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封建历史女权人 > 第14章 慈禧(二)触及皇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章 慈禧(二)触及皇权

咸丰六年(公元 1856 年)三月二十三日,一个新生命诞生在北京紫禁城储秀宫。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

载淳的出生,对于清朝来说意义重大,但同时也成就了一个女人——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崛起。

公元1857年正月,由于载淳的出生,叶赫那拉氏被晋封为懿贵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这一晋升使得她成为了咸丰帝最为宠爱的妃子之一,拥有了更多的权力和影响力。

然而,载淳的出生,虽然让咸丰皇帝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但这并没有给已经摇摇欲坠、千疮百孔的大清王朝带来实质性的变化。

此时的咸丰皇帝,已经在位七年,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下,早已失去了作为一国之君应有的意气风发和斗志。面对国家的衰败和困境,他感到无力回天,只能无奈地看着局势一天天恶化。

我们都清楚地知晓,自道光皇帝统治的后期阶段起,大清王朝便无可避免地,逐步踏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在那个时期,清朝的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军事落后等诸多问题,日益凸显,为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动荡,埋下了深深的祸根。

到了咸丰皇帝在位之时,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犹如沉重的枷锁,让大清王朝在前行的道路上愈发步履维艰。

国内方面,太平天国起义风起云涌,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运动,席卷了大江南北。起义军以其强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念,与清朝政府展开了激烈的对抗。例如,他们攻克了众多重要的城市,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给清朝的统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而在外部,洋人凭借着坚船利炮虎视眈眈,不断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南京条约》到《天津条约》,再到《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不断遭到侵犯。列强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获取了大量的经济利益和特权,进一步削弱了清朝的国力。

彼时的大清王朝,基本上已经被压制到了,夹缝求生的艰难地步。它既要应对国内此起彼伏的起义和民众的不满,又要承受来自外部列强的巨大压力和掠夺。

在这样的双重困境下,大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社会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动荡之中。从经济层面看,大量的赔款和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国内的经济资源大量外流,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从文化方面来说,西方文化的侵入也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总之,当时的大清王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

咸丰皇帝刚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也是一个意气风发,胸怀大志的年轻人。他心中怀揣着一系列拯救国家,治理政务的远大抱负,仿佛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

然而,不幸的是,这些原本充满希望的举措,要么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扼杀,要么遭受沉重的打击。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让咸丰帝渐渐失去了,当初的雄心壮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意志逐渐消沉,陷入了全面的逃避之中。渐渐地,咸丰帝对朝廷政事,感到厌倦,他不愿意看到或听到那些,让人不忍直视的现实状况。更不愿意去处理那些,让人心烦意乱的糟糕事情。

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他无法回避那些堆积如山的奏折和公文。即使内心再不情愿,他也不得不面对这些繁琐的事务,并给予相应的答复。

在如此这般复杂且艰难的背景之下,慈禧敏锐地捕捉到了时机,顺势果敢地接过了那沉甸甸的担子,由此正式开启了她,参与皇权的宏大序幕。

提及这慈禧,不得不说一说,她所接受的家教。其家教称得上出色,自小她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得以接触到各类知识与技能。

要知道,慈禧是具备一定学识的。她至少能够流畅地读文识字,在那个年代,这已然是一项难能可贵的能力。

而且,不论是满族文字,还是汉族文字,她基本上都能够熟练地搞懂。例如,在处理宫廷政务时,她能够亲自阅览满汉双语的奏折,准确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做出相应的决策。这种语言文字上的能力,为她在宫廷中的地位巩固和权力争夺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文化修养的角度来看,慈禧对于诗词,书法等也有所涉猎。她能够欣赏文人墨客的作品,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宫廷中的文化活动。这一系列的学识和素养,使得慈禧在宫廷的复杂环境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局面,为她日后在权力舞台上的长袖善舞,奠定了基础。

本身就因为自身的得宠,再加上生育皇子的加持,慈禧和咸丰帝的关系愈发亲密无间。他们之间的感情,虽不能说如胶似漆,但也是情投意合。

因此,经常在咸丰帝身边伺候的慈禧,逐渐成为了他的理政秘书。一开始,咸丰帝不愿阅读的文件,便交由慈禧代劳。而对于那些他懒得亲自批注的文件,则全权交给慈禧代笔。

久而久之,慈禧从最初的代笔秘书,逐渐演变为咸丰帝的专职秘书。甚至连许多政务,咸丰帝都直接授权给慈禧处理。在此期间,慈禧渐渐地意识到,原来这些掌握权力的事务,才是她真正热衷的事情。

对于极度嗜权的慈禧而言,那段在咸丰帝身旁代笔的岁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那些日子里,她深刻地洞察到,权力犹如一剂致命的毒药,一种令自己深陷其中,欲罢不能的致命诱惑。

咸丰帝因政务繁重,一心想要减轻自身的负担,而慈禧恰恰心怀揽权的强烈欲望。正因如此,在特定的一段时期内,他们二人竟出乎意料地,成为了配合极为默契的政治搭档。

所以,慈禧得以成为一代拥有权势的女性。她的发展轨迹,和其他封建时期的女权人物,极为相似,那便是都拥有一个愿意适度放权的皇帝丈夫。

例如,唐朝的武则天,其丈夫唐高宗李治,在身体欠佳,精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予了武则天一定的参与政事的权力,从而为武则天日后的称帝之路,奠定了基础。

慈禧亦是如此,咸丰帝对她的某种程度上的倚重和放权,让她有机会接触到核心权力,并逐渐积累经验,培植势力。

这种特殊的机遇和环境,使得慈禧能够在封建男权主导的宫廷中,崭露头角,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值得着重提及的是,后世针对咸丰皇帝的评价,总体而言,基本上都处于不高的水平。尤其是在他的男女之事方面,更是被定位为风流成性。

实际上,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能够预想得到的是,咸丰和慈禧之间,确确实实是存在着夫妻之间的真情实意的。

虽说,慈禧后来所拥有的尊贵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凭借着母凭子贵这一因素。然而,倘若没有咸丰帝对她的宠爱,慈禧又怎么可能在入宫之后,短短四年的时间里,不仅屡次得到提拔,还顺利生育呢?

要知道,咸丰皇帝作为清朝最后一个,真正掌握着实权的皇帝。假如不是他内心对于慈禧,怀有那份独特的情感,依我推测,慈禧在咸丰手中,是决然没有任何能够触及皇权的可能性的。

举例来说,在清朝的宫廷制度中,皇帝对于后宫嫔妃的晋升和恩宠,往往有着绝对的决定权。咸丰帝能够在众多嫔妃中,对慈禧青睐有加,不断给予她晋升的机会,这本身就说明了他,对慈禧的重视和喜爱。

而且,在那个等级森严,规矩繁多的宫廷环境中,若没有皇帝的支持和纵容,慈禧很难有机会参与到一些,原本不该她涉足的事务中。

从这个角度来看,咸丰帝对慈禧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为她日后的权力之路,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正是这种特殊的情感关系,为清朝的政治局势,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和挑战。

最后,在咸丰帝即将告别这个世界之前,其手下的那些位高权重之臣,为了能够彻底清除慈禧,这个日后可能带来诸多变数的障碍,居然绞尽脑汁地劝说咸丰皇帝,采取杀母留子这般极端且残忍的手段。

那些权臣们,或许是出于对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考量,或许是出于对未来政治局势的过度担忧,总之他们不遗余力地向咸丰帝进言。

一度动心的咸丰帝,在那艰难的抉择时刻,内心想必经历了无比激烈的挣扎。他深知杀母留子这一做法,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然而,他的内心始终被道德与情感的天平所左右。最终,他还是没有下此狠手。

其原因,纵然可以有很多。从政治角度来看,当时的局势,或许还未紧迫到必须采取如此极端手段的地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咸丰帝或许也难以割舍那份作为人父的慈爱。但我想,那一份百年修得共枕眠的夫妻之情,也必然是其中的缘由之一。

回想他们曾经一同走过的岁月,那些相互陪伴的时光,那些共同经历的风雨,都在咸丰帝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夫妻之间的相濡以沫,相互扶持,那些温暖的瞬间,那些真挚的情感交流,都使得咸丰帝,在面对这一艰难抉择时,无法轻易割舍。这种深厚的夫妻感情,最终成为了阻止他痛下杀手的重要力量。

公元 1860 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充满危机的年份。在这一年,英法联军凭借着他们强大的海上力量,气势汹汹地登陆,以不可阻挡之势,一步步朝着北京逼近。他们的坚船利炮,他们的嚣张气焰,仿佛一片浓重的阴霾,笼罩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之上。

在这一阵突如其来的慌乱之下,咸丰帝内心充满了恐惧与焦虑。他匆忙地带领着一众大臣,以及众多后宫家属,仓惶地踏上了北逃之路,目标直指热河的避暑山庄。他们的队伍混乱而匆忙,带着对未知命运的担忧和对京城局势的无奈。

而被留下的恭亲王奕?,肩负着沉重的责任,留守北京善后。他面对着英法联军的威逼,面对着京城百姓的恐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不曾想,这一次充满狼狈与仓皇的逃亡路,却是咸丰皇帝生命的末路。来到避暑山庄后的咸丰帝,身心俱疲,精神饱受折磨。

这里的环境,虽然清幽宁静,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痛苦与悔恨。他无法释怀京城的沦陷,无法面对国家的危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由于长期的忧虑和过度的操劳,加上逃亡途中的艰辛,咸丰帝的身体被彻底透支。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最终,在无尽的痛苦中离开了人世。

回顾咸丰帝的一生,他也曾心怀壮志,试图振兴国家,但在时代的洪流和列强的侵略面前,却显得如此无力和脆弱。他的离去,不仅是一个生命的终结,更是一个时代悲哀的写照。

咸丰皇帝的溘然离世,犹如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在大清王朝的政治舞台上,掀起了惊涛骇浪,也使得大清的皇权,无可避免地开始了一场,深刻且复杂的重新洗牌和分配。

在咸丰皇帝统治的时期,皇权的架构相对稳定,然而他的离去,打破了这种平衡。各方势力蠢蠢欲动,都妄图在这权力的重新分配中,占据有利地位。

而作为咸丰皇帝近身秘书的慈禧,在多年的任职经历中,默默地积累着经验和人脉,观察着宫廷内外的风云变幻。她深知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也练就了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就在这样风云突变的变故之下,慈禧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手段,敏锐地捕捉到了时机。原本处于幕后的她,迎来了走向前台、一展身手的难得机会。她犹如一颗隐藏在暗处的星辰,在恰当的时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时刻不仅仅是慈禧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是对整个大清王朝未来走向,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节点。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权力格局的形成,也为后续一系列的政治变革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