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都市言情 > 贫困乡变第一镇,我政绩藏不住了 > 第753章 医药集团的发展现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53章 医药集团的发展现状

在新成立不久的医疗器械集团里,贾廷跃带着李青山等人一边参观车间,一边做着介绍。

“双河医疗器械集团公司是医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去年我手上的股份全部卖给总公司了,所以这个公司不再是我个人的了。”

这个医疗器械公司原本是贾廷跃的个人资产。

当初他从国外引进来的几条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的很多空白领域,之后又因为疫情的原因新建了医药辅材的生产车间。

整个医疗器械集团现在不仅能生产高端的体外循环呼吸机、ct机、cR机等等,还要生产低端的口罩、医用手套、隔离服和氧气面罩等等。

“去年一年是我们医疗器械集团突飞猛进的一年,总产值达到50多亿,已经实现了扭亏为盈。”

贾廷跃继续做着介绍。

李青山满意的点头:

“不错,成立不到三年就能实现这么大的产值,还能扭亏为盈,你们的路子走对了啊。”

贾廷跃补充道:

“书记,这还不止,我们现在正在与哈工大和霸都工业大学合作,准备开发人工关节和内固定装置的医疗器械,技术攻关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了。

这里面涵盖的商业机会也很大,不过这种东西需要的时间周期都很长,算是咱们的技术储备吧。”

这点李青山还是知道的。

人工关节涉及到的金属材料和人体工程力学都是很高精尖的项目,需要时间慢慢积累。

而且医疗器械想要获得国家批文并不容易,需要长达十来年的实验数据。

只能一点一点按照国家的实验要求进行,偷不了懒。

“这是必须的过程,医疗器械本来就是高精尖的东西,再加上人工关节里无论是髋关节、膝关节还是肘关节等等,都是非常复杂的产品。

你们不要着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世界一流的产品!”

贾廷跃没想到李青山还知道这些,不由得钦佩道:

“书记,您可真是厉害,连这个也懂啊?

我要不是这两年对这边的发展倾注了很多心血,这些我完全不知道的。”

李青山笑道:

“这有什么不好懂的?人工关节和内固定装置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却是医疗器械之中使用场景最多的之一。

任何一家三甲以上医院的骨科,使用最多的肯定是内固定材料。

钢板、钢钉、螺丝等等不仅用量大,还动辄就是大几千、大几万的,所谓的医疗费用贵,这些医疗器械占了很大一部分。”

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

“人工关节之中,髋关节置换手术现在也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名词了,一般的县级医院都能做。

老年人只要稍微一摔跤,很容易摔断骨头,就需要这样的手术,用量很大。

但是现在基本上都被国外的医疗器械公司垄断了相关产品,价格极其高昂。”

众人都深有感触的点点头。

姚新民说道:

“医疗费用昂贵也是咱们国家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很多家庭都是因为治病才导致贫困的,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

咱们临湖市和双河镇还好一些,早就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了,但其它地方的老百姓就不行了,根本看不起病。”

李青山苦笑道:

“什么问题都需要一点一点的解决,咱们只能先顾着自己了。

但医疗器械公司的产品一旦研制成功,将来的成本肯定能降下来不少。”

看完了医疗器械公司,贾廷跃又带着众人把其他几个公司走访了一遍。

现在医药集团不仅已经主体上市,下面的医药流通集团、医疗物流集团也都已经上市,还有几家分公司在筹备上市阶段。

总的来说,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来,前景也非常好。

李青山在肯定了他们工作的同时,也要求贾廷跃和所有高官们不要停止脚步,也不要在乎短期利润。

要进一步扩大医药版图,争取在接下来的三五年之内,成为全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要做好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充分准备,不仅要做国内的第一,还要成为世界性的医药公司。

…………

接下来的两天之内,李青山又密集的走访了双河重工集团、双河烟草集团、双河渔业集团、双河旅游集团等等。

这些都是现有的双河镇的支柱性产业集团,占据了整个双河镇80%以上的经济规模。

双河镇的平稳离不开这些企业的良性发展。

总的来说,这些企业虽然各自都有各自的问题,但总的发展方向都是没有问题的。

李青山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果之余,还鼓励他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加大与国内国际市场的接轨力度,大胆的走出去。

不仅要与全省、全国人民做生意,还要与全世界所有国家做生意。

咱们国家的制造业已经慢慢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足以在全世界与西方世界的产品展开竞争了。

这一次,李青山比以前回来的时候参观考察的更为细致。

他离开双河镇已经三年多了,很多企业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发展期进入成熟期。

这个时候,是最容易产生懈怠,产生躺在功劳簿上混日子的情况。

但是,李青山还不想停下来。

所以,他必须要再给这些人上一上发条,在后面抽鞭子。

离李青山的理想状况差的还很远,现在远远不是躺平的时候,必须做好二次创业的准备。

好在大家都是苦日子过惯了的人,好日子也还没过几天,倒也没啥好懈怠的。

在李青山为接下来的几年定好基调之后,众人的干劲又被他提起来了。

李青山之所以这么着急的把这些“老企业”都实地走访一遍,也是迫不得已。

他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接下来他要重点发展的那些地方,绝对要牵扯到他大部分的精力。

他还有霸都市需要管理照顾,这些老企业肯定没有多余的精力一直看着了。

对于李青山来说,那些才是最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