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没人比我更懂始皇,嬴政也一样! > 第229章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9章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临洮县官吏之所以齐心协力,最大的原因是,他们亲眼看着,一个个与岷有关的人,都得以升迁。

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而且,他们也相信,以岷的能力与靠山,完全可以走进咸阳,成为大秦朝堂之上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到时候,岷便是他们这个派系的头领,可以庇护他们,甚至于余荫庇护他们子孙后人。

秋收之时,整个中原都在忙碌,大量的粮食被运往临洮县。

岷带着刘青等人,从临狄道开始,短短一个半月时间,走遍了各大工程,对于临洮县当下的情况,有了一个深彻的了解。

最后,一行人抵达东山。

如今的东山发展的很不错,纵然是那些戎狄部族,也变得安分守己起来,他们得到实惠,也见识到了岷的杀伐果断,自然不愿意命去赌岷的心善。

“我等见过上令,上尉......”东山令带着芮等人前来迎接。

“诸位不必多礼,我们过来,也只是随便看看。”

岷笑了笑,对于东山令他还是很看重,东山乡有今日,多亏了东山令。

当初东山乡与东山商社签订合作契书,以至于,如今的东山乡,是除了临洮县府之外,临洮县各地发展最快的地方。

特别是,砖瓦工坊修建,让东山乡变得有了生机。

“上令,这旱灾严重,牧草都快要枯萎.......”

看了一眼东山令,岷意味深长,道:“在半年之前,青草正好之时,我便提醒过你,让你组织戎狄部族,筹备草料。”

“这旱灾,不会在短时间结束,以我的预料,至少还会持续一年,告诉那些牧民,若是实在养不了的,便都交易掉。”

“以保证种子为主。”

“诺!”

在东山乡,刘青等人巡视了砖瓦作坊,岷来到了东山商社的总部。

“后子,经过这几年的经营,东山商社各方面都有涉猎,纺织坊,养殖基地,东山皂作坊,东山工坊等都已经组建起来。”

芮指着一处地方,道:“我们在东山这边,建造了东山仓。”

“目前来说,我们东山商社比不上乌氏与巴氏,但也不算是弱小,至少子陇西郡之中,我们东山商社数一数二。”

“嗯!”

点了点头,岷喝了一口白水:“做的不错,这些年东山商社的发展,我也看在眼中,你没有辜负我的信任。”

“春现在怎么样?”

“春现在挺好的,在赵族蒙学回来,便在东山社学之中,老夫子一直在教导........”

芮眼中带着一抹感激,朝着岷,道:“家主去了县府,如今的春,算是市籍,我有意让她接触这些,日后协助后子。”

“先看看,等春长大了,看一看她喜欢什么,到时候,成个家。”

说到这里,岷看向了芮:“你们与红等人也一样,若是有合适的,可以给我说,现在情况好转了,也该是成家了。”

“妾身谢过后子。”

芮也是成长不少,这个时候面对岷,也更为的从容:“等妾身有这个打算,第一时间禀报后子。”

“我们的商队也正在往西,对于后子所提及的一些种子,商队也留心。”

“这个不急,需要契机!”

岷笑了笑,朝着芮,道:“让食肆准备点薄饼,烤点羊肉串,备点葱。”

“诺!”

岷心里清楚,葱,姜,蒜,辣椒,花椒只有花椒与葱才在中原,而中原的椒,指的是花椒,而不是辣椒。

蒜在西域,姜在中南,辣椒在北美。

不多时,刘青等人抵达,开始各自动手,烤肉的香味弥漫而来。

这个时候,芮送来了秦酒,温在一旁。

........

咸阳。

国府政事堂。

“相邦,目前贾市的粮价得到抑止,由于秋收的冲击,目前问题不大。”王绾喝了一口凉茶,意味深长,道:“但是,干旱没有缓解,还在加重。”

“我等也查遍了典籍记载,连续的大旱之后,往往容易发生蝗灾。”

“秋收,最先开始抢收的是临洮县,经过这一个半月的时间,临洮县的秋收,已经接近尾声。”

“但是,其余郡县,只进行了一半。”

灌了一口凉茶,吕不韦沉声,道:“希望一切都会变好,要不然,不光是朝廷艰难,民间对于大王的诋毁也会更为的严重。”

“山东六国巴不得我大秦生乱,到时候,必然会横插一脚。”

“当下,一切以秋收为主。”

“诺!”

.........

王绾离去后,吕不韦起身来到了章台宫。

旱灾越来越严重,他需要与秦王政通气,与赵太后交流,甚至于,他需要借助华阳太后之势。

局势危如累卵,大秦需要团结在一起,渡过这个难关。

章台宫中。

“大王,相邦来了。”

闻言,秦王政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案头,眼中带着一抹肃然。

他心里清楚,这一段时间,正值秋收,是吕不韦最为忙碌的时候,一般这个时候,吕不韦会减少前往章台宫的频率。

但是,今日吕不韦来了。

这让秦王政心中,不由得咯噔一声。

“臣,吕不韦拜见大王,大王万年,大秦万年——!”走进章台宫,吕不韦恭敬行礼。

而坐在案头后的秦王政,迅速起身,走下台阶,将吕不韦扶起:“仲父前来,不必多礼。”

“这也不是朝会之时,仲父随意一些。”

“仲父,坐!”

“诺!”

在一旁落座,吕不韦看着眼前的秦王政,不由得恍惚,当初九岁的少年,如今已经长高,成为了青年。

而且,器宇轩昂 ,锋芒毕露。

“大王在处理燕丹一事上,手段已经很是成熟,老臣很是欣慰。”吕不韦没有一上来就单刀直入,而是旁敲侧击,先行将场子热起来。

“哈哈......”

这一刻,蒙恬端来凉茶,秦王政笑了笑,道:“仲父多年耳提面命,寡人若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岂不是辜负了仲父的教导。”

“燕丹贪得无厌,寡人自然不会答应!”

“........”