻城伯,不知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老朽真的是黄金惶恐啊!”
“唉,国丈爷,你这话是哪里的话。是之龙没了礼数,只是此行匆忙,来不及准备。还请国丈爷见谅啊!”
看着起身给自己倒茶的张国纪,赵之龙也立刻谦逊的站了起来。
“不知道忻城伯这次大驾光临所为何事啊!”
“哈哈哈,下官这次来是祝贺国丈爷。”
说着赵之龙从身上掏出了三千两的银票,缓缓的推到了张国纪的面前。
一共三张,一张一千两。全是江南最大的商号的汇票,随时随地可取。看着这薄薄的三张纸,张国纪的眼睛不由得圆了起来。
“伯爷开玩笑了,我这个糟老头子有什么好恭喜的。如今落魄到这扬州,索幸皇上还不知道,要是皇上知道,就我一个擅离开封地之事,怕也是得喝一壶咯。”
张国纪一边装作委屈的样子,一边诚实的将三张银票缓缓的收到了自己的怀里。
“唉,国丈还不知道。皇后娘娘为陛下诞下了龙嗣。长子嫡孙,其中的深意可就不要下官多说了。”
“那又有什么用?现在太子还小,且不说这一路上能够顺利成长,就是等太子长大,成了皇帝可老朽早已坐古,就连我这不成器的儿子到时候还能不能在世可都不一定了!”
“哈哈哈,国丈爷说笑了。皇帝没给的您的名分说不定咱们大明朝的下一任君主会给。到时候,您老张家肯定得比那刘家要强势不少。而且陛下的深意谁有能捉摸透呢?”
“得了吧!你也说了陛下的深意谁能琢磨透。张嫣就是生了个太子又怎么样?他生的毕竟不是皇上……”
“我们可以让他变成皇上,无非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罢了……”
听到赵之龙的话,张国纪不由得有些诧异。他清楚赵之龙的意思,可是张国纪骨子里还是一个只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老腐儒,在政治上还是一个低能儿。
“什么?忻城伯你这是什么意思?”
“事成之后,您老就是太康伯,过两年陛下亲政,您就是太康侯,世袭罔替。至于太康侯的世子,那就是锦衣卫亲军的右大都督,皇城内外只有交给您,陛下和皇后娘娘以及大明朝的列位朝臣才能发心!”
赵之龙看着诧异的张国纪,反而是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慌。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让这位在权力的欲望中,难以割舍自己的国丈,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的理由。
都说明清时期,封建官僚发展到了顶峰,在这个时代,外戚干政无论是在体系上,还是在舆论上都是不被朝臣,不被皇家所允许的。可是大明朝依然还有两个家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是着名的“妖后”,给大明风华洗白了的孙家。另一个便是明孝宗时期的张家。
虽然从来没有过任何的一官半职,甚至自己的政治人脉在此之前也仅限于家乡县城里的一班差役,可是明孝宗时期出现了一个张家,那联合内阁打造出一个“盛世”,难道他们张家就不行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