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国舅纵横 > 第422章 太国舅闲的快生锈了 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2章 太国舅闲的快生锈了 下

李博乂提议打麻将。

窦乐对打麻将,兴趣不是很大。

窦乐说道:“人不能太闲了,闲下来就是无聊,无聊了就会烦,一烦心情就会变坏,心情变坏,活不长久。而且人太闲了,就会胡思乱想,想多了有损心身。”

李博乂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他是一个感觉每天吃喝玩乐就幸福感暴增的人。

在窦乐的时空,他也是活的很长久的。

因为心情好。

依太国舅府内部的讨论,都认为至少两年内,不要对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也不要大规模的调用人力。

全力把已经占据的地方,先经营好,稳固住。

岭南,刚进入大发展期,不暂时不适合再往南。

辽东,开荒才刚刚开始,不适合与高句丽发生大战。

西域,河湟也才刚开始屯田,需要时间稳固当地的文化、教育等。

所以,小规模打一打,边疆的冲突什么,可以。

大规模的战事,没必要就别打。

所以,请太国舅流连勾栏。

只有当所有人看到太国舅如此清闲,也才会安心去休养生息。

这时,苏有福进来。

“主君,钦州有船过来,带了许多从洱海运来的奇花异草。”

窦乐依旧是一副没什么精神的样子:“看看。”

“是。”

说是要看,当天也看不了。

苏有福这才安排人去准备,将运来的这些,干枯的放在白布上,活着的用花盆摆好,每个枝叶都要尽可能拼出来还原了。

又过了一天,窦乐才看到这些东西。

这叶片、这尖尖!!!

窦乐的眼睛在闪光。

正当窦乐伸手要摸的时候,有一个中年道士上前:“太国舅,不可。”

窦乐带着疑惑转过头。

中年道士说道:“就当年的传闻,加上我的初步的研究,此物有剧毒。在当地,有人摸过此株果实后,眼瞎了。”

窦乐没摸,对苏有福说:“去问问,架设从余杭到饵海的通讯,是否可能。再问问,我要去饵海转转,长史以及各位族老是什么意见。还有,这次去饵海,不带家眷,那边贫苦,别去受罪了。”

“是。”苏有福赶紧去问了。

苏有福去办,窦乐才对中年道士说道:“此物,温中健胃、祛风除湿。其余,没啥药上的用途了。对于贫道而言,此为美味。”

窦乐说完,靠近闻了闻。

眼下他分不清,这东西是小米椒,还是朝天椒。

颜色不是正红,是橙带红,或是红带橙。

窦乐记得,穿越前超市买的都是深红色,有些带一些发黑的颜色。

有超市的导购还讲过,要香的,还是要辣的,或者是又香又辣的。

眼前这个,是香的,还是辣的,还是又得又辣的。

窦乐盯着,盯着,盯着。

突然一伸手,揪下一颗,用牙咬掉一点点尖。

辣。

无比纯粹的辣。

那火热的感觉,那刺激的灼烧感。

真的是辣椒。

中年道士急步上前,窦乐挥手:“放心,我知道轻重,只咬了一点点,这东西是属于辣味香料的一种。”

中年道士:“辛?”

“是辣,比辛更重。与葱、姜、蒜不同,比茱萸味道更重。尝尝,小心这个很辣。或者,烧热一些菜籽油,加上芝麻,将这个磨碎,混上盐。”

大唐第一碗油泼辣子出现了。

非常少。

只有很小一碗。

那鲜红的辣子油,窦乐看看就开心。

国舅府的大厨尝了一点点后说道:“此物卖到辽东,怕是能比长安的胡椒更贵,吃多了,肯定会出汗。”

窦乐很严肃的点了点头:“就这一小碗,正常人吃下去肯定要生病,肠胃根本就是受不了的,从嘴这个入口,再到出口,都得象火烧一次那样。不过微量,适量,确实是美味。”

有不怕死试了。

大碗板面,油泼,泼的时候混合大量的蒜,加了一点点,也就是筷子头挑了一些磨好的辣椒面,再加上芝麻。

吃的满头大汗,不断的吐舌头,可嘴上却不停。

大唐的人还没适应过这种辣。

就像是广东人遇上了川地的微微辣一样,在他们眼中这就是暴辣。

不止是窦乐,所有人看的都在吞唾沫。

感觉真香。

但,太国舅府有规矩,规矩还特别多。

这种未知的东西,太国舅连碰一下都不允许,更别说是去吃了,刚才偷偷咬了一口,已经让太国舅府的侍从一直在盯着窦乐的手,寸步不离的盯着。

但,真香。

所有人都不怀疑,这东西来碗油泼面,那是真香。

就为了一点吃食,太国舅要去饵海?

褚亮和众人讨论了两天。

饵海那边是荒蛮之地,查阅古籍也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当年有一个古滇国。

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汉将平叛。

之后,再就没什么记载。

也不知道是如何灭亡的。

当下,若说有什么势力,就是六诏。

危险嘛。

找不到有什么危险。

一万蜀军南下,没什么能够挡住蜀军的战力。

那么,路线就是,顺着大江先到巴州,然后再到成都,从成都往西南走。

这一路过去。

至少要三个月。

三个月的时间,雷音堂可以在关键的地点建站,一直连到饵海。

可以去。

不过,暂时先别到饵海,行营设在益州郡的河泊。

这是当年汉时设立。

此时已经没有城池,但周边相对安宁,就依这个位置,筑寨建城,作为太国舅的行营行在。

出行,最终决定是,郑元璹等人不去。

他们年龄大了,留在这里盯着高句丽、倭岛。

由郑悯、崔煜带着世家晚辈们随行。

道门派了二百人左右同往。

亲兵三千,连同辅兵七千五。蜀军调一万精锐准备南下,随行辅兵人数不得超过正军人数。

别看这点人。

配上重甲、火器。

太国舅府分析,十万蛮夷也伤不到太国舅分毫。

安全,十分的安全。

出行开始准备。

太国舅府的婢女们都差一点上演一出全武行。

随行人数有限。

想去。

都想去。

不求一步登天,若是立下什么功勋,官配永业军的武官,也是人生一个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