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朝阳,“你大可不必为了不上个电视来诋毁自己。”
韩清韵,“……完了,我怎么说个实话都没人信了呢?
我说的可都是真的,别看我写的书都挺正面的,但是我这个人呢,为人自私,小气,记仇,格局小。
总之,我就是个极品。
我也不想装模作样的隐藏自己的本性,那太累了。
而且我写书,虽然写的都是正面的,但我这个写书的不一定有高尚的情操。
我拿起笔写第一本小说的时候,为的就是挣稿费,你说我俗不俗?
眼睛里全是钱,简直是俗不可耐。
直到现在,我也是为了赚钱才接着写的。
上电视之后就会有偶像包袱,然后在所有人的眼里我就是个好人。
但凡有一天我出了一点错,人设崩塌之后,恐怕我这个人就要万劫不复了。
我不想做什么名人,我就是个普通人。就想安安生生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再说,我们家莫从之的职业特殊,我不想因为我让所有人都注意到他。
这个电视我可上可不上,但万一因为接受了一次采访却毁了他的事业,我后悔都来不及。
别怀疑,我说的都是肺腑之言,绝对不是谦虚。”
何朝阳嘴角一直在抽,“得,你不想上就不上吧!
我还头一次见有人明目张胆的说自己不是好人。”
不过韩清韵说的也对,莫从之是军人,他这个职业最好是不要曝光,越少人认识他越好。
既然人家反应这么强烈的不愿意出这个风头,那就算了,这种事勉强不来。
韩清韵终于松口气,“那个,我能不能跟你商量一下,签书会的时候能不能别拍我正脸,也别录像。
我可以给一个侧脸,如果正脸再来个特写,那跟上电视有啥区别?
但是不拍照是不可能的,既然要造势,肯定是要上报纸。
上报纸我还能接受,但上电视就免了。”
何朝阳,“……行,那我只邀请记者,电视台就不邀请了。”
韩清韵,“我知道张总编会失望,但我真的不想毁了我的生活。”
妈呀!谁知道发表了几本书,竟然还有当名人的风险?
韩清韵倒是想起一个事,“何朝阳同志,我现在已经是帝京户口了,我能把我那个印刷厂的工作让我妈接班吗?”
何朝阳,“……阿姨要帝京户口干什么?
啊抱歉,我多嘴了。
当然能了,只要你愿意,可以让你加任何一个人接班。
你现在可是印刷厂的正式工。”
何朝阳刚才多嘴问了一句,觉得有些不妥,这是人家的私事,他一个外人不便打听。
韩清韵这么做肯定是有她自己的道理。
母女两个以后都是帝京户口,难道韩清韵以后想在帝京发展?
韩清韵,“我们家要的也不是这份工作,要的是帝京的户口。
等我妈接了我班之后,说不定又让我爸接我妈的班呢。”
何朝阳,“……”
敢情这工作被你玩出新花样了是吧?不过还真的可以这样操作。
韩清韵这是未雨绸缪,等恢复高考以后她想考入帝京,她想让父母有个京市户口,将来退休工资也高。
赵桂云有一手做酱菜的好手艺。等改革开放以后,就让赵桂云同志开个酱菜场。
——————————
三天后,书友见面会召开了。
是教育部组织的,在工人文化宫举行。
就像何朝阳说的,韩清韵已经大小是个名人了。
签书现场异常的火爆,韩清韵自己都吓一跳。
真的,眼前黑压压的一片激动的人都是她的粉丝,一点都不比后世的粉丝差。
她没想到自己还会有这么一天。
她先讲的话,然后给书友们签字。
书友们拿着她的书排队,她一个个签过去,场面很是壮观。
和朝阳说话算话,严格把关。
跟书友们合影也是侧影,然后报纸上的照片上是韩清韵低着头给读者签字的画面。
别说正脸了,连侧脸都没有,这让韩清韵非常满意。
搞了三天的签书会,不但书的销量涨了,连报纸的销量都涨。
潇家,潇老爷子书房。
潇达手里捏着报纸,他看的正是韩清韵签书的画面。
他的好孙女周围围着很多人, 手里都举着书,脸上的表情都是激动。
这张报纸,他已经看了不下5遍,报纸上的照片差点儿被他看出窟窿。
终究叹口气把报纸扔在桌子上。
他站起来,背着手在书房里踱步,不时的停下来看向桌子上的那张报纸。
这样的人,怎么就投生在老二的肚子里?要是老大的女儿该多好?
他现在跟苏锦程算是亲家,但又不是亲家,属于有力却用不上的局面。
大孙子追唐家的女儿没有进展,都落魄至此了竟然还看不上他潇家子孙?
映月说明年会恢复高考,家里的孩子都应该试试。
要是家里出几个大学生,他也不至于遗憾,也能挽回白若云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说跟老二一家子闹翻,但他还是希望他带着一家子回来的。
不得不说,他这个儿子真是子孙兴旺,儿子就生了四个,孙子也不少,唯一的女儿还出息的惊人。
是的,别看潇达看似跟韩家彻底决裂,但他自从知道韩家会崛起后,就从来没有放弃让韩云深这一脉认祖归宗过。
只是他现在没办法,也无从下手。
以前都没法子,现在有苏锦程他就更不敢了。
虽然都知道苏锦程跟他的儿子关系不好,但人家也是父子,而且是唯一的儿子。
潇达可没有天真到招惹了韩家后,还会认为苏锦程会冷眼旁观。
叹了口气,“哎!我,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