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众人听完,顿时小声议论起来。

唐寅眼眸一闪,立马体会到了天佑皇帝的用意,会心一笑,朝着皇宫的方向,躬身一礼道。

“微臣谨遵圣意.....!”

言罢,便大步往中间椅子走去。

然而,尴尬的一幕出现了,现场的椅子,早就被人坐满,唐寅一来,便意味着要有让出座位。

只是,谁也不想自己是那个让座的。

于是乎,没有人起身让座,便将唐寅凉在了那里。

楚首辅见状,一脸笑意,却是未曾开口。

三位皇子见此,眨了眨眼睛,也是一脸看戏的状态。

王伯安想要出言,却被庄墨寒悄悄伸手拦下。

董尚书皱了皱眉,刚要出言,便看到唐寅径直走向督察院的座位。

督察院周全不在,胡御史便代表督察院坐在椅子上。

眼看着唐寅朝着自己走来,顿时菊花一紧,一股不好预感袭来。

果然下一刻,便听到唐寅低沉的声音。

“这位大人,麻烦让一让!”

胡御史闻言,顿时脸色一黑。

其实让个座也没什么,然而,现在可是众目睽睽之下,他姓唐的偏偏盯上了自己。

怎么,我是软柿子,好拿捏呗?

这让他以后还怎么在朝堂上混?

然而,人家可是奉旨办差,身负陛下旨意。

让便丢脸,不让便是抗旨!

胡御史几乎咬碎了牙,转头死死盯着唐寅,恨不得咬他一口。

对于唐寅的动作,有人欢喜有人愁。

魏王和汉王见状,却是一副看好戏的模样,两人身边的官员,也都是看热闹的状态。

唯有秦王殿下脸色难看。

上次与魏王交易过后,魏王便撤出了督察院的争夺,可以说御史这一块,便是他的地盘。

御史言官,虽然官职不高,却是权柄很大,尤其是胡御史,可是秦王的心腹爱将,为他冲锋陷阵,拉拢人才。

如今看到唐寅冲着胡御史而去,便是在打他的脸。

唐寅面对众人的目光,却是毫不在意,笑眯眯的看着胡御史。

“这位大人,本官奉旨议事,还请挪一下位置!”

胡御史闻言,顿时气急,张口就要怼回去。

就在这时,董尚书悠悠的声音传来。

“唐少卿,快坐下吧,议事要开始了!”

这句话,也不知道是在崔唐寅,还是在崔胡御史。

胡御史见状,连忙将目光投向秦王。

秦王皱了皱眉,略一思索之后,朝着胡御史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

胡御史见状,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恨恨的刮了唐寅一眼,随后气呼呼的站起身,走到御史行列。

唐寅微微一笑,也不在意,一屁股坐在胡御史让开的位置上。

两人最终没有正面冲突,然而,唐寅的动作,却是试探出了许多东西。

首先,在场的官员,虽然大多都对唐寅不感冒,但也不是铁板一块。

魏王秦王和汉王,看似联手,实则各有各的心思,这样的局面,只要唐寅稍加出手,便能搅动浑水。

当然,能看出这样局面的,不仅唐寅,楚首辅庄墨寒董尚书等几个老家伙,心里自然也跟明镜似的。

楚首辅和董尚书的立场不明,暂且归纳为中立,庄墨寒虽然没有直接站队赵睿,却是站在唐寅这边的。

方才他阻止王伯安为唐寅出头,便是在给唐寅兜底,一旦局面僵持,或者出现突变,才是他出手的时机。

于是乎,经过唐寅的搅局之后,议事现场的气氛顿时又变得古怪了起来。

董尚书见状,咳嗽一声,高声道。

“恩科会试即将开始,今日请诸位来,便是拟定会试官员的名单!”

董尚书说完,不等众人议论,楚首辅便接着说道。

“今日议事,陛下已经给了旨意,”

“恩科会试,主考官钦定礼部尚书董子舒,副主考内阁辅臣庄墨寒、礼部左侍郎钱尚礼,礼部右侍郎王伯安,”

“同考官六人,暂定鸿胪寺少卿唐寅,余下五位主考,便从主持乡试的诸位大人中,选出五人,由陛下圣裁,”

“另,监临官两人、提调官两人、监试官两人、知贡举一人、收掌官两人、弥封官两人、誊录官四人、对读官四人,便由礼部中选取......!”

楚首辅一股脑的将恩科会试官员名额,报了出来。

除了主考官,和唐寅,其余位置都是空着的。

今年的恩科会试,陛下重视程度众人都看在眼里,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提调官,对于在场的官员来说,都是一笔政绩,对将来升迁有偌大的好处。

一时间,在场官员们纷纷激动了起来。

因为能被邀请来现场的,便意味着有机会成为恩科会试的官员。

眼见官员们低声议论,董尚书咳嗽一声,摆了摆手道。

“陛下有旨,午时之前,便要将名单呈送御览,”

“事不宜迟,现在便开始吧!”

说着,董尚书敲了敲眼前的桌案。

“主考和副主考,陛下已然定下,便不议了,”

“除唐寅外,剩余五位同考官,诸位可有建言?”

此言一出,站着的官员们,纷纷闭嘴。

同考官这个级别,自然不是他们能插得上话的,能做主的,都在椅子上。

董尚书话音刚落,魏王便沉声道。

“这次六部派人去各省主持乡试,各省虽皆顺利,”

“然,之前议事,早有定论,这次同考官选拔,以考生文章为主,按照考生文章排名,前五者,便是同考官!”

顿了顿,魏王笑道。

“本王以为,便照此办理便可,首辅大人,庄阁老,董大人,以为如何?”

楚首辅闻言,笑道。

“陛下也是此意,若是庄兄董兄没意见,便依魏王之意!”

庄墨寒和董子舒闻言,点了点头。

这种方式,是早就定好的,也无从反驳。

要想定下同考官,便以文章好坏论英雄。

只是,这文章好坏,便看阅卷之人,怎么看了。

对此,魏王胸有成竹,微微一笑,站起身朝着身后站着的十三名参与主持乡试的官员笑道。

“既如此,尔等便将所在乡试,第一名考卷,呈上来,由诸位大人评判!”

此言一出,十三名官员,便将准备好的考卷,一一拿出,由一名礼部官员,收集后,呈放在董尚书身前。

看着眼前的十三份乡试考卷,董尚书眨了眨眼睛。

“首辅大人,庄阁老,三位殿下,这些卷子,由何人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