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 > 第482章 将高育良的罪行揭露出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82章 将高育良的罪行揭露出来

赵承平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那如同狂风中的树叶般颤抖的情绪镇定下来。他开始详细描述银行账户的情况,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包括转账的大致时间,虽然只能确定一个模糊的范围,但他还是准确地说了出来;还有那些通过各种渠道拼凑出来的大致金额,以及目前所能了解到的转账去向等模糊线索,尽管这些线索如同迷雾中的影子,难以捉摸,但他依然认真地讲述着。“亮平,这肯定是高育良的阴谋,他想把所有的证据都抹掉,我们得赶紧想办法。” 赵承平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他的眼神中满是焦虑,恨不得立刻穿过电话,飞到侯亮平身边,和他一起商讨对策,将高育良的罪行揭露出来。

侯亮平一边记录,一边思考着应对之策,大脑在飞速运转。“老赵,你先别着急,我马上联系相关部门,看看能不能冻结张桂兰的账户,也许还能截住一些关键线索。你在银行那边再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有用的信息,哪怕是一点点蛛丝马迹都好。” 侯亮平的语气沉稳而坚定,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定心丸,试图通过自己的冷静来安抚赵承平那有些慌乱的情绪。

挂了电话后,赵承平在银行里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知道情况的工作人员。

他走向一个又一个柜台,眼神中透露出急切的渴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的目光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脸上扫过,试图从他们的表情中找到一丝线索。然而,银行工作人员们大多只是摇摇头,表示无可奉告,有的甚至连正眼都不瞧他一下。偶尔有几个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这让赵承平感到有些沮丧,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他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在银行里寻找着线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侯亮平迅速行动起来。他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熟练地拨通了相关部门的号码。

“喂,您好,我是侯亮平,现在有一起重要的腐败案件正在调查中,涉及一个叫张桂兰的人。她的银行账户里的资金刚刚被全部转走,我们怀疑这与案件的关键证据销毁有关。希望你们能立刻协助我们冻结她的账户,阻止资金进一步外流。” 侯亮平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个字都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仿佛是在向黑暗势力发出挑战。

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表示需要一些时间来核实情况并启动冻结程序。

侯亮平心急如焚,他恨不得立刻让对方马上行动,但他知道此刻必须保持耐心。“好的,请你们尽快,这关系到整个案件的走向。

如果有任何需要我提供的信息,随时联系我。” 侯亮平一边说着,一边在纸上不停地写写画画,记录着与对方沟通的要点,生怕遗漏任何一个重要信息。

在等待的过程中,侯亮平不停地在办公室里踱步,脚步急促而凌乱。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时不时地看向墙上的时钟,秒针每跳动一下,都像是在他的心上扎了一针。

他深知,如果不能及时冻结账户,高育良很可能会将所有的证据都销毁殆尽,那么之前他们付出的无数个日夜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那些为了收集证据而奔波劳累的日子,那些在黑暗中寻找线索的艰辛,都将化为泡影。

终于,电话铃声响起,那声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响亮。侯亮平几乎是扑过去抓起听筒,动作急切而慌乱。

电话那头传来无奈的声音:“侯亮平同志,账户已经冻结了,但是…… 大部分资金已经在我们采取行动前转移到海外了,目前账户里只剩下少量余额。” 侯亮平听到这个消息,身体微微一震,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眼神中闪过一丝失落,他的肩膀微微下垂,脸上露出一丝沮丧的神情。但很快,他的眼神又恢复了坚定,那股不服输的精神再次燃烧起来。“我明白了,还是谢谢你们,剩下的这些资金和转账记录对我们也很重要,请尽快整理相关资料发给我。”

侯亮平放下电话后,心情沉重地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赵承平。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

随后,赵承平的声音传来:“亮平,这肯定是高育良的手段,他想彻底切断我们的线索。

但张桂兰失踪了,这可不是个好兆头,我们得尽快找到她。” 侯亮平能听出赵承平话语中的不甘和焦急,那声音仿佛带着一种深深的无奈。他说道:“老赵,你说得对,我这就安排人去调查张桂兰的行踪,你那边也留意一下有没有新的线索。”

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侯亮平安排的调查人员四处走访,询问张桂兰的邻居、同事、亲朋好友,甚至翻遍了她可能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但都一无所获。

张桂兰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留下任何踪迹,没有一个人知道她的去向。

侯亮平感觉自己仿佛被困在了一个黑暗的迷宫里,四处都是死胡同,找不到一丝出路。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和挫败感,原本明亮的眼睛此刻布满了血丝,黑眼圈也格外明显,这些都是他这段时间日夜操劳的见证。

此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进来。” 侯亮平有气无力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沮丧。

同事小李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沓新收集的资料,原本满怀期待的脸上,在看到侯亮平那憔悴疲惫的神情后,瞬间变得担忧起来。“侯哥,这是新整理的资料,不过……” 小李的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失落,“还是没找到张桂兰的下落。” 说完,他轻轻将资料放在桌上,动作很轻,生怕打扰到此刻心情沉重的侯亮平。

侯亮平缓缓伸出手,随手翻了翻那沓资料,眼中原本闪烁的一丝希望之光也逐渐黯淡下去,最终彻底熄灭。

“唉,没有张桂兰,咱们的调查根本没法推进。” 他深深地叹了口气,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绝望。说完,他用手揉了揉太阳穴,试图缓解一下愈发强烈的头痛。那疼痛就像一把尖锐的针,一下一下地刺着他的脑袋,让他心烦意乱。

与此同时,赵承平还在银行附近徘徊。寒风呼啸着吹过,像刀子一样刮在他的脸上,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焦虑。

他站在银行门口不远处的角落里,看着进进出出的人群,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表情,或匆忙,或悠闲,可他却无心关注这些。他的脑海里全是张桂兰失踪和资金转移的事情,心中满是不甘。“难道高育良真的要逍遥法外了?不行,绝对不行!” 他紧紧地握紧拳头,手背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证据,将高育良绳之以法。

过了一会儿,赵承平的手机响了,是侯亮平打来的。“老赵,我刚和小李碰了头,还是没找到张桂兰的线索。

现在这情况,没有她这个关键证人,光靠目前的证据,很难对高育良采取进一步措施。” 侯亮平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充满了无奈和疲惫,那声音仿佛带着千斤重的压力,让赵承平的心情也愈发沉重。

赵承平沉默了片刻,说道:“亮平,别灰心,我们再想想办法。” 虽然他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清楚,目前的情况非常棘手。

挂了电话后,赵承平独自一人走在回临时住所的路上。夜幕已经降临,街道两旁的路灯依次亮起,昏黄的灯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寒风吹过,他不禁裹紧了身上那件有些破旧的大衣,试图抵御寒冷,可内心的寒意却怎么也驱散不了。张桂兰的失踪和账户资金的转移,让案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每走一步,他都能感觉到脚下的路无比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踩在自己的心上。

回到住所,他没有开灯,屋内一片漆黑。他径直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灯,思绪万千。

城市的夜晚依旧繁华,可他却无心欣赏这美丽的夜景。“难道真的要让高育良得逞吗?不,绝对不行!”

他再次握紧拳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虽然张桂兰这条重要线索暂时中断了,但他知道,自己绝不能放弃,一定要从其他地方找到突破口。

他在窗前站了很久,脑海里不断地思考着各种可能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赵承平决定从另一个角度入手。

既然张桂兰这条线断了,那就重新查高冲明。高冲明作为高育良的爪牙,之前就发现他与山水集团存在复杂的资金往来,

他眉头紧锁,额头的皱纹如同沟壑一般,刻满了焦虑与执着。

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审讯记录,纸张在他指尖摩挲,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每一声都像是在为他的调查倒计时。

每一行记录、每一个符号,他都不放过,大脑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飞速地分析着这些看似平常的信息,试图从中找出被忽略的关键。

“高冲明,你这家伙,肯定藏着不少秘密,我就不信找不到你的破绽。” 赵承平低声嘟囔着,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又充满了坚定与执着,仿佛在向高冲明隔空宣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股狠劲,那是对真相的渴望和对腐败分子的痛恨。

随着翻页的动作,他的手指突然停住,像是被什么无形的力量定住了一般。

他的目光定格在一行文字上,原本黯淡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整个人也瞬间精神一振。“找到了!” 他忍不住叫出声来,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在寂静的房间里回荡,仿佛唤醒了房间里沉睡的空气。原来,他发现了一个之前从未注意到的细节:高冲明在被抓前,曾经频繁联系过一个叫王建的人。这个发现,就像黑暗中出现的一丝曙光,让赵承平看到了案件突破的希望。

他顾不上疲惫,立刻熟练地操作着电脑,通过各种渠道查询王建的信息。老旧的电脑屏幕散发着幽冷的光,映照出他那紧张又兴奋的脸庞。

随着网页一个个被打开,王建的资料逐渐呈现在他眼前:王建,一个看似普通的小老板,名下拥有一家外贸公司。从公司注册信息来看,这家公司的经营范围涵盖了各类进出口业务,从服装到电子产品,应有尽有,看起来颇具规模和潜力。然而,实际运营情况却与注册内容大相径庭。

赵承平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疑惑与警惕。“平时很低调?这可有点意思了。”

他喃喃自语道,手指不停地在鼠标上点击,翻看着每一条相关信息。从各种商业论坛到社交媒体,他像一个执着的猎人,仔细搜寻着王建的任何踪迹,可结果却让他更加疑惑。在这些平台上,几乎找不到王建的任何信息,没有他的商业动态,没有社交活动记录,他就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神秘人,刻意避开公众的视线,仿佛根本不存在于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接着,赵承平将注意力转移到王建公司的财务状况上。当看到公司账户流水时,他的眼神瞬间锐利起来,仿佛变成了两把利刃。

“果然有问题!” 他不禁提高了音量,声音里充满了惊讶和兴奋,但同时又带着一丝紧张。这家公司明明没什么实际业务,办公场地狭小简陋,从卫星地图上看,那只是一个位于老旧写字楼里的小角落,员工人数寥寥无几,平时的业务往来也少得可怜。可账户上却经常有大额资金流动,一笔笔大额款项进出频繁,数额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而且,这些资金的来源和去向都显得十分神秘,没有明确的业务往来记录与之对应,就像凭空出现又凭空消失的幻影。

“这家伙肯定有问题,不能就这么轻易放过。” 赵承平咬着牙,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拳头,暗暗发誓一定要把王建的底给摸清楚。

他深知,王建的异常行为背后,极有可能隐藏着与高育良腐败案相关的重大秘密。如果能揭开这个秘密,或许就能找到扳倒高育良的关键证据,让这个在官场横行霸道的腐败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赵承平连口气都没喘,就开始制定跟踪王建的计划。他坐在堆满文件的桌前,摊开一张白纸,拿起笔,开始在纸上写写画画。

“王建平时那么低调,肯定会很警惕,跟踪的时候千万不能被发现。” 他自言自语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谨慎。他详细地规划着跟踪路线、时间节点,甚至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应对措施。每一笔都写得很用力,仿佛要把这些计划深深地刻在纸上,也刻在自己的心里。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透,城市还笼罩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中,整个世界仿佛还在沉睡。赵承平就已经来到了王建居住的小区外。

小区外的街道冷冷清清,只有偶尔驶过的车辆打破这份寂静。他躲在一辆老旧的汽车后面,车身的冰冷透过衣服传递到他的皮肤上,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眼睛紧紧盯着小区门口,不敢有丝毫懈怠,就像一只潜伏在黑暗中的猎豹,等待着猎物的出现。清晨的寒风刺骨,像刀子一样刮在他的脸颊上,吹得他脸颊生疼,他裹紧身上那件有些破旧的大衣,试图抵御寒冷,但内心的紧张和期待让他暂时忽略了寒冷的侵袭。此刻,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王建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溜走。

终于,王建出现了。他穿着一件黑色的风衣,那风衣的衣角在风中轻轻飘动,戴着一顶帽子,帽檐压得很低,几乎遮住了他的眼睛,低着头匆匆走出小区。赵承平的心猛地一紧,心脏开始加速跳动,就像敲响的战鼓。他立刻打起十二分精神,悄悄地跟了上去。王建走得很快,脚步匆匆,一路上都没有停下,仿佛在赶着去做什么重要的事情。赵承平小心翼翼地保持着距离,时而躲在街边的电线杆后,利用电线杆的阴影隐藏自己的身影;时而混入早起的人群中,像一滴水融入大海,试图不引起王建的注意。他的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王建的身影,那专注的眼神,仿佛王建身上有着解开所有谜团的钥匙,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跟丢了。

就这样,赵承平跟踪了王建好几天。这几天里,他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每天都在王建的身边周旋。

王建去公司,他就在公司附近守着,找一个既能观察到公司门口动静,又不容易被发现的角落,一守就是一整天;王建去见客户,他就远远地跟着,像一个无声的影子,在人群中穿梭,观察王建的一举一动,试图从他的言行中找到线索。长时间的跟踪让他身心俱疲,但他心中的信念却支撑着他坚持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跟踪的第四天,赵承平终于发现了异常。那天,王建来到了一家高档酒店。酒店的大门气派非凡,门口的豪车来来往往,穿着制服的门童忙碌地迎接客人。赵承平远远地看着王建走进酒店,心里疑惑不已:“他来这儿干什么?” 他不敢贸然跟进去,深知王建的警惕性很高,一旦被发现,之前的努力就会付诸东流。于是,他就在酒店外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守着,那是一个堆满杂物的角落,周围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味,但他顾不上这些,眼睛紧紧盯着酒店的大门。

没过多久,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男人走进了酒店。那男人步伐沉稳,身上的西装剪裁得体,一看就是个有身份的人。

赵承平定睛一看,竟然是高育良的秘书!他的心跳陡然加快,心脏仿佛要跳出嗓子眼,一种强烈的预感涌上心头:

“王建和高育良的秘书有接触,这绝对不是巧合!”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各种可能性在脑海中闪过。

发现王建与高育良秘书接触后,赵承平的神经绷得更紧了。他蹲在酒店对面的巷口,冷风卷着落叶擦过脚踝,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得他脸色愈发苍白。手指颤抖着放大地图软件,当 “王建外贸公司” 的注册地址赫然跳出时,他的瞳孔猛地收缩 —— 那地址竟与张桂兰家同在城南老旧的朝阳小区 17 栋。

“怎么会这么巧?” 赵承平的喉结上下滚动,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他想起第一次跟踪张桂兰时,那栋斑驳的居民楼墙皮剥落,楼道里堆满废弃纸箱,电梯常年发出吱呀的怪响。此刻这些细节突然在脑海中鲜活起来,像被串联的珍珠,折射出诡异的光泽。

他立即起身,小跑着穿过三条街拦了辆出租车。路上不断摩挲着口袋里的相机,里面还存着王建与秘书会面的照片。车窗外的霓虹飞速倒退,赵承平却觉得每一秒都无比漫长。“师傅,能再快点吗?” 他第三次催促,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急切。

站在 17 栋楼下仰首望去,七楼的窗户黑洞洞的,正是张桂兰的家;三楼亮着一盏昏黄的灯,玻璃上隐约映出 “王建贸易公司” 的褪色字样。赵承平绕着楼转了两圈,发现后巷有个堆满建筑垃圾的角落,正好能同时观察两个楼层。他猫着腰钻进去,蹲在潮湿的砖块上,裤腿很快被露水浸透。

“叮 ——” 手机震动,是同事发来的补充资料。王建公司的水电缴费记录显示,近三年平均每月用电量仅 23 度;物业登记的员工名单里,除了王建本人,其余五个名字全是查无此人的虚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