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封建历史女权人 > 第16章 慈禧(六)一家独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章 慈禧(六)一家独大

再次垂帘听政的慈禧,仿佛她从未离开过这个位置一样,无缝衔接进入了角色。相比于第一次垂帘时候的百废待兴,此时大清朝的情况,会相对的安稳一些。

经过多年的治理和发展,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稳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都是完美的,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面对。

在内,朝政虽说相对稳定,但其中却暗藏诸多玄机。恭亲王奕?,曾是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然而在被慈禧数次政治打击之后,其势力犹如遭遇狂风骤雨,大大削弱,难以恢复往昔的辉煌。

诸如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他们各成体系,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李鸿章致力于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引进西方技术来增强国力。曾国藩组建湘军,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赫赫战功。左宗棠则在收复新疆的大业中展现出非凡的才能。

但他们之间并非齐心协力,而是互相掣肘,都分别扛起了一些重任,却又在权力与利益的争夺中明争暗斗。

慈禧则犹如一位精明的棋手,游离在这些体系之中,居中协调,游刃有余。她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手腕和权谋之术,巧妙地平衡各方势力,使得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如泰山般稳固。

在外,外国列强依旧如饥饿的群狼虎视眈眈,无时无刻不想着从大清朝,攫取更多的好处。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国家的局势更是岌岌可危。

在恭亲王奕?的主持之下,大清王朝的外交政策,基本就是妥协退让。奕?面对列强的强大压力,无奈选择了以牺牲部分国家利益,来换取暂时的和平。

而慈禧也基本延续奕?的对外政策,她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以求得一时的安稳。

正因如此,此时外国势力在大清王朝的利益,得到了相对的保障,他们的侵略行径,也暂时有所收敛,看似比较消停,但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国家的危机实则在不断加深。

不过,从 1865 年开始,大清朝的西边,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地区,受到了中亚国家的侵略。这些中亚国家看到了,清朝的衰落和内部动荡,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可以扩大他们的领土和影响力。于是,他们纷纷派出军队入侵新疆,并占领了大片土地。

这些中亚国家包括浩罕国、阿古柏等。他们利用清朝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力减弱,以及当地各族人民的不满情绪,迅速扩张势力范围。他们建立了自己的政权,试图将新疆从清朝分裂出去。

面对中亚国家的侵略,清朝政府最初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由于国内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困境,清政府无力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保卫边疆。此外,一些地方官员,也存在贪污腐败和不作为的问题,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清朝政府逐渐意识到了新疆问题的严重性。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防御,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同时,一些爱国将领也积极组织抵抗力量,与侵略者展开斗争。

公元1875年,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又一次面临着重大抉择。慈禧太后再度垂帘听政,国家命运悬于一线。而此时,左宗棠挺身而出,向朝廷进言,力主出兵收复新疆。他的声音如同破晓的晨曦,照亮了黑暗中的道路。

慈禧太后权衡利弊后,终于点头应允。于是,一支庞大的军队开始踏上征程,向着遥远的新疆进发。他们穿越茫茫沙漠,翻过险峻的山脉,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他们始终没有退缩。

经过漫长而艰苦的战斗,终于在1878年,左宗棠带领的清军,成功收复了新疆。这一胜利如同一道闪电,划破了晚清时期的阴霾天空。它不仅扞卫了国家领土完整,更让全国人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这场战役成为晚清时期,清政府对外少有的胜利之一。它证明了中国人的勇气和智慧,也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从此,左宗棠的名字,被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为了民族英雄的典范。

就在这个时候,从咸丰皇帝统治末期开始,大力推行的洋务运动,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他们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

同时,各种近代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给大清朝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一切都令慈禧太后,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尽管国家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在这片风雨飘摇的土地上,终于迎来了短暂而宝贵的宁静时刻。百姓们得以安居乐业,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稳定。然而,这平静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无数的危机与隐患,等待着人们去面对和解决。

公元 1881 年 4 月 8 日,这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史册的日子。在这一天,咸丰皇帝的正宫皇后,东宫太后慈安,这位在宫廷中,曾经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竟突然暴卒,生命永远定格在了 45 岁。

慈安,身为正宫皇后,一直以来都以其端庄,贤淑的形象示人,在宫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她的存在,对于慈禧而言,无疑是一种制衡和约束。

然而,慈安的突然离世,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总算是掀掉了慈禧头顶上的天花板。从此,慈禧在宫廷中的权力,再无同等地位之人能够抗衡。

慈安的离世,在后世人的眼里,引发了无尽的猜测和遐想。受益最大的非慈禧莫属,这几乎成为了众人的共识。

毕竟,慈安在世时,慈禧的诸多决策和行动,多少会受到慈安的牵制和影响。而随着慈安的离去,慈禧得以更加自由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独揽大权。

也正因如此,关于慈安之死,各种说法层出不穷,众说纷纭。其中,慈禧的谋杀说,更是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认为,慈禧为了彻底摆脱束缚,实现自己的独裁统治,不惜对慈安痛下杀手。这种说法并非毫无根据,从慈禧过往的行事风格,以及她对权力的极度渴望来看,做出如此极端的举动,并非完全不可能。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慈安的暴卒,或许是由于突发疾病或者其他自然原因所致。但无论如何,慈安之死的谜团,至今仍未完全解开,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一个令人难以捉摸的谜题。

原来,根据大清王朝的后宫制度,皇后才是后宫之主,拥有最高的地位和权力。而慈禧虽然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她只是一个贵妃,地位相对较低。

所以,只要慈安在世一天,就算慈禧一手遮天,在祖宗制度面前,慈安还是压慈禧一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慈安的存在,对慈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因为她的存在,限制了慈禧的权力扩张。

所以说呢,便有一些人对这件事进行了分析。我们都知道,那老佛爷慈禧太后可是个极度贪恋权势、爱慕虚荣的主儿啊!她一旦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就绝对不会容忍任何人来挑战她的权威,更别提压制她一头了。

再者,据诸多历史记载和民间传闻所述,咸丰皇帝在去世之前,内心深处便充满了忧虑和不安。他深知慈禧此人野心勃勃,且极有可能凭借着儿子的皇位而母凭子贵,进而对至高无上的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在其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临终时刻,咸丰皇帝经过深思熟虑,留下了一道极为机密的诏书,并将其交付到了慈安的手中。

这道密诏的大意清晰明了,那便是倘若有朝一日,慈禧不再受到约束,肆意妄为,妄图篡权乱政,那么就让慈安毫不犹豫地拿出这份密诏,依照诏书的旨意将慈禧处死,以绝后患。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从逻辑和情理上来推断,慈禧是存在谋害慈安的强烈动机的。要知道,慈安手中的这道密诏,对于慈禧而言,犹如一把高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终结她的权力之路。

只要慈安在世,这道密诏就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令慈禧寝食难安。为了能够彻底摆脱这一潜在的威胁,确保自己的权力地位稳固,慈禧极有可能会选择先下手为强,铲除慈安这个心腹大患。

从历史的长河中,众多权力斗争的案例来看,为了权力不择手段、铲除异己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慈禧谋害慈安的可能性不容小觑。

而且,在慈安离世的前后,慈禧的举动似乎不太正常,这也让她充满了嫌疑。原来,在慈安离世前的一段时间里,慈禧因为身体不适,告假了好长一段时间,甚至连垂帘听政,都没有参加。

然而,就在慈安生命垂危之时,慈禧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她开始重新参与宫廷事务,并在内宫和外廷之间,积极主持大局。这一变化令人惊讶,但也让人不禁怀疑,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慈安的病情愈发严重,最终离开了人世。而在她离世后不久,慈禧迅速掌握了政权,再次开始垂帘听政。她以强势的姿态回归政治舞台,继续操纵着朝廷的命运。

慈禧的突然好转和对权力的迅速掌控,引起了人们的猜测和质疑。一些人认为她可能在背后,策划了一系列阴谋,利用慈安的病情,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而另一些人则相信,这只是一个巧合,毕竟宫廷中的权力斗争,本就复杂多变。

综合考虑慈禧的谋害动机,以及慈安去世前所表现出的种种迹象,许多人坚信这无疑是慈禧谋害慈安的确凿证据。

然而,关于慈禧究竟采用何种手段谋害慈安,众说纷纭。有一种观点认为,她是通过贿赂慈安身边亲近之人,并借助他们之手,投毒加害于慈安。

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毕竟宫廷之中人心叵测,利益交织,通过收买他人实施阴谋诡计,也并非罕见之事。

根据清朝官方的记载,慈安太后的死因被归结为突发脑溢血。这种疾病在中年人群体中并不罕见,而且常常具有突然发作的特点。

即使在现代医学技术较为发达的时代,突发性脑溢血仍然是一种极其危险且致命的疾病。因此,可以说慈安太后的去世,并非异常情况。然而,这一事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复杂的政治和宫廷斗争因素。

慈安太后作为清朝后宫中的重要人物,她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容小觑。她与慈禧太后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力争夺和利益冲突。

尽管表面上两人似乎合作愉快,但实际上她们之间的关系,充满了微妙之处。在这样的背景下,慈安太后的离世,是否真的只是一场意外?还是有人故意制造了这场悲剧,以谋取自身的利益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我看来,慈安之死,确实就是突发性的脑溢血。关于慈禧杀害慈安的动机,从表面上看,似乎确实有确凿的证据。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和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因为即使慈安去世了,她在地位上仍然高于慈禧。在爱新觉罗家族的谱系中,慈安始终占据着更高的位置,这一点无论慈禧是否在世,都无法改变。所以,慈禧并没有足够的动机去杀害慈安。

至于,咸丰皇帝临终的密诏,其实也没有确凿的历史依据,来支持它的真实性。很多时候,这些说法,只是一种猜测或传闻,并没有实际的证据证明它们的存在。

更有可能的是,这些说法,都是后人根据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而编造出来的,以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神秘感。

例如,有人认为咸丰皇帝,在临终前曾留下一份密诏,要求八位顾命大臣,在必要时处死慈禧太后。但是,这份密诏是否真的存在,以及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没有得到证实。更多的时候,这些说法只是一种传说或谣言,被人们用来解释,慈禧太后的崛起和权力争夺。

同样地,关于康熙皇帝传位给十四阿哥的遗诏,也有类似的情况。虽然有一些传说和猜测,但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表明,康熙皇帝确实留下了这样的遗诏。

相反,根据现存的历史资料,康熙皇帝在临终前,选择了四阿哥胤禛作为他的继承人,并将皇位传给了他。因此,这些所谓的遗诏,很可能只是后人的想象和编造,而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

总的来说,对于这些历史谜团和传说,我们应该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要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说法。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历史事实,通过研究和分析可靠的历史资料,来了解历史的真相。

最后,从一同守寡的那一刻起,慈安慈禧两人,便共同踏入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岁月。在这悠悠的 20 年时光里,她们一同经历了宫廷中的风风雨雨,见证了无数的权谋争斗和政治变迁。

其间,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摩擦和矛盾。然而,在涉及慈禧皇权这块至关重要的蛋糕时,慈安始终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退让姿态。很多时候,慈安的存在,对于慈禧而言,并非是一种阻碍,反倒是能够给慈禧加分的助力。

就比如,在面对恭亲王奕?,这个强大的政治对手时,两人能够齐心协力,共同应对。慈安凭借着其正宫太后的尊崇地位,为慈禧增添了不少底气。而慈禧则凭借着自己的精明强干和政治谋略,与慈安相互配合,最终在与奕?的权力博弈中,占据上风。

但不论如何,随着慈安的不幸去世,在那垂帘听政的帷幕之后,慈禧已然成为了一家独大的存在。很快,这位西太后慈禧,不仅在名义上形成了独裁的态势,而且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也开始朝着独裁的方向大步迈进。

她不再受到慈安的任何制衡,得以随心所欲地施展自己的政治手腕,将权力紧紧握在自己手中。宫廷内外,大小事务,皆由她一人决断。曾经的权力平衡被彻底打破,大清王朝的政治格局,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