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封建历史女权人 > 第109章 阎姬(四)夺宫之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9章 阎姬(四)夺宫之变

出行途中,汉安帝的突然病亡,让他的皇后阎姬,迎来了机会。为了稳定自己的地位,阎姬选择秘不发丧。仍然如往常一般,伴随着汉安帝的车驾,快速回到了京城。

并且,利用自己皇后的身份,快速的稳定住了朝政,拥立了新皇帝。利用年幼的皇帝,来达到自己太后临朝称制的目的。

很快,成为太后的阎姬,一顿部署之下。朝堂很快就恢复了稳定,她也如愿以偿,以太后的身份,掌握东汉王朝最高的权力。

作为掌权人的阎姬,上位之后,她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扶持娘家的外戚势力,以及剪除汉安帝时期那些朝堂上公认的奸臣。

而这两件事,在阎姬的运作之下,很快就落实到位了。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阎姬就利用自己老辣的政治手腕,重新调整了东汉的高层。汉安帝时期的政治格局,一举被她更改。

可惜的是,阎姬虽然政治手段老辣,却有着自己致命的政治缺点。就是眼光不够长远,一心都扑在扶持自己的外戚势力上。

在成功诛杀大将军耿宝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权力,毫不犹豫地任命自己的兄弟阎景为卫尉。这卫尉一职,掌管宫门警卫,责任重大,权力非凡。

同时,阎耀被任命为城门校尉,负责京城城门的守卫,把控着京城的重要通道。而阎晏则出任执金吾,执金吾所掌之事,关系到京城的治安与秩序。

就这样,阎氏外戚纷纷占据要职,权势熏天。他们在朝堂之上呼风唤雨,无所顾忌,威福自由。凭借着手中的权力,肆意妄为,全然不顾及国法朝纲和百姓的利益。

时间来到四月己酉,阎太后下令将汉安帝安葬于恭陵。汉安帝的葬礼庄严肃穆,规模宏大。在这之后,庙宇被命名为恭宗,以表达对这位帝王的尊崇和纪念。

到了六月乙巳,或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或许是为了安抚人心,阎太后宣布大赦天下。那些曾经犯下轻罪的囚犯们,因着这道赦令,重获自由,满心欢喜。

然而,这大赦天下的举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让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还未可知。当然,内部朝堂的暂时稳定。对于边疆地区,对外的作战是有着强大支撑力的。

公元125年七月,骄阳似火,酷热难耐。西域长史班勇,目光坚毅,心怀壮志,毅然调集敦煌、张掖、酒泉三地的六千精锐骑兵。

这六千骑兵,个个英姿飒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乃是保卫边疆的中坚力量。不仅如此,他还联合鄯善、疏勒、车师前部的兵力,共同组成了一支,气势磅礴的联军。

当联军兵临车师后部,与国王军就的军队,展开激烈交锋之时,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场上,金戈铁马,硝烟弥漫。

联军将士们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卓越的战术,奋勇杀敌,势如破竹。最终,大破敌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此役,共斩获首级和俘虏多达八千余人,其场面之壮观,令人震撼。

在众多的俘虏之中,联军成功生擒了车师后部的国王军就,以及匈奴使者。为了祭奠在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索班,班勇,下令将他们带到索班死去的地方斩首,以告慰索班的在天之灵。

随后,班勇更是果断地将车师国王与匈奴使者的首级,传送至京师洛阳。这一路,路途遥远,险阻重重,但护送首级的队伍,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坚定的决心。

当车师国王与匈奴使者的首级被献于阎姬时,整个宫廷为之震动。这不仅是一场军事上的重大胜利,更是对边疆稳定和国家尊严的有力扞卫。此时,刚刚掌权不到半年的阎姬,可谓是志得意满,风光无限。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公元 125 年的十月,寒意渐浓,刘懿在皇位上,刚刚度过了二百多个日夜,却不幸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此时,阎显兄弟和江京等人,皆围聚在刘懿的病榻之旁,气氛凝重而压抑。

江京心怀叵测,趁着周围无人,悄悄地将阎显,拉到一个僻静之处,神色紧张而神秘地对他说道:“北乡侯如今病势沉重,已是一病不起,这国家继承人的大事,应当火速确定。

想当初,未能立济阴王刘保为帝,若现今立他,日后他必定心生怨恨。您想想,这其中的隐患何其之大!我们又为何不趁早做好准备,从众多的王子当中征调合适之人,精心挑选出能够立为皇帝的那个人呢?”

阎显听闻,眉头紧皱,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赞同,认为江京所言甚是在理。

要知道,在这风云变幻的宫廷之中,权力的争夺,向来残酷无情。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荣辱,稍有不慎,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而刘保,本就对皇位的旁落,心怀不满,若强行立他,日后必定会对他们进行清算。所以,提前谋划,另选他人,无疑是当下最为稳妥的策略。

在十月二十七日这一天,秋意瑟瑟,寒意愈发浓重。刘懿终究没能抵御住病魔的侵袭,与世长辞。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惊雷,瞬间在宫廷内外炸开了锅。

江京在得知刘懿去世的噩耗后,匆忙前去禀告阎姬。他们二人一番密谋,决定征调济北王、河间王的王子,前来京城。然而,路途遥远,情况复杂,在他们还未抵达京城之时,局势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刘保的乳母宋娥,这位一直对刘保关怀备至的妇人,深知刘保的才能与抱负,不愿看到他与皇位失之交臂。

而中黄门孙程,同样怀着对正义和正统的坚持,与宋娥一拍即合,共同谋划了一场大胆的行动。他们凭借着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毅然决定拥立济阴王刘保为帝。

要知道,在古代的宫廷权力斗争中,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风险与挑战。宋娥和孙程的这一举措,无疑是在险象环生的局势中,勇敢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他们所面临的,不仅是来自阎姬和江京等人的反对和打压,更是对传统权力格局的巨大冲击。但他们坚信,刘保的登基,将会为国家和自己,带来新的希望和转机。

在十一月二日,这个透着丝丝寒意的日子里,天空阴沉沉的,仿佛也在预示着即将发生的重大变故。孙程与王康等十八人,怀着紧张而又坚定的心情,相聚在了西钟之下。他们神色肃穆,目光中透露出决绝与勇气。

此时,西钟下的氛围凝重而压抑。孙程站在众人之前,声音低沉却有力地说道:“诸位,我们今日在此盟誓,为的是正义,为的是国家的未来。前方道路或许充满艰难险阻,但我们绝不能退缩。”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决心。

到了四日夜晚,月色黯淡,寒风呼啸。孙程等人按照共同的约定,悄悄地向着阎太后所居住的崇德殿进发。一路上,他们小心翼翼,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心跳声仿佛都清晰可闻。

当他们终于来到崇德殿前的章台门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紧张与期待。这座庄严的宫殿在夜色中显得更加肃穆,而章台门就像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关卡,横在了他们面前。然而,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无论如何都要勇敢地迈出这关键的一步。

要明白,在古代宫廷的权力斗争中,这样的行动,无疑是极其危险的。稍有不慎,不仅自身性命难保,还可能会牵连众多无辜之人。但孙程等人已然将生死置之度外,只为了心中的信念和理想而拼搏。

在那至关重要的时刻,夜色深沉,章台门下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宦官江京、刘安及李闰、陈达等人,正坐在那里,或神色焦虑,或心怀叵测。

就在此时,孙程与王康等人,如同神兵天降,他们目光坚定,手持利刃,毫不犹豫地冲向江京、刘安和陈达。

刹那间,刀光剑影交错,喊杀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孙程和王康,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果敢,迅速地将江京、刘安和陈达斩杀于刀下,鲜血四溅,染红了章台门的地面。

然而,面对李闰,情况则有所不同。李闰因其颇高的威望,在宫内备受信服。孙程等人深知,若能得到李闰的支持,此次行动将会更加顺利。

于是,他们决定拜李闰为主。为了让李闰顺从,孙程等人,举起明晃晃的刀,威胁道:“今当立济阴王,无得摇动!”那刀刃在微弱的月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令人胆寒。李闰望着眼前这一群气势汹汹的人,深知大势已去,只得战战兢兢地应道:“诺。”

随后,孙程亲自扶起李闰,众人一同前往西钟下。一路上,气氛紧张而庄重,每个人的脚步都显得格外沉重。当他们抵达西钟下时,济阴王刘保,早已等候在此。

在孙程等人的簇拥下,刘保登上了皇位,成为了汉顺帝。这一刻,历史的车轮悄然转动,宫廷的权力格局,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要知道,在封建王朝的宫廷斗争中,每一次权力的更迭,都伴随着血雨腥风。孙程等人的行动,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更要承担巨大的风险。

但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和正义,毅然决然地投身其中,最终促成了刘保的即位,为国家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虽然,刘保在众人的拥戴之下,宣布继位。但是,作为大权在握的阎姬,并没有妥协接受这样的结果。

当阎太后惊闻江京被杀,李闰叛变以及汉顺帝刘保即位的这一系列惊天消息时,她顿感天旋地转,愤怒与恐惧瞬间交织心头。

随后,她匆忙下诏,召集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严令他们率领兵马驻扎在朔平门,以作防御之态。

阎显心急如焚地带领着越骑校尉冯诗等人,匆匆入宫。他神色慌张,语气急促地对众人说道:“济阴王刘保即位,这绝非是皇太后的本意,如今天子玺绶,依旧在太后手中。倘若你们能够忠心耿耿为太后效力,定能加官进爵,得以封侯。”

说罢,阎太后赶忙授予越骑校尉金印,目光急切地说道:“能擒获济阴王(汉顺帝刘保)者,封万户侯。能拿下李闰者,封五千户侯!”

冯诗等人闻此,表面上皆信誓旦旦地承诺,定会效忠阎太后,然而,却又巧言推辞说“当下统领的兵众,实在过少,难以完成如此艰巨之任务”。

阎太后的兄长阎显见状,心急如焚,赶忙与小黄门樊登,一同前往左掖门外,企图迎接更多的兵马前来助阵。

岂料,冯诗竟突然翻脸,毫不犹豫地格杀了小黄门樊登,而后率领自己的兵马,迅速返回兵营驻守,不再听从阎太后等人的调遣。

与此同时,阎太后的二哥卫尉阎景,在得知宫中变故后,匆忙从宫中回到外府,心急火燎地收聚兵力到盛德门,妄图与阎太后等人,共同反击汉顺帝。

这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争斗,史称“夺宫之变”。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权谋交错。每一个决策,每一次行动,都关乎着生死荣辱,也影响着王朝的未来走向。

而宫廷之外的百姓,或许对这宫中的风云变幻知之甚少,但他们的生活却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这场权力斗争的波及。

在这紧要关头,汉顺帝毅然决定,让孙程传召诸尚书,下达了逮捕阎太后的二哥卫尉阎景的指令。要知道,这一决策背后,蕴含着宫廷权力斗争的复杂局势和激烈冲突。

当时,尚书郭镇正卧病在床,本应是安心养病的他,听闻此令后,没有丝毫犹豫,瞬间燃起了忠诚与正义的火焰。

他不顾病体孱弱,立即率领直宿羽林军,出南止车门。那场景,仿佛是历史的巨幕拉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即将上演。

而卫尉阎景这边,带领着官兵,气势汹汹,大有不可阻挡之势。双方就在这紧张的氛围中相遇了。郭镇毫不犹豫地拔出白刃,高呼:“无干兵!”那声音,穿透云霄,饱含着坚定的决心和无畏的勇气。

郭镇随即下车,手持节杖,以皇帝的诏令,向阎景宣示。然而,阎景却嚣张地问道:“何人的诏书?”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屑与挑衅,完全无视皇权的威严。

紧接着,他竟然丧心病狂地,拿出刀斧砍向郭镇,企图凭借武力抗拒诏令。但幸运的是,这致命的一击没有砍中。

郭镇临危不惧,引剑反击。他的剑术凌厉,阎景躲避不及,被击落下马车。左右的士兵见状,迅速用戟叉住阎景的胸,将其牢牢控制住。最终,阎景被送往廷尉狱。在那冰冷黑暗的狱中,阎景当夜便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当然,随着阎景被解决。外戚集团阎氏一族,也基本来到了覆灭的地步。随后,在汉顺帝的部署之下,一场针对阎氏一族的清洗行动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