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封建历史女权人 > 第73章 胡太后(六)铲除权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3章 胡太后(六)铲除权臣

宣光政变发生后,胡太后被迅速幽禁起来。在这段时间里,胡太后一派,曾试图发动两次反抗,但都不幸地以失败收场。

第一次尝试时,他们精心策划并准备充分,但最终还是未能成功解救胡太后。第二次反抗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尽管他们付出了巨大努力,却依然无法改变局势,只能无奈地接受失败的结果。这一系列事件让胡太后一派,陷入了绝望和无助之中。

公元520到公元525 年,胡太后被幽禁的五年时间里,北魏的政治局势,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与黑暗。

权臣元乂与宦官刘腾,狼狈为奸,独揽朝政,致使朝纲崩坏,政治事务被极度懈怠对待。他们肆意妄为,任人唯亲,导致“政事怠惰,纲纪不举,州镇守宰,多非其人”的复杂政治局面。许多重要的职位,被他们安排给了那些毫无才能和品德的人。这些人只知谋取私利,对百姓的疾苦漠不关心,对地方的治理,更是一塌糊涂。

例如,在某些州郡,官员们横征暴敛,使得民不聊生。农民们辛勤劳作一年,却往往连温饱都无法保障,而官员们却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这种现象在当时的社会中,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元523-524 年,爆发了规模宏大且影响深远的六镇起义。六镇地区的民众,长期遭受着不公平的待遇和沉重的压迫,他们忍无可忍,终于奋起反抗。

起义军的力量,如汹涌的浪潮,猛烈冲击了北魏政权。他们的行动,不仅表达了对不公的愤怒,更揭示了北魏政权内部的腐朽和无能。

这次起义,是社会矛盾长期积累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众对黑暗统治的有力抗争。它标志着北魏政权的统治,根基开始动摇,为后来的政治变革,埋下了伏笔。六镇起义,反映了当时底层民众对公平、正义和美好生活的强烈渴望。这场起义所带来的冲击,让北魏政权,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公元 523 年二月,宦官刘腾,在历经了风云变幻的宫廷生涯后,终是与世长辞。 刘腾此人,生前在宫廷中,权势熏天,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他的离世,使得宫廷内部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刘腾死后,胡太后身边的防卫状况,确实有所松懈。原本刘腾在时,胡太后身边的防卫,可谓是森严壁垒,滴水不漏。然而此刻,防卫的人员配置,出现了空缺,巡查的频率,也大幅降低,这无疑给了一些潜在的威胁以可乘之机。

而元乂,这位在宫廷中同样举足轻重的人物,时常外出游玩,乐不思蜀,流连忘返。身边的谋士和忠臣,屡屡劝谏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他陈述过度游玩,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以及对自身地位和朝廷局势的潜在影响。然而,元乂却一意孤行,对这些苦口婆心的劝谏,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不予采纳。

胡太后得知了这种情况后,心中忧虑重重。她深知元乂的行为,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后果,对于宫廷的稳定和权力的平衡,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而自己重新回到权力中心的机会,也就在眼前了。

在公元 524 年,那个萧瑟之秋。胡太后当着孝明帝元诩以及满朝群臣,愤懑而又悲切地说道:“今竟如此隔绝我母子,不许我在儿间,自由往来,那还要我何用?不如放我出家,我定当永远诀别这尘世,于嵩山的闲居寺,专心修道。”言罢,胡太后便毫不犹豫地伸手,拿起身旁的剪刀,作势要削发为尼。

元诩和群臣见状,顿时大惊失色,他们纷纷跪地叩头,涕泗横流,苦苦哀求胡太后,收回成命。然而,胡太后此时的声色愈发凌厉,那坚定的意志,仿佛磐石一般不可动摇。

孝明帝元诩内心,焦虑万分。为了挽回局面,他选择留宿于嘉福殿数日,试图与胡太后共同谋划,如何废黜权臣元乂。

不过,在表面上,元诩却与元乂的来往愈发密切,甚至在元叉面前声泪俱下,将胡太后对自己和群臣所说的话,原原本本地告知了元乂。

元乂听闻之后,竟深信不疑。他认为元诩此举,是真心顺从,便劝说元诩,应当顺从胡太后的意愿。就这样,在元乂的“建议”之下,朝廷解除了两宫之间的禁令,胡太后终于得以再次踏入元诩所居的显阳殿。

要知道,在古代的宫廷之中,权力的争斗向来波谲云诡。胡太后与孝明帝元诩母子之间的关系,受到权臣元乂的干扰,陷入了极度紧张的境地。

这种母子分离、权力被分割的局面,在封建王朝的历史长河中并非罕见。从过往的诸多宫廷争斗案例来看,权力的欲望往往会让人迷失心智,亲情在权力面前也变得脆弱不堪。而此次胡太后以出家相逼,孝明帝元诩的暗中谋划,以及元叉的误判,都成为了这段复杂宫廷斗争中的关键节点。

元乂曾经推举自己的亲戚元法僧,出任徐州刺史一职。岂料元法僧竟胆大包天,悍然占领徐州造反。此事令朝野震惊,胡太后更是在诸多场合,屡屡提及,言辞之间满是愤懑与指责。元乂每每听闻,心中懊悔不迭。

担任丞相之职的高阳王元雍,其地位按理而言高于元乂。然而,元乂手握重权,气势汹汹,元雍对其,甚是畏惧忌惮。元雍虽心怀向胡太后与元诩,进言扳倒元乂之意,怎奈元乂权势滔天,把控严密,致使元雍始终寻觅不到合适的时机。

直至胡太后与元诩南游洛水之际,元雍瞅准时机,诚邀孝明帝元诩与胡太后,前往自己府邸做客。当夜幕降临,胡太后与元诩,踏入元雍的内室,为保机密,随从皆被阻拦在外。就在这静谧的氛围中,他们暗中精心筹谋,定下了铲除元乂的万全计策。

其后,元雍跟随元诩,一同朝见胡太后,元雍慷慨陈词:“我不担心天下的那些贼人,就担心元乂。为啥呢?元乂一直掌控着禁军,士兵都听他的;他父亲率领着百万大军,盯着京西;他弟弟是都督,统领着三齐的兵马。元乂要是没心思造反也就罢了,如果他有这个心思,咱们这朝廷拿什么去抵抗?元乂虽说不会造反,可谁知道他心里咋想的?不能不害怕呀!。”此等言论,可谓字字铿锵,句句惊心。

胡太后听后,微微颔首,深以为然。当场,三个人达成了一致,准备用四两拨千斤的办法,来剥夺元乂手上的兵权。从而,夺回权力。

很快,有一次当着百官的面,胡太后对元乂说道:“世人都说你元乂想要造反,你却口口声声说没有。要证明他们说的是错的,元郎你要是真的忠于朝廷,没有造反的心,那为啥不放弃统领军队,用其他官职来辅佐朝政呢?”

元乂听到这段话,骑虎难下,当场面色惨白,惶恐至极。双手颤抖着脱下帽子,解除军权。朝廷随后便以元乂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令、侍中、领左右。

这一系列的变动,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也为朝廷的局势,带来了新的转机。

元乂被解除了领军这一重要职务之后,胡太后深知尽管元乂已失势,但其党羽的势力依然颇为强大。一时之间,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为了暂时稳住局面,胡太后便安排侯刚,接替元乂担任领军一职,期望以此举措能,暂时安抚住这些人。

没过多久,胡太后又下令让侯刚,出任冀州刺史,同时还赐予他仪同三司的名号。然而,侯刚尚未前往冀州上任,就被再度降职,成为征虏将军,最终竟死在了家中。

与此同时,胡太后一直想要除掉元乂的党羽宦官贾粲。但她思来想去,考虑到元乂的党徒数量众多,若是贸然行动,恐怕会引发朝廷内外的巨大震动。

于是,胡太后先是让贾粲,出任济州刺史,企图先稳住他。可紧接着,又派人追上贾粲将其杀害。并且,把他的家产全部没收,家中人口,也全部收归官府。可以说,在对待元乂一党上,胡太后的每一步行动,都需要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以确保朝廷的局势,能够在可控范围内。

元乂虽说已经失去了兵权,然而,他依旧掌控着朝廷内外的诸多关键要职。此时,他全然不知,孝明帝与胡太后正打算废黜他。

当时,胡太后对于是否废黜元乂这件事,一直举棋不定、犹豫不决。就在这时,琅琊长公主的驸马侍中穆绍,极力劝说胡太后赶快行动,将元乂废黜。

当时,孝明帝十分宠爱潘嫔(潘外怜),而宦官张景嵩,瞅准时机进言道:“元乂心怀不轨,想要杀害潘嫔。”潘外怜也趁机在元诩面前,哭得梨花带雨。哭诉着说:“元乂不仅想要杀了臣妾,甚至还盘算着要谋害陛下您啊!”元诩听了潘嫔的这番话,深信不疑。趁着有一回元乂出居在外,孝明帝与胡太后,果断地革除了他侍中的职务。

第二天清晨,元乂想要进入宫廷,却被守卫宫门的士兵,坚决拦住,致使他根本无法入宫。到了四月,胡太后再次亲临朝堂,将元乂贬为普通百姓,没过多久,又下令赐死了他。

在古代的宫廷权力斗争中,这种宠妃、宦官的言辞,往往成为了推动局势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君主的信任与决策,也常常受到身边亲近之人的影响。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宫廷内部的权力纷争错综复杂,各方势力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元乂的命运,既是他自身专权跋扈的结果,也是宫廷斗争残酷性的一个典型体现。

公元 525 年的四月,经过五年的幽禁。胡太后再次登上朝堂,亲自处理政务,开始听政。她的这一举措,使得朝廷的局势为之一新。同时,她还大赦天下,以显示自己的仁德与宽容。不仅如此,胡太后还更改了年号,将其定为孝昌,意在祈求新的年号,能带来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百姓的安居乐业。

同年五月,北魏的将领淳于诞等人,在战场上表现英勇,与南梁萧衍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最终,他们大获全胜,俘虏和斩杀的敌军数量,数以万计,更是成功擒获了萧世澄等十一位南梁将领。这一辉煌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北魏军队的士气,也让北魏的边境,得到了暂时的安宁。

到了八月,胡太后深知百姓生活之艰辛。为了减轻民众的负担,她特意下诏,明令禁止远近地方,向朝廷进贡那些珍贵华丽的物品。并严正声明,如有违抗者,一律免除官职。这一诏令充分展现了胡太后关心民生、反对奢靡的决心。

九月,胡太后再次颁布重要诏令,下令减少天下一半的赋税。这一举措无疑给广大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他们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得以喘息,也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掌握绝对权力的胡太后,开始亲自执政。她所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对北魏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举措,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还推动了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这显示出胡太后在治国理政方面,具备一定的智慧和果敢精神。

胡太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轻百姓的负担,如减轻赋税、减轻刑罚等。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民生,增强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此外,她还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农民耕种,提高了粮食产量,保障了国家的粮食供应。

同时,胡太后也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她大力推广儒家思想,兴办学校,培养人才。这些举措提高了民众的文化素质,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尽管胡太后在政治和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她在个人生活和政治手段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她私生活奢靡,任用亲信,导致朝政腐败。此外,她与儿子孝明帝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引发了宫廷政变,导致了北魏政权的衰落。

总之,胡太后再次临朝理政,期间的一系列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北魏的繁荣。不过,经过五年的幽禁。胡太后的政治神经也变得更加的敏感了,她个人的权力欲望也变得更加的跋扈。为了不重蹈覆辙,胡太后开始为了独享权力而弄权,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