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余晖染红了城市的天际线,繁星点点开始镶嵌在天空中。简约而气派的豪宅区内,简雍朝着灯火璀璨的宰相府走去。
“是宪和顾问吗?”门口守卫询问,略带疑惑。
他不是刚下班回家了吗?怎么会这会儿又回来?
“有些文书未完成,打算熬夜做完。”简雍简洁地回答。
守卫心中敬佩油然而生:“先生真是朝廷官员们的典范!”
宰相府中,简雍专心致志地加班至月明星稀,夜已深沉。
连续几日,如此重复。
直到第五个夜晚,狩猎归来的董卓发现偏厅的灯仍然亮着,闪烁在漆黑一片的府邸内,异常醒目。
那里通常是处理公务的所在。
询问守卫,董卓得知是简雍在加班。
“这大半夜的,还有人在偏厅忙碌?”他不解地问道。
守卫向董卓汇报道:“宰相,正是宪和顾问,这些天来他几乎夜夜工作到半夜。”
董卓点头认可,缓步步入偏厅。
“宪和,怎会如此拼?”董卓走进厅内,简雍见状,急忙向他行礼。
“卑职简雍见过宰相大人!”
“免礼吧。”董卓随手找个位子坐下,“这几天忙什么呢?我听说,你连续工作直到深夜。”
落座后,董卓倒了杯茶,边品茗边问。
简雍回复:“侦查员报告,说是关东冀州的局势动荡不宁。”
一提到关东、冀州,董卓便本能地问道:“哦,是刘备又和袁绍开战了?”
对于他们俩的竞争,董卓暗自称快。
他听取了简雍的建议,任命刘备为中山太守。事情进展果然如同预计,袁绍和刘备确实在渤海郡为争夺黄巾军势力而大打出手。
董卓为此颇感满意,只要有冲突,就能消耗他们的力量,无论哪方亏损。
“是因为幽州的公孙瓒加入了。”简雍将最新的情报通报给了董卓,“如今公孙瓒联合袁绍图谋冀州。”
董卓闻讯哈哈大笑:“联盟嘛,很好!”
冀州原本混乱不堪,再加上公孙瓒,恐怕烽烟四起!
“宰相,卑职有个建议,请您允许我不知轻重地说一说。”简雍有些犹疑。
董卓摆手示意:“直说无妨,不必顾虑。”
简雍便道:“如今的冀州刺史是韩国馥,但在冀州势力最大者并非韩馥,而是刘备和袁绍。而今袁绍和公孙瓒携手谋冀州,韩馥岂能应对?”
一番分析后,董卓皱紧了眉头。
“宪和,用平实的话来讲!”董卓督促道,文人的措辞总叫人费解。
简雍转而说道:“假如袁绍和公孙瓒占据了冀州,而宰相对不插手的中山太守刘备加封为冀州刺史。那时候……袁绍、公孙瓒和刘备间的斗争必将再启,冀州的命运,就由宰相大人您主宰。”
董卓这一次完全明白了他的意思。
“袁绍和公孙瓒联手争冀州,之后冀州之主可能就是没有出兵的刘备。”
“这个策略……妙极了!实在是高明的策略!”董卓欣喜若狂,立即决意起草一道诏书。
那是关于任命中山太守刘备为冀州刺史的诏书。
“只要时机恰当,便派人送去冀州。”
博陵郡中,博陵太守的城市中心,听闻其子遭赵云杀害的消息后,立刻昏迷过去。他独子的陨落让他备受打击,原本是送入军队锻炼,却不想成了永别。
“我的孩子啊!”他醒来后泪流满面,痛哭道,“刘备,我一定要与你势不两立!杀了我心爱的孩子,我定要杀光你们全家!”
眼中燃烧着愤怒之火,博陵太守恨不得立即杀至中山,血洗刘备一族。
“大人。”此时,博陵骑兵督上前一步,“公孙瓒的大军已经进入了博陵境内。”
闻言,博陵太守咬紧牙关:“正巧他来了,我就集合兵力和他会师,一同去讨伐刘备。”
满心恨意,一心只想为子报仇的博陵太守只想立刻行动。
骑兵督欲言又止,片刻,公孙瓒与严纲进了宫殿。
博陵太守直接向公孙瓒阐明了心意,但公孙瓒的回答出乎他的意料。
“先前咱们三方已有约定,共同进发。”
“幽州兵作为南下的势力,给韩馥施压。”
“逼使韩馥让位,然后分割冀州。”
“你是袁氏门生,将来必追随袁绍去魏郡。”
“而这博陵郡,将会是我的领域。”
公孙瓒直视博陵太守,“本是一场假戏,不需兵戎相见。如今却让你要我进攻玄德?”
他摇头。
别说旧日的关系,博陵太守之子的性命根本不值得他和刘备翻脸成仇。
“你!” 博陵太守愤怒至极,胸口上下起伏。
“你要报仇去找刘备,我这边的任务只需大军压境!”
公孙瓒重申,斩钉截铁,“到了我的地盘……”博陵骑兵督还没说完,便被严纲打断:“你想挑起战争?”
大殿里双方紧张气氛瞬息凝重,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我来博陵只为与袁绍平分冀州,你别逼我就范,搞得大家不痛快!”公孙瓒若非念着他是袁氏旧属,早就不那么客气了。
“别说你一郡太守,在幽州时期,即使是幽州刺史刘虞,我也未惧怕过。”
公孙瓒起身,语气森然,“你最好不要轻举妄动,否则,幽州的铁蹄会踏平整个博陵!”
放完狠话,公孙瓒领着部下离开了城池,回到了幽州军营。
中军大帐内,严纲向公孙瓒诉说:“子龙不愿意回幽州军,并不顾忌杀了博陵太守之子,这事恐怕不好办啊。”
刚才,主公和博陵太守之间的矛盾已然升级,形势越发严峻。
“棘手?”公孙瓒冷冷一笑,“那就不用管了!”
“博陵郡终归是我的地盘,现在只是暂时由他代管而已。真当这里是他的家业了?”
公孙瓒早前就和袁绍秘密商议分割冀州之事,幽州军要求北六郡,包括赵国、常山、中山、博陵、河间,以及袁绍目前所在的渤海,均归属公孙瓒。
中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