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朱崇道这个奇怪的要求。

张天师没有直接下决定,而是目光望向远处的玄皇。

即便,他张家是授箓的祖宗。

可是架不住,朱崇道用的授箓体系不是他张家的体系,他想怎么来,张天师当然也管不着。

重点还是要看玄皇的意思。

朱寻欢也没想到,小儿子竟然对道号的长度还有追求。

这倒是他疏忽了。

不过,这点事情在朱寻欢看来,也不算大事。

道号长就长点,只要别把道号整得像是裹脚布一样,朱寻欢觉得都在合理范围之内。

想到这,他立刻给了张天师一个肯定的眼神。

那意思就是照朱崇道的意思来办。

殊不知——

正是今日这般的纵容,才开启了某人对道号长度的执念。

朱崇道如愿以偿,得到了“九天普济”的道号。

他这下才觉得舒坦了。

朱崇道想要把道号变成,并不是因为他有某种特殊的癖好。

他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不管“一品道箓”还是“二品道箓”,这都是自己花费心血参悟而来的,为什么不能全要?

还有,他既然同时掌握了两卷道箓,理应让人知道才是。

至于要如何让人知道?

这还有什么,能比得过直接放在道号上更醒目的。

……

等到授箓大典结束。

当今圣上的胞弟,小王爷“朱崇道”八岁授箓,一举修成二品。

这样的进度虽然不及当年云王十三岁突破四品那样惊艳。

可是,在云王已经被打上“仙人转世”的标签之后,任何与他进行的比较,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最起码,朱崇道目前称得上,是大明建国以来,最早达到二品之人。

建武帝正有意提振皇族的威严,塑造皇族威压天下的形象。

对于这位他唯一的同胞兄弟。

建武帝也不介意替朱崇道造势,顺带提早替他封王。

这一点上,建武帝与熙宁帝有所不同。

熙宁帝恪守国法和宗法,认为皇帝的喜恶当在这两者之后。

所以,哪怕熙宁帝在位二十四年。

但朱寻欢哪怕到熙宁帝驾崩时,他依旧只是皇长子,而没有给他封王。

建武帝就不一样了。

从头到尾,他都是将皇权看做统治的工具。

只要有需要,那么皇帝的意思就是一切。

于是,一纸封王的诏书送到了玄都观。

册封皇弟“朱崇道”为道王,而且还赐下了三千户的食邑,设在安陆州。

消息一出,这在宗室内部可炸开了锅。

毕竟,“食邑”的字样,已经有许久不曾出现在大明了。

除了当年雨帝立国时,大明第一代的宗室亲王各自享有过食邑外,接下来永兴帝、熙宁帝膝下的皇子封王,早就已经不赐食邑了。

而且,他们对雨帝朝的亲王们,还采取食邑“袭爵减半”的惯例。

等到最后。

所有人只能守着朝廷发的俸禄过日子。

没曾想,到了建武帝这里,竟然又恢复了“食邑”的惯例。

莫非这是一个兆头?

建武帝终于想到他们这些宗亲了?

一时间,宗室诸王之间走动频繁。

他们里面,除了那些在宗人府有官职的之外,其他人的身上就只有一个王爵,再没其他的公职,更加谈不上兵权与谋逆。

所以,大明对这群穷王爷的管束还是比较宽松的。

王爷们各自交换意见,揣测圣心。

最终,他们找到了目前最德高望重的宗室王爷,秦王。

他早已年过八十,这是唯一在世的雨帝子嗣。

同样的——

秦王也是少有的,仍然还能享受到满额食邑的皇族亲王。

这并非得益于荣宠,而是因为他活得久。

在场的王爷们全是秦王的晚辈,如今都来请他支招。

秦王显得不疾不徐。

但事实上。

早在建武帝册封“道王”,并且恢复食邑之前,他就提前找过了秦王,与秦王通过气。

这些宗室王爷的心思,建武帝拿捏得死死的。

如今他们自己跳进瓮里。

秦王当然选择配合建武帝表演,按照剧本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陛下无意大规模恢复食邑制度。”

“二伯祖,还请您给我们大家指条明路。不然,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我们王府老少都得喝西北风了。”

“是啊,当真不是我们卖惨。只是,这手头着实不宽裕。”

王爷们七嘴八舌,等到秦王示意他们闭嘴之后,这才纷纷噤声。

秦王开口道:“陛下有意远洋开海,与南方的商贾合作。你们这些王府,不妨回去商量一番。谁若是愿意出海的,陛下会赐下两千户食邑。”

“如果觉得出海危险,可以前往南方,替陛下盯着那些商贾,同样可以获得一千户的食邑。”

听到这,一众王爷纷纷眼前一亮。

建武帝这意思,莫不是终于要给宗室安排差事了?

出海确实危险。

可是如果只是到南方监督商贾,那这事真的不难,相当于白赚一千户食邑。

而且,那些商贾肯定会献上孝敬,这又是白花花的银子!

天上难道还有掉馅饼的好事。

这时,秦王又浇了一盆冷水:“对了。谁若是吃里扒外,与那些商贾联合欺瞒陛下的,后果自负。”

“镇抚司和东厂的耳目如何,你们自己心里要有数。”

诸王顿时神情一震,显得正气凛然。

他们可不敢让建武帝觉得,自己的目的不纯。

但是,商贾的银子不收,又让他们觉得可惜。

毕竟大家是真的穷怕了。

敢问历朝历代,谁家的一品亲王,能穷过他们大明的?

秦王一直留意着这些王爷的神情与表现。

事实证明,大明奉行的“穷养”政策是卓有成效的。

今日到场的王爷,基本上都是有主意的,没有那种真正的酒囊饭袋。

因为在现行的制度下,如果王爷真的是一个废物,真有可能导致一大家子喝西北风。

不过,这“穷养”从今日开始也要告一段落。

毕竟大明京师也安插不下这么多的王府。

建武帝打算趁着这些王爷还没有变成废物之前,先把他们给派出去谋生路。

有本事的就重用,没本事的找个由头撸掉王爵。

省得宗室结构过于臃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