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时期 ,狄青的脸色一变,他想到了天幕之前说过的事情,自己最后是被污蔑然后被发到外地当官了。
韩琦的脸色也很难看,今时不同往日,待会儿自己怕是要狠狠的挨一顿批了。
毕竟,宋仁宗在历史上也是十分有名的明君,虽然他这个“仁”在当代社会受到了许多的质疑。
但宋仁宗看过这么多次的天幕视频之后,也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
天幕中说到的工业革命他也很感兴趣,也很想发展。
天幕中出现过的唐,明,元,清和那新华夏的版图,他也想要。
荒芜的东北,西北,在农业社会没用,但是在工业时代,那就叫做没有一寸废土!
...
【狄青 ,作为一个武人,在宋朝,担任枢密使,自然是极其的遭到文人的厌恶。
在狄青升任枢密副使时,御史中丞王举正就说:“恐四方轻朝廷。”
我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怕四方诸国轻视宋朝?
这不是搞笑吗?
让宋朝那些文官去领军,
一战不及一战!
师惟不出,出则丧师;寇惟不来,来必得志。
一直怂,一直送,四方就能敬重大宋?】
...
汉朝,
“一直怂,一直送,真大宋,不知道那赵匡胤会不会被气死,朕看他也挺勇猛的,怎的他的宋朝竟然如此。”
汉武帝看了看尴尬站立在下方的辛弃疾。
...
确实,如 汉武帝猜测的一样,赵匡胤差点被气到晕厥了。
虽然天幕已经揭示过多个大宋的怂事了。
但那一句一直送,实在是杀伤力有点大!
“艹...我,朕...踏马的...”
...
【在狄青即将南下平定叛乱的时候,朝廷还担心狄青,想要给他派个宦官当副手,说是辅助他,但意思大家都明白,就是监视。
好在宋英宗时期的工部尚书,当前的谏官李兑还是个明白人,极力谏言,说:
“唐朝的失败,就是让宦官去监军,横竖掣肘将领,现在要学他们吗?”
演义里的大奸臣,真实的忠臣庞籍也站出来说:
“此前战事总是失利,就是因为大将的权力太低,偏将,裨将个个任意行动,想打就打,想跑就跑,不把主帅当回事。现在又要派人掣肘狄青,到时候那些将领肯定会无视狄青。现在军情紧急,不能这么干。”
所以,后来狄青到岭南才一口气连斩擅自行动的三十多个将领,震慑住了那些人。
但是,等到狄青得胜回朝的时候,庞籍却反对升狄青为枢密使。
他说:“我并不只是为了国家稳定,也为了狄青,他要是担任了枢密使,到时候满朝大臣肯定群起而攻之。”
果然,狄青担任枢密使四年,各种脏水污水一直就往他身上来。
什么他家里的狗长角了,还发光。
还有什么他家里被淹了,他临时躲到相国寺,结果睡佛堂,这是不臣之心。
又比如说有人看到他穿黄色的衣服了。
这其中,最出名的两人,就是欧阳修和文彦博了。
欧阳修是谁?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初的文人领袖,历史上非常着名的文学家之一。
早期他也很欣赏狄青,还大加称赞过,但当狄青当了枢密使之后,他三次上奏请求宋仁宗罢免狄青。
有人说欧阳修这是在保全狄青,让他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我以为这说法怕是有点牵强。
比如1056年,京城水灾时期,欧阳修上书:
“我早先就反对狄青当枢密使,但没成功,现在三四年过去了,他虽然没有什么过失,但却掌握了国家军事机密。武将掌握这些,能对国家有利吗?
我之前就说过,狄青未必就是奇才,只是在本朝稍微可以而已。
他虽然心不坏,但是将士们都很喜欢他啊。
我很担心狄青因为这事情身陷祸端,只有把他贬到外地,才能国家稳定,也让狄青安全。”
这些话之中,其他的不说,
但这一句,他虽然心不坏,但是将士们喜欢他,这是啥意思啊?
这不是把他比作赵匡胤吗?
这就跟在晋朝之后,有人要是给皇帝上奏说某人像司马懿,那这不是一般的弹劾啊,这是要把人往死里干啊!
就像在刘餗的《隋唐嘉话》里记载,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想要带李靖一起去,但李靖病了,推辞了。
结果第二天,李世民就对他说:“你好好养病,昔日的司马懿那么老都还很健康。”
吓得李靖连滚带爬就要跟着出征。
当然,唐朝正史记载并非这样,这里提这个说法的意思,也就说明,欧阳修扣的这个帽子实在是有点大。
或许,有的人想为欧阳修辩解,说这话可能别人早就说过了,与其这样,还不如用这话来促使宋仁宗下定决心将狄青贬出去。
但欧阳修还说:“水者阳也,兵亦阴也,武将亦阴也。”
这意思就是发洪水的原因是狄青这个武将掌权导致的呗。
所以这真的是在为了保全狄青吗?
反观先前说到的演义大奸臣庞籍,他就是明明白白说狄青当枢密使肯定有很多人要弄他。
这不高下立判了嘛。
另外还有个文彦博,也是不断弹劾狄青。
宋仁宗还想给狄青辩解一下 ,他说:“狄青是忠臣。”
文彦博说:“太祖也是周世宗的忠臣。”
宋仁宗没话说了,只好同意了贬狄青去知陈州。
狄青很不服气,他问文彦博:“我究竟犯了什么错?”
文彦博说:“你没犯错,只是朝廷担心你而已。”
狄青无话可说,默默的去陈州上任知州,但文彦博每两个月都派人去陈州“慰问关心”狄青。
半年后,1057年,二月,忧郁惊惧的狄青因为嘴角生疮,病死,享年49岁。】
...
看到这里的赵匡胤,本就怒气冲天的他,顿时彻底的破口大骂了起来。
只是发泄过后,他却又很无力。
自己就干了这么一回,后劲这么大的嘛。
...
秦始皇道:“这宋朝真是,矫枉过正,矫枉过正啊!”
...
唐朝,李世民有点懵逼,自己用司马懿吓李靖?自己会这么干?
...
后周,柴荣俯视着赵匡胤,从天幕刚开始没多久,他就让人把赵匡胤给从牢里带了过来。
说宋朝的事情,他喜欢看赵匡胤在场,同时也是为了震慑那些跟着赵匡胤的武将,毕竟他也不能一刀把所有人全都杀了。
“好啊,我大周的忠臣,宋太祖!”
赵匡胤跪着!但是没有回答柴荣的话。
这柴荣现在是既不杀他,也不放他,而赵匡胤自己倒是想要让柴荣一刀把自己了了。
未来的自己,搞出来的大宋,确实有点丢脸啊。
...
仁宗朝,狄青很是无力。
赵祯急忙劝道:“狄爱卿,你切莫灰心啊,你看即便是没有天幕曝光,朕其实也是信任你的,只是这些可恶的文人,整天在朕的耳边嘀咕,朕才被蒙蔽了。”
欧阳修,文彦博,韩琦,乃至于很多人都纷纷跪下。
“臣等有罪,请陛下责罚。”
宋仁宗冷哼一声,抬头看天幕,没多说,那些文臣也只能跪着了。
...
【纵观狄青的一生,他的战绩和华夏历史上的名将比起来,似乎有所不如。这并不是狄青的能力不行,而是没有多少发挥的空间。
看狄青的作战风格,他善于使用计谋,而且行事十分稳重,从不贪功冒进,总是稳扎稳打,但偏偏他在短兵相接之时,又能够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绝对堪称世之良将!
只可惜,大宋自赵匡胤陈桥兵变以来,便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以至于重文轻武的国策一步步的被加重,到宋仁宗时期,重文轻武的国策彻底成型,再难控制!
有一些人,为宋朝辩解说,宋朝一开始就没有燕云十六州,没有屏障,没有养马地,打不过也情有可原。
但更多人认为,以宋朝的国力,人口,科技水平,要是硬刚,耗也得耗死敌国。
最主要还是宋朝高层的皇帝和大臣太软,宁肯被外人按着头打,也不会让自己家里的人有任何可能威胁自己的机会。
当然,也有人说,汉武帝是很刚,可是刚得天下人口减半,差点崩溃,还好后面有霍光,有汉宣帝。
宋朝虽然怂,但是和辽国百年没大战,百姓生活安定了啊。
但说实话,我是不大认同这个说法的。
有些仗,早不打,晚也得打。
华夏从汉武帝开始,打出了大汉的威风,从此华夏人皆以汉人自称。
宋朝安稳了百年,却也把锐气彻底给安稳没了,以至于后面发生了更大的灾难。
而我们新华夏,在刚刚从废墟建立起来的时候,就被世界第一强国陈兵边境,虎视眈眈。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应该先发展经济,不能开战,打不过。
但那些从血火之中爬出来的先辈,却毅然选择出兵,晚打不如早打,死了自己这一代,给子孙后辈留下和平。
最终他们胜利了,他们以不怕牺牲的意志,巧妙绝伦的战略战术和纵横排阖的外交,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以一个破烂不堪的农业国,硬生生打赢了世界第一工业强国。
彻底结束了自清朝鸦片战争开始的百年被人按着头打的屈辱历史!
为新华夏的和平发展赢得了宝贵的几十年时间,从而才有了现在的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